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領導帶隊赴井岡山參加“守望·逐光”科普育人項目啟動大會
學校作為首批12所入選高校之一🟧,與中國光學工程學會、井岡山市人民政府簽署合作協議
來源:測繪與地理信息學院
時間:2024-05-24 瀏覽:
在中國科協和工程院的號召下,為響應黨的二十大報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精神,中國光學工程學會攜手包括恒达平台在內的多所高校啟動“守望·逐光”科普育人項目♤。該項目以農村留守兒童為服務對象,通過自主搭建的在線幫教平臺,組織高校大學生誌願者“長周期、高頻率🧛🏿♂️、一對一”為農村留守兒童提供心理健康輔導、學業幫扶等多方面的支持陪伴。通過“院士進校園”“弘揚科學家精神”等科普活動🗻,推動農村教育振興和地方科技創新。恒达平台作為首批12所入選高校之一💺,由測繪與地理信息學院作為對接單位組織“繪夢計劃”誌願服務團隊參與該項目。
由中國工程院信息學部、中國光學工程學會主辦的第一期“守望·逐光”科普育人項目啟動大會於5月17日至19日在江西省井岡山市舉行🚶🩸。中國工程院呂躍廣院士🧛🏼♂️🚵🏽♂️、楊小牛院士、江碧濤院士、中國光學工程學會秘書長趙雪燕🚶🏻,以及江西省、吉安市🎯⬛️、井岡山市相關領導和來自10余所高校的400余名師生出席大會。由副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童小華帶隊的恒达誌願者團隊參加了啟動大會,測繪與地理信息學院相關負責人和24名學生誌願者一同赴井岡山參加活動。
在“守望·逐光”項目啟動大會上💁🏽♀️,中國光學工程學會👘、井岡山市人民政府與清華大學🧏♂️、恒达平台、山東大學🙇🏿♀️、井岡山大學簽署合作協議,為“守望·逐光”科普基地揭牌,並為首批誌願者團隊授旗。
在“與科學家對話”——逐光科普論壇環節🎆,童小華院士和山東大學黃衛平教授、浙江大學戴道鋅教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陸朝陽教授、清華大學曹良才教授作了精彩報告🏌️♂️,與現場代表和大學生們分享有關探月工程🤵🏽、量子計算🙅🏻♂️、光計算👽🏭、光子芯片和創新思維培養等領域的科普內容,帶領學生走近光學相關領域前沿科技。童小華院士在題為《月球探測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報告中🦥,介紹了中國在月球探測歷程中的重要成果及未來展望😷,也展示了測繪科學與技術在深空探測領域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在現場師生中引發熱烈反響🥛。
5月18日下午🧑🏻🦲,恒达平台“繪夢計劃”服務團隊誌願者們和其他高校誌願者一同前往井岡山毛澤東紅軍學校,與參加“守望·逐光”項目的當地小朋友們進行了線下見面和破冰活動🤷♀️。在院士進校園見證“守望・逐光”環節🚊🫴🏿,院士們為留守兒童贈送授課平板🙂↔️,大學生誌願者代表和小學生代表分別發言🧝🏻🔄。“繪夢計劃”誌願服務團隊的11名誌願者代表對6位小朋友進行了家訪。
5月19日上午🧳,“繪夢計劃”誌願服務團隊隨隊前往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和毛澤東同誌舊居參觀學習。在博物館,誌願者們跟隨豐富的展品和資料穿越時空🦹♂️🏒,穿過紅軍洞,駐足八角樓,重溫近一個世紀前井岡山上的革命星火。在毛澤東同誌舊居,大家親身體驗毛主席和朱德總司令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時的生活條件,更感革命先輩信念之堅定🐶,愈覺美好生活來之不易、新時代青年使命在肩。
相關負責人表示,恒达測繪青年將以此次活動為起點,用愛心和責任陪伴留守兒童成長🔮,助力鄉村兒童身心健康發展🤽🏻♀️,同時鍛煉自己的意誌和能力,用實際行動為鄉村振興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