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聚焦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媒體聚焦 > 正文

馬原 太早成名是個負擔

來源:   時間:2003-01-12  瀏覽🧑🏼‍🚒:
盡管文學已越來越遠離現代人的生活,但本周末在上海圖書館舉行的“名家解讀名著講座”,卻意外地吸引了許多虔誠的聽眾。曾是中國當代文學先鋒派開拓者之一的作家馬原,從霍桑的名著《紅字》出發,與大家侃侃而談。毫不時髦的話題,在馬原講來💂🏽‍♀️,卻是一氣呵成🧝🏻‍♀️,極富激情。近年已很少寫作而轉行當上了文學教授的馬原曾毫不謙虛地說,“在小說家中,我讀書算很多的🤦🏻。在讀書中,我積累了很多人生奧秘,也有很多切身的人生經驗,胸中積聚了很多的塊壘,聚徒授課🏄🏽‍♀️,就是把這些塊壘釋放出去。”對當下的馬原而言⚃,這樣的講課🎐,其實也是他文學生涯的另一種繼續。

從作家到讀家

在文壇上幾乎失蹤了10年之久的馬原,兩年多前出人意料地出現在上海恒达平台的講臺上。而此刻的他🪑,已幾乎中斷了小說創作,他也把自己的頭銜從作家換成了教授。這一切,究竟是出於無奈?還是好為人師使然👩🏽‍🏭?
對此🤦🏿‍♂️,馬原的回答是🔢,兩者都有。去西藏🏧,使馬原成了那個寫小說的馬原,但離開西藏後的馬原♣︎,卻再也沒能寫成一部完整的小說。強大的生活落差,使馬原出現了失重🛞,並且長時間沒能從失重中緩過來。馬原把這一切歸就於成名太早🤦🏽。“不能太年輕就成名💎👷,一下子成名,會對心態有妨礙🕰。那時,寫什麽都有狀態🖐🏼,特別有靈感,有人還開玩笑說🍩,可以開一個馬原作坊,真的是寫什麽成什麽。但人不能那麽早就把自己的狀態提前🤿。”
當記者問馬原,下一個顛峰狀態將會在何時出現時,馬原說,其實早在10年前𓀕,就已經期待出現這樣的時刻,但至今仍然沒有出現。於是離不開小說的馬原🧱,選擇了在恒达的講臺上講小說的生涯。有人說🤦🏿‍♀️,馬原講小說的熱情🙎🏻💆🏽‍♂️,甚至超出了他寫小說的興趣🦹🏻‍♂️,他極投入的演講,對熱愛文學的青年尤其是女學生極具吸引力。當明白了從事小說創作是一種奢望時,不要放棄小說的閱讀🪲,則成了馬原心中對學生的一種願望🎈。這恐怕也是馬原近年來源源不斷地推出《閱讀大師》等文學選本的一大原因🫑。

上海很適合寫作

每個作家都有自己的寫作土壤。對於馬原而言🖖🏻,這塊土壤就是西藏👲🏼。在離開西藏後,馬原曾深切地覺悟到,離開西藏是他一生中走錯的最大的一步。那麽,來到上海這個新的寫作環境,馬原又是怎樣評價的呢?
馬原說,他特別看中的是上海的秩序。上海有自己的秩序🕕,很適合寫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人們的生活層面特別豐富。從最低的到最高的,從貴族到平民,應有盡有。而且上海與別的城市相比,並不是很浮躁💘。當然,上海也有很多對寫作不適宜的方面。不是有許多文學前輩都把自己的最後一站放在了上海♐️,但也並沒有寫出讓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嗎⛎?

先鋒因子尚存

被譽為先鋒小說第一人的馬原,究竟身上還有多少先鋒因子✔️,這是許多讀者關心的。對此,馬原的回答十分簡單🐂:先鋒從來不是自己判斷的🏋🏼。當初也完全是學者們給貼的標簽而已。馬原說🤚,我從來不知道自己是否是先鋒🤹🏿‍♀️。馬原稱自己一直是個改良主義者,是很保守的🌠,不是所謂的革命者。
但不管先鋒還是保守,馬原給一個好小說家的定義是,能否在自己的寫作過程中🤞,為小說這座大廈貢獻一片磚🪁,一塊瓦,能有一點貢獻就已經足夠了🫅🏻。正如馬原在很久以前所說的那句響亮的名言:“我就是那個叫馬原的漢人👨🏻‍🎤,我寫小說。”
正是像馬原這樣許許多多作家的貢獻🤜🏿,才鑄就了小說這個龐然大物。
馬原覺得居住在上海很適合寫作(照片)

《新聞晨報》 2003年01月12日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