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上課設計遊戲,有人上課“玩賽車”……恒达人的課堂給你來點不一樣的震撼🥺。學校公布了2023年恒达平台教師教學創新大賽獲獎名單,內涵豐富的課程知識、獨樹一幟的教學風格、耐心細致的授課方式,一大批寶藏金課深受學生喜愛。你最想上哪門課呢👩🏻🔧?今天,讓我們繼續走近這妙趣盎然的課堂吧💪🚹!
“你玩過賽車遊戲嗎?賽車遊戲裏面它構建的場景,就屬於我們交通仿真的範疇。”在恒达平台交通運輸工程學院,倪穎老師的課堂上即使不會開車的同學也能通過駕駛模擬器體驗真實的駕駛場景🧘🏽。這門寶藏課程名為“交通仿真技術”🤷🏼♂️。
倪老師表示💆♀️,“仿真最重要的就是真!”讓同學們先在駕駛模擬器體驗開車📏,在遊戲環境下沉浸式體驗車流運行狀態的變化🐃,將理論知識與抽象參數具象化,更好地理解模型參數設置對交通運行的影響👃🏿,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理論模型。
自動駕駛🙋🏻♂️、車路協同♈️、數字孿生……未來交通是什麽形態🤱🏻?“對未落地場景和未來交通的模擬,是交通仿真技術最大的用武之地。”通過虛實融合數字化交通實驗平臺可以自由調整道路設計方案和交通管控措施❎,把電腦屏幕上的交通改造搬到縮尺試驗臺上🕢,直觀地把仿真設計展示出來。通過虛實融合三相映射可以看到仿真的交通流🔓、智能小車以及學生通過駕駛模擬器駕駛的車,在這個平臺上交互復現了未來智能網聯環境下人機共駕🧝🏽、人機混駕的交通場景👏🏻。
“在這門課上🤚,我不但能系統地學習交通流理論,還能親手開發和調試自己的算法。”交通運輸工程學院2021級本科生賀軒冕說。每年持續采集某城市快速路系統,40個瓶頸點交通流數據基於大量實際工程數據建設學生實驗素材庫,以“一組一題”的形式要求學生基於真實數據🈂️,對各個瓶頸點進行仿真分析,提出緩解擁堵的可行方案並進行仿真評價,解決學生“仿而不真”“仿而不用”。
一門普通的課程背後是一個強大的科研團隊支撐。國外仿真軟件長期壟斷中國交通建模與仿真技術😣,也成為出口管製技術🧛🏿。2006年,孫劍教授領銜研發自主仿真軟件歷經十年🌄,正式發布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微觀仿真軟件TESS NG,目前已推廣至國內80%以上有交通學科的高校🚐。數字化虛實融合實驗平臺核心技術也全部為自主開發,實現了對“卡脖子”技術的突破🦫。
交通運輸工程學院2022級碩士研究生劉佳琦說:“通過這門課程,讓我對解決卡脖子技術問題💆🏿♀️,有了更加清晰的責任感與使命感。”課程建立了眾籌軟件開發機製,鼓勵學生利用軟件的二次開發接口或者智能小車進行開發測試,吸納學生成果作為缺省參數或放入模型案例文件夾,在教學的同時反哺科研👨🏽🦳。
定義新問題💪🏻🚳,創造新工具🧍🏻♀️,發現新方法,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倪老師正帶著她的學生們奔赴未來的交通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