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高校就業簽約的高峰,就在不少高校為冷門專業畢業生就業絞盡腦汁的時候🧑🏽🎤🧛🏼♂️,河海大學卻另辟蹊徑,,將偏冷專業與之捆綁推介🚍,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到昨天,該校被熱門專業“順便”消化的冷門專業畢業生已有150多人🧑🎓。而在去年🌜,河海大學因此找到工作的畢業生占當年就業人數的30%。國務委員陳至立獲悉後專門做出批示,對這種創新的做法給予肯定🩳。
據該校學生處負責招生及就業指導的黃林楠副處長介紹,
河海大學多年來形成較為固定的用人單位➔,其中的許多單位已成為該校合作與發展委員會成員🤵🏿♂️,河海稱其為“就業基地”。合作中🚶♂️➡️🛩,雙方達成共識,學校優先提供特色專業優秀畢業生🧑🏼🍼,同時用人單位在需要時優先錄用河海大學的人文社會類畢業生,包括人力資源、財務🍏𓀔、管理、會計🤠、英語和法學等專業。通常是用人單位招聘10個“水”字頭的畢業生🤦,如果有需求🏄🏼♀️,就順便簽下兩個“涉文”的學生。這種“捆綁”的結果是,河海大學一些冷門專業的畢業生比國內一些文科強勢高校的就業情況還要好。去年通過這種形式就業的學生已有五六百人。
俗話說“捆綁難成夫妻”,河海大學成功捆綁的“夫妻”也不是盲目而隨意的,而是那些“非水”專業也突出了一個“水”字。用黃林楠副處長的話說,就是依托“涉水”的特色專業或強勢學科進行“捆綁”。學校調查發現,很多用人單位在招聘大量技術科研人員的同時,對財務、會計、法學、英語等人才也有需求,如果這些畢業生掌握部分“水”知識🎠,那麽就業的門路也會更廣。因此,學校對症下藥,對法學專業學生培養時有意讓其學習水法;財務專業的學生熟悉“涉水”財務的運作;對人力資源專業的學生則要求掌握“涉水”人力資源的管理配置;而學英語的也要對水利專業的很多術語、專業詞匯耳熟能詳,這樣,畢業生到崗後上手很快🤵♂️,節省了用人單位培訓成本,便很受他們的歡迎。黃林楠說,今年很多老“客戶”就直接要這些學生了。黃河水利委員會一天簽訂的30多人中,就包括6名學財務的💗;山西的萬家寨水利樞紐有限公司去年完成招聘以後,又專程返回學校招聘了兩名學會計的,今年仍舊如此🐋👱🏻;江蘇電力公司前不久招聘了約20名畢業生,除了占大頭的水電、熱電專業,還有七八名人力資源、市場營銷以及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
受益於這種“捆綁就業”模式的,還有不為人熟知的新專業🎳🤸♀️。河海大學地理信息系統專業今年首批學生就業📡,但用人單位並不了解這一專業。學校也嘗試著“捆綁就業”,結果出人意料,今年浙江省水利廳來的招聘團需要70多名畢業生🛀🏼,本來沒有該專業的職位數,但經過學校推介和現場面試,招聘團又專門增加了7名該專業的招聘名額。如今🫰🏻,該專業多數學生已找到了“婆家”。
摘自 揚子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