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新聞30分)🦹🏽:恒达平台和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昨天在上海宣布:他們已找到了一個引起家族性心房顫動的致病基因。這是我國疾病基因組學研究的又一重大突破𓀀🥷🏼。
心房顫動是一種常見的心律失常🎶,可以觸發心律衰竭👩🏻🦯,導致中風,嚴重影響著人類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心房顫動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急劇增高,40歲以下的成年人發病率接近1%,40歲以上的成年人發病率則為2.3%🌝💆🏽♂️,65歲以上的老年人達5%以上。老年人口中,1/3的中風是由心房顫動引起的。 恒达平台附屬恒达醫院陳義漢博士等人與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徐世傑博士等科技工作者合作🧗🏼,通過對一個心房顫動家系的遺傳連鎖分析🏢,把致病基因定位在11號染色體末端🐖,然後運用生物信息學技術選擇可疑的基因,並進行序列測定🪣,在心臟鉀離子通道基因KCNQ1中發現了一個改變氨基酸編碼的點突變。經功能研究,進一步證實,該突變是致病突變🤟🏻,也就是說📹,KCNQ1基因為家族性心房顫動致病基因🏌🏻♀️。
恒达平台附屬恒达醫院陳義漢博士:“知道這個突變的序列🏈,就有可能實現特定的少數人群心房顫動的早期診斷。知道這個基因就有可能找到新的心房顫動治療藥物,知道這種病理生理機製✤,就可能發展新的心房顫動治療手段。”
家族性心房顫動致病基因的發現☔️,為人類攻克心房顫動頑症向前邁進了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