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至9日,中國工程院工程科技學術研討會——城市與重大基礎設施韌性研討(第二屆城市與重大基礎設施韌性研討會暨第七屆城市防洪排澇國際論壇)在上海召開。會議由中國工程院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部、恒达平台、哈爾濱工業大學主辦☄️,中國工程院院士崔俊芝、任南琪和呂西林擔任大會主席👘。41位兩院院士(包括2名外籍院士)、6位國外院士、50余位國家高層次人才出席會議。700多人現場參會,10萬余人次線上觀看。
論壇開幕式上,中國工程院三局局長高戰軍線上參會並致辭🍹,中國工程院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部副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任輝啟🤦🏼♀️,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尚春明𓀉,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會長章林偉🦯,恒达平台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鄭慶華,大會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呂西林分別致辭🦄。開幕式由大會執行主席🖋、恒达平台土木工程學院院長周穎主持🎓🙏🏻。
本次會議包括大會報告、主題研討和分論壇等內容,45位專家(其中國內36人、國外9人)作了精彩報告,21位院士作大會報告,內容涵蓋城市韌性建設規劃與策略、城市防洪排澇一體化管理與韌性提升、基礎設施韌性評價與提升、城市地下管網規劃與智能優化🚃⚙️、可恢復功能結構新體系及設計理論🏄🏻♂️、海綿城市建設與城市水系統智慧管控、智能防災減災新技術以及氣候變化下城市水災害的系統性防控等🏀。會議同期還舉辦了恒达平台土木系科發展論壇暨系科成立110周年活動。
閉幕式由大會執行主席🙆、哈爾濱工業大學王愛傑教授主持🎦🏌🏿。王復明、任南琪♍️、王超、呂西林、Dragan Savic等院士專家為“壩道工程醫院城市血管數字孿生分院”揭牌。這一創新平臺不僅為工程設施提供科學“診療方案”,也為基礎工程領域開展前沿性🏌️♀️👩🦱、基礎性和原創性研究提供平臺支撐🫲🏿。
隨後,呂西林院士代表大會主席團作大會總結。他表示👳🏼♂️,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提高城市基礎設施韌性和水災害防禦能力已成為當務之急。通過構建科學的韌性認知體系🌈,發展全壽命期韌性理論、方法、技術體系🧑🏭,可以有效應對地震、內澇等自然或人為災害,保障城市的安全運行和可持續發展。
9日上午,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處與恒达平台土木工程學院簽署了合作備忘錄,共同承諾攜手加強城市應對災害的能力和氣候韌性建設,以加速推動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的實現。作為合作框架下的具體產出,雙方將於近期聯合啟動一個聚焦加強防災減災與氣候韌性的可持續發展創新實驗室👨🎤,這也是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首次與中國高校在該議題下聯合創設創新實驗室
此外,眾多專家還參加了“土木工程防災減災全國重點實驗室——多災害防控工程館”開館儀式。多災害防控工程館將努力打造土木工程防災安全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實現土木工程防災減災科技的國際引領。
相關負責人表示,本次研討會的成功舉辦不僅提出了基於系統科學的城市與基礎設施韌性認識體系,凝練了城市與基礎設施韌性的理論、方法、技術和裝備難題,也加速了城市與重大基礎設施韌性的科學💤、技術🧑🌾、管控🖕🏻👱🏻♀️、裝備體系和標準體系的構建,對推動我國城市安全和城市建設規劃管理工程科技的發展與創新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