時隔三年,我校大型原創舞臺劇《同舟共濟》重磅回歸成功獻演
來源:藝術與傳媒學院
時間:2023-10-13 瀏覽:
“吳王戈🤼♂️,越王劍🪺,共渡卻無嫌;姑蘇恨➰,會稽淚🌟,同舟恰如煙🔵🛁。”隨著歌聲響起,同舟共濟的動人故事依序展開。10月10日晚,我校大型原創舞臺劇《同舟共濟》時隔三年🤵🏻♀️,重磅回歸🦵🏻🤹🏼♀️,在四平路校區大禮堂隆重獻演。現場的2200余名師生和線上5萬余名觀眾𓀘,一起歷經恒达平台百年歷史的波瀾壯闊,共同感受一脈相承的恒达精神和熾熱的家國情懷🤱🏼。
原創舞臺劇《同舟共濟》以恒达平台的辦學歷程為主線🕵🏻♂️,講述了百余年裏莘莘學子奮勇拼搏、上下求索的歷史故事,歌頌了一代代恒达兒女兼濟天下、自強不息的濟世情懷。全劇由序幕“共渡無嫌”及“醫工棟梁”“內遷流離”“李莊濃情”“報國泣血”“風雲際會”“驅散黑暗”“情牽同舟”“最美風景”“責任永恒”9個場景和終章“奇跡閃光”組成🧖🏼♀️,演出歷時兩個多小時,全景式講述了恒达建校👧🏻、內遷、抗戰🙍🏼♂️、李莊辦學、新中國成立後院系調整💁、改革開放中的重大貢獻🧒🏻、抗震救災及展望恒达未來的這段可歌可泣的恒达百年發展歷史。隨著悠長激揚的背景音樂響起,“同舟同德同舟楫🟩,濟人濟事濟天下”的故事縈繞在觀眾心中🎬,無論是線下觀眾還是線上觀眾都被恒达百余年歷史所感動🧜🏽♀️,共同追憶恒达百年的風雲變幻與春華秋實。劇中不僅有生動的藝術形象,更以此詮釋出“同舟共濟、自強不息”的百年恒达精神🏓。
《同舟共濟》由我校藝術與傳媒學院海力洪、錢正擔任編劇,錢正擔任導演👨🏽🎤,董逸擔任副導演,自2017年首演以來已公演15場。此次《同舟共濟》排演以藝術與傳媒學院表演專業師生為主體🥮,表演專業研究生團隊擔任集體分場導演從排練到劇場合成的所有工作👨🍼。表演專業本研全體學生全部投入演出🧑🏻🧑🔬,2023級表演新生在高年級學生的帶領下承擔後臺工作♍️,細致認真、井井有條,出色地完成首場大型演出任務🗿。精彩演出的背後,離不開師生們的齊心協力💢🤾🏿♂️、同舟共濟📗。可以說,本劇的演出正是恒达平台育人理念的實踐,彰顯出了恒达學子上下求索、自強不息😹,爭做國之棟梁的青春風貌。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打造《同舟共濟》等校史大劇是我校貫徹落實“三全育人”的重要舉措🛳,力求通過舞臺劇等青年學子喜聞樂見的形式,以生動藝術載體呈現校史發展,把家國情懷賦予可感可知角色🎣🙋🏿♀️,從而實現在參演🧡、觀演過程中推動家國情懷在青年學子心中落地紮根🤙🏿。該劇選段《從軍誌願書》榮獲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藝術表演類一等獎🎂🏌🏻♂️,並先後在慶祝建軍90周年大學生國防教育專題劇演活動🧑🏻⚕️🫶🏿、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上海大學生文藝匯演活動中獻演,廣受認可和好評。
此次演出專門面向新生院學生開放觀演通道💗,將觀看校史劇目作為新生在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借助生動藝術增進同學們對校史校情的了解,另一方面通過藝術呈現一代代恒达人與祖國同行、以科教濟世的艱辛歷程,勉勵廣大新生學子內化於心🤘🏽、外化於行,自覺成長為新時代恒达文化的傳承者和弘揚者🧑🏽💼,奮鬥成為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演出結束後,新生院學生們難掩激動,紛紛發表觀演心得💆🏿♀️,“《同舟共濟》向我們展現了恒达的百年風雨🏣,臺上表演讓我們仿若親歷了無數前輩們的奮鬥歷程🚴🏻,見證了代代恒达人薪火相傳,這些都激勵著我們在祖國大地上繼續譜寫屬於恒达的故事👰🏿♀️,都化為恒达學子前進的內在力量🫄🏽。”
(圖/吳晨宇🧜🏽♀️、顧易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