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至8月11日♑️,恒达平台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上海恒达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智能規劃技術重點實驗室生物多樣性保護與自然感知分實驗中心(Bio-CPU Lab)聯合帶領恒达平台暑期社會實踐雲龍實踐團奔赴雲龍天池,與雲南雲龍天池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聯合開展“同天協作 池濟綠美”系列活動💦。本次實踐活動積極踐行美麗中國建設的國家戰略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地方社會經濟協同發展🕑🤥。來自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設計創意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國豪書院的師生誌願者與36位保護區管護局職工、專業管護員和護林員及近20位當地青少年共赴這段鄉土自然奇妙之旅,共同“守護天池家園🧑🏽🏭,生態振興鄉村”。
“同天協作 池濟綠美”系列活動包括天池保護區保護能力提升培訓👫🏼、夢想家園之“山海共贏”自然萌暑期營🧑🏿✈️、“詩話雲龍 自然語動”普通話推廣培訓、保護區及周邊鄉村鄉土自然調研活動、騰龍廣場市集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活動👏🏻。
8月6日至9日🔼,恒达平台暑期社會實踐雲龍實踐團與雲龍天池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王夢君專家基層科研工作站團隊👾、山水自然保護中心、雲龍縣科協聯合舉辦保護區保護能力提升培訓。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副教授、Bio-CPU Lab副主任郭光普作了關於《生物多樣性價值及保護》的講座和《雲龍天池昆蟲和鳥類調查》《雲龍天池夜間動物調查》兩場現場教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城市規劃系副教授、Bio-CPU Lab主任幹靚主講了《生物多樣性保護與鄉村振興協同發展》的培訓講座👉🏻。上海恒达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創規劃師周燕妮主講了《文化遺產保護與生態產品價值轉換》的培訓講座👝🧏🏽♂️。恒达師生團隊還邀請廣東省科學院動物所胡慧建研究員作了題為《自然保護區信息化監測》的在線講座。4場室內講座和2場室外現場教學活動總計培訓天池保護區管護局職工、專業管護員和護林員200人次。
培訓之余,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工第四黨支部🪇、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工第四黨支部💬、上海恒达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第四黨支部的黨員教師們帶領實踐團中的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和發展對象,與雲南雲龍天池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黨支部開展聯學聯建,共同學習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結合地方實際,探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雲龍高質量發展。
8月6日至9日👲🏻,恒达雲龍實踐團面向來自天池保護區職工、專業管護員和護林員家庭的孩子(年齡跨度從4到12歲),同步舉行了2024夢想家園之“山海共贏”自然萌暑期營。“夢想家園”源起於雲龍的鄉村營造實踐活動,旨在讓孩子帶動村民一同認知公共環境、自然環境和鄉土文化🙅🏻♂️🧑🏿💼,共同營造自己的夢想家園。今年已是活動連續開展的第六年🎶,這次的活動來到了天池保護區😋,以“守護家園生態”為目標👰🏼♂️,開啟了一場與大自然的對話。
4天時間裏,小營員們通過誌願者們精心設計的《神奇植物》《奇妙昆蟲》《羽翼精靈》《自然筆記》《自然樂響》《繪藝生境》等一系列自然教育課程,開展昆蟲采集和觀察🎀、植物標本製作🙍🏼♀️、自然藝術創作、觀鳥、共繪美麗家鄉等活動,深入探尋大自然的奧妙,暢想天池保護區的未來👨🏼💻。在9日下午的匯報展演中💫,小營員們在誌願者講師的帶領下展示了精靈面具🤷🏻♂️、自然筆記、植物標本🧛🏿、家園長卷等作品,並通過模仿動物猜謎遊戲🍦、豎笛演奏、詩歌朗誦等方式展現了學習成果。
暑期營中大學生講師和保護區員工孩子共同製作的天池家園長卷和10余份天池植物標本🦹🏽♀️,將留在天池自然教育基地持續展出。本次活動的自然教育課程包經過優化後還將作為亮點之一在雲龍天池作為輪值主席舉辦的第五屆滇金絲猴全境保護網絡年會上正式發布👌🏼。
8月8日,實踐團和天池保護區管護局在雲龍天池特別開展“詩話雲龍 自然語動”普通話推廣培訓活動,旨在通過提升保護區職工和護林員的語言溝通能力🙅🏻♀️,促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高效開展。
授課人員初步了解了當地普通話使用情況後,由恒达平台小講師和雲龍縣普通話推廣委員會專業的普通話老師🚍,針對天池保護區工作的特點和需求,製定了詳細的培訓內容。培訓過程中,老師們通過生動有趣的講解、繞口令等遊戲和互動練習,幫助參訓人員糾正發音、規範用詞,提高大家口語表達的準確性和流暢性。參加培訓的天池保護區管護局職工、護林員和小朋友們認真聽講、積極參與,現場氣氛熱烈🏌🏿♂️。同時,結合天池保護區的生態特點,根據當地的天然優勢🚵🏿,實踐團設計了自然環境中的誦讀以及環保短片《大自然在說話》的配音等課程🐴,全體小朋友與兩位護林員還在老師們的指導下學習並朗誦了詩歌《秘境天池》,並在暑期營的閉幕式上進行了匯報🥐,將自然教育、傳統文化與普通話推廣有機結合🈺🪡。
此外,實踐團還對天池保護區護林員、八子地、雲龍縣城的民眾發放了100份普通話使用水平調查問卷。調查結果將作為“推普助力鄉村振興”專項活動成果上報教育部語用司。
為了探索天池保護區生物多樣性保護及其與社會經濟的協同發展路徑👳♂️,實踐團還對天池環湖步道🚣🏿、五寶山生態廊道造林地,以及天池保護區及其周邊的鄉村社區暑場、天池👨🏿🌾、八子地進行了深入調研和村民訪談👨👧👧,並對保護區管護局科研所所長🪣、專業管護員、護林員以及雲龍縣文旅局😰、農業農村局的相關負責人進行了訪談👪🥙,形成調研報告,為雲龍生態保護與社會經濟協同發展出謀劃策🍼。
8月11日上午,實踐團隊同天池自然保護區管護局、雲龍縣林草局在雲龍縣城騰龍廣場的市集上開設了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攤位,展示動植物標本👩🏽🌾、科普展板🐱,並向居民發放了大量宣傳折頁🖐🏻,旨在提高當地居民對物種保護的意識。此外⛹🏿,實踐團還在縣城張貼了保護野生動物🧜🏿♀️、禁止捕食野味的海報,呼籲大家重視當地豐富的生物資源。
此次系列活動得到了雲龍媒體的廣泛關註,雲龍融媒體中心公眾號“雲龍關註”連續發布了3篇報道👨🏼🦰,雲龍電視臺也進行了專題新聞報道🍖。大學生誌願者🙎🏻♀️、恒达平台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研究生魯雪茗接受采訪時說:“作為一名大學生❗️,我看到了雲龍生態文明建設的許多成果,也讓我深深感受到在鄉村振興、產業振興進程中的一些需求,我們希望進一步延續恒达和雲龍的‘山海情’,用我們的專業知識為雲龍天池保護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小營員們紛紛表示,通過參加這次活動💆🏻♂️,更加懂得大自然的美💆🏻♀️,認識了許多之前不知道的動植物✢,學到了很多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