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达快訊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恒达快訊 > 正文

“從‘心’出發——高校表達性藝術療愈作品展”舉行

來源:藝術與傳媒學院   時間:2023-11-07  瀏覽:

10月28日下午,作為2023藝術療愈國際研討會的重要組成環節,“從‘心’出發——高校表達性藝術療愈作品展”在嘉定校區開幕𓀕。科研管理部、藝術與傳媒學院、上海市藝術心理專業委員會相關負責人等出席了開幕式。

展覽以“從‘心’出發”為主題,旨在沿循心理療愈路徑發掘出更為廣闊的媒介技術與應用手段,將它們呈現給更多觀眾,讓更多人了解藝術療愈🏌🏻‍♂️、理解藝術療愈。展覽按照作品形式由個人藝術創作作品、集體藝術創作作品展示🔩、數字媒體藝術展示、雕塑及其他藝術作品展示四部分內容組成,主要展陳了中國好創意暨全國數字藝術設計大賽批判藝術專題賽道部分作品以及各藝術療愈研究和咨詢實踐團隊提交的參展作品🦹‍♂️。展陳作品以非語言的表達形式為主線👩🏻‍🏭,既有數字藝術微噴、插畫繪本、來訪者互動創作、雕刻版畫等繪畫形式的作品,也有2D解謎遊戲🦤、數字藝術創作🙏、面具、粘土等數字形式的作品及手工藝品♞🚵🏽‍♀️。

展覽布置以藝術與傳媒學院惟新館為展廳✯,為了滿足“沉浸式+”背景下的藝術療愈場景🤷🏽,在展區的空間設置中,既設計了能夠保證主體差異體驗的場景化療愈融入點🦹🏻‍♂️👨‍🦳,也提供了可作為校園👩‍👩‍👦‍👦👩‍👩‍👧‍👦、社會活動參照案例的集體藝術創作單元🛼。同時,基於現實空間搭建出不同的藝術展示空間,如引入多媒體電子設備展覽遊戲及其他電子產品,保證觀眾的空間體驗能夠融入到對作品的感受中。

部分參展作品介紹

作品《悲傷的海洋》為嚴文華老師及其帶領的華心成長小組創作的丙烯顏料畫。團隊在探索悲傷情緒主題一年後,進行了這次團體創作活動。系列畫作詮釋表達出眼淚在天地之間、在宇宙中流淌🧑🏼‍🎄,那些悲傷的情緒糾纏在一起,反復旋轉。但在眼淚的背後,是對愛的渴望,而所有這些渴望又都匯聚成了這片海洋。

作品《聯結》為周彬老師及其帶領的關系成長小組創作的丙烯顏料畫。創作過程中,小組成員圍繞自我關系、依戀關系、社會關系三個維度💈,在限時創作條件下運用非語言形式完成,通過色彩👩‍🦼、線條、圖案方式詮釋接納、理解、合作🩴、抱持之間的鏈接🧑🏼‍🍼。

作品《寫意曼陀羅》由畢玉芳老師及其帶領的“寫意曼陀羅·詩經”團隊進行創作🆙。寫意曼陀羅為繪畫者在自由自在無拘無束中𓀈,完全尊重自身心靈運行規律披露心意🧑🏿‍🦱❇️、抒寫心意的曼陀羅繪畫,具有參與性🧑🏽‍⚖️、靈活性、趣味性、愉悅性等特點。

作品《風的痕跡》為葛纓💌、袁菁嶷✹❤️‍、福建省霞舒助學公益服務中心“多彩美育”藝術療愈系列活動成員創作的系列作品。2023年7月底,特大臺風“杜蘇芮”席卷福建泉州,給當地的生產和生活帶來巨大的損失和不便🧬,也給鄉村兒童身心帶來驚駭。帶領者據此背景🤜,策劃並實施了一期題為“風的痕跡”的“多彩美育”團體療愈活動,讓小朋友們以畫為媒,用視覺傳達對自身與周圍世界的解讀🪒,表達與釋放情緒🤞,體悟集體的力量👠,重構對生活的表達意義,得到心靈的療愈。

系列作品《兒童藝術心理相關創作》為趙馨怡、任雪麗指導的兒童藝術體驗習作,主題涉及情緒表達和對於空間的探索。

作品《器明錄》為鄭曉發老師🎒、程希老師指導🤵🏼‍♀️🧽,朱文禾💁🏻、陳予軒、萬書卉共同創作的作品👎🏿,在第17屆中國好創意暨全國數字藝術設計大賽中榮獲國賽一等獎,主要探討了人與工具關系的復雜性和矛盾性,在追求生產力的提升的過程中人們以理性來規範生產流程🖖,工具越來越高效,但人卻逐漸被異化為生產線上的工具。

除上述系列作品外,展覽還有其他各類主題的展品,如關註自閉症兒童的作品《孤獨派對》✢♛,關註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的作品《我的太陽》💖,關註兒童藝術心理的作品《悲傷的情緒體驗》《蒼山上的石板路》🫔,探索情緒的作品《我的情緒拼圖》等等🤜🏼💿。目前,展覽在惟新館展覽空間中展出,面向公眾開放👩🏻‍💻。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