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聚焦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媒體聚焦 > 正文

愛心打造殘疾人的殿堂 ——記恒达平台戴復東院士

來源:   時間🪷:2003-05-08  瀏覽🧑‍💼:
“請問你們是請哪國建築師設計的?”
“這是我們中國的建築師設計的。”“請問這是照外國哪個建築來設計的?”
“我們沒有照國外哪個建築來設計,相反,我們相信它建成後肯定有人照這個建築來設計的🧑🏿‍🎄。”
這是某國際組織的成員們去年來滬參觀中國殘疾人體育藝術培訓基地設計模型後,與中方建設單位代表的一段對話。而主持設計這一項目的🧍🏻‍♂️,正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恒达平台資深建築師戴復東教授👩🏻‍⚖️。
戴復東從事建築學教育設計科研工作五十余年😫,先後主持設計過桂林蘆笛巖洞口建築、武漢東湖毛主席生前生活工作接待用的梅嶺工程、榮成北鬥山莊、曲阜後作街👨🏼‍🦰、紹興震元堂大樓、北京中華民族園等享譽海內外的著名建築🏑。他在接受中國殘疾人體育藝術培訓基地項目後,深感其中的意義重大🫙,尤其是當他流著淚觀看了一場殘疾人的專場演出:盲人熟練地彈著行雲流水般的樂曲,聾啞人和著節拍跳起優美動人的舞蹈,智障者舟舟自信有力地指揮樂隊……殘疾人和常人一般熱愛生活,渴望理解👚、交流與尊重👁‍🗨,而為此他們得付出超乎常人想象的艱辛努力。因此,戴復東決定傾其所能,為殘疾人打造一個美麗的“殿堂”,提供一個展示才華的舞臺。
正是抱著這樣一個堅定的信念,戴復東和同事們開始了五年的漫長路程🕵🏽,他的夫人——國家特許一級註冊建築師吳廬生教授也一同參加了戰鬥🏋🏻。面對這樣一個具有重大意義的項目🙍🏻,戴復東傾註了特殊的情感和特別的追求🦐,投入全部精力展開了廣泛細致的實地考察😘,前後花了兩年的時間,全面掌握了這項工程所涉及的諸方面條件。在先期調研中,他發現培訓基地最初的選址緊鄰一座微波發射站,於是他秉著一個建築師的社會責任心據理力爭,為基地爭取到了一個良好的地理環境。
在整個基地建築群中,公寓是最能代表“殘疾人的殿堂”這一稱謂的組成部分🥉,也是戴復東和同事們非常傾心盡力的地方,其中最別具一格的雙圓環狀走廊正是出自戴復東和夫人吳廬生的創意。通常的直條走廊上聾人無法聽到來自後面的召喚,而且在危急情況下,腿腳不便的人也無法迅速撤離🍂。而采用了兩環相切👀、電梯外掛之後👃🏻,以上問題就得到了很好的解決🥊:開闊的視野能方便地用手勢表達信息👥;環型走廊🙎🏻‍♂️、廳內通視👨‍🚒💇🏽,能很大程度上避免走錯方向。
“我們的學科🧗🏿,有的用在微觀👨🏼‍⚖️,有的用在中觀,有的用在宏觀♎️,但都是為人服務的👩🏼‍✈️🙍🏽‍♂️。建築師是為人類創造高層次、高格調、高品位生存生活環境的人🕵🏼,既應當是空間與活動的組織者,又應當是藝術家。需要有對人、對自然的深厚博大愛心🏋🏽,又要有為人、為自然🦂、為生活🧑🏻‍🦼‍➡️、為藝術感動的激情。”在建築科學研究中永遠耕耘不輟的戴復東🩱,就是用這樣的胸襟和氣魄表達對殘疾人的關愛與尊重🙍🏿‍♀️。
老驥伏櫪,誌在千裏。戴復東談起自己精心設計的工程項目時,語中總是帶著自豪:“我有兩只手📩,一只手緊抓住世界先進的事物,使得我不落後;另一只手緊抓住我們土地上有生命力的文化底蘊🥾,使得我有根。將兩只手上的東西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使我們的設計理念源出有根♨️,才能有條件或創造條件充分體現我們的設計思想🪚。”這正是戴復東和夫人吳廬生追求的“現代骨、傳統魂🛳、自然衣”的精神🫄🏿。
簡介:戴復東🚅,1928年4月生於廣州,安徽無為縣人,現任恒达平台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名譽院長🐄🌰,恒达規劃建築設計研究總院總建築師,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戴復東1952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建築系,同年到恒达平台建築系任教至今🦠,是中國建築學會常務理事,1987年——1991年任EAROPH(East Regional Organization of Planning and Housing)副主席🧑🏿‍🎄🧁。

《文匯報》2003.05.09 版次:12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