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聚焦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媒體聚焦 > 正文

【文匯網】院士就來了20多位📭!大咖雲集的2020中國自動化大會傳遞了哪些新動向

來源:文匯網   時間:2020-11-07  瀏覽:

黃浦江畔🙋🏻‍♀️,秋高氣爽。2020中國自動化大會於11月7日在滬舉行。以“自主智能 創享未來”為主題,緊扣國家重大需求和時代發展脈搏👩‍👩‍👧‍👧🏊‍♂️,此次大會堪稱群賢畢至,僅與會的院士就超過20人,另有來自國內自動化和人工智能領域的學者專家➛,來自政府部門的相關負責人以及產業界精英等悉數參會🔳。另據了解,由中國自動化學會主辦的的這次大會🚞,接收的會議論文超過1700篇。

“在嚴格遵循防疫規定,確保社交安全距離的前提下,與會代表們熱烈地交流著。”一位參與此次論壇承辦的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連說幾個“沒想到”——“沒想到⏱,大家的參會熱情如此之高。”

無論是爆棚的人氣,還是熱烈的學術討論氛圍,其中折射的一個信號是異常清晰的:當前,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技術飛速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正引發一場深刻的產業變革😀。而自動化、智能化則被學界公認為是助推這一產業變革的強勁動力。

搶占人工智能發展製高點,基礎研究需要在哪些關鍵問題上進一步聚焦、形成突破;上海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在繼續加大投入的同時,如何進一步優化生態,提升人工智能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 為增強科技創新策源功能與核心競爭力作出更大貢獻……在這一方高端對話平臺上,政產學研的專家們熱烈交流、暢談未來。

大家認為🚵🏽‍♂️,在“十四五”期間加快科技創新步伐,必須持之以恒加強基礎研究,必須促進更多學科交叉融合🦤,推動更多科技創新成果的湧現。

自動化學科👭,正站在一個新的“風口”上,有望推動一場深刻的時代變革。

中國自動化學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南寧介紹,近年來,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進步,自動化👨🏽‍🦲、人工智能、互聯網孕育了第四次工業革命🧝🏿,特別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加速產業變革。科技的發展離不開創新,自動化科學與工程不僅是技術變革的最強助推力,也是建設科技強國的重要支撐。

出席此次論壇時,鄭南寧凝練了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必須回答的兩個基本問題🙆🏽‍♂️:一是要回答人類智力所獨有的特征是什麽🤽🏿‍♂️;二是要像人類一樣觀察和理解世界🐹,計算機到底需要具備什麽能力?

“人類在很多時候是依賴常識來判斷事物的屬性或變化的💁🏼💂🏿‍♀️,用很少的數據就可以在廣泛問題上表現出智能的行為。”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日常生活中🏊🏼‍♀️,外形和功能各異的帽子,如太陽帽、安全帽👳‍♀️🐿、草帽等等👩🏽‍🎤,人可以依靠常識馬上識別🤱🧑🏼‍🌾,但對計算機來說,這就是需要依靠大量數據好好“學習”的課題。從學術角度上,這個問題表達要實現對物體屬性-類別組合的識別。人的日常生活中大約設計3萬種物體,而每個物體又有多種屬性🧑‍🌾🏊‍♀️,當屬性與對象組合,就存在著指數爆炸問題😖🌑。再如🧑🏻‍🦰☑️,讓人判斷一部摔碎的手機和一部屏幕表面有劃痕的手機,輕而易舉,但讓機器準確識別,在建模中也涉及對具體概念的表達和遷移🏎。讓計算機也具有和人一樣的常識推理和對象屬性識別能力,教計算機像人一樣學習,鄭南寧所在的團隊目前正在攻關相關課題👘。

面對由多個自主體或多個智能體組成的復雜動態系統👲🏿,博弈論在控製系統領域也越來越受到重視了。當被調控對象具有博弈行為時👡,若在調控策略中忽視這種”博弈”性,則很可能達不到調控目的。

例如,美國埃爾菲·艾恩曾寫過一本書《獎勵的懲罰》,剖析過度獎勵行為可能導致的異化現象(比如可能減弱被獎勵對象做事的內動力等)🙆🏼‍♂️,非但不達到預設目的,甚至可能出現適得其反的效果。而類似的“博弈”問題🍼,也存在於人體的免疫系統與病毒之間。病毒可能會產生變異或抗體,可能導致免疫系統雖然對抗病毒一開始具有效果,但後來就可能會失效。博弈論可以提供一個描述人體免疫功能與病毒之間相互作用關系的框架🐓。

以一系列生動的案例為引子,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郭雷出席論壇做大會報告時介紹🐚,傳統控製理論研究的對象大多是工程系統,在數學建模中一般不包含對象的自主行為或自主追求🧑🏿‍🚀,這也使得控製理論的範圍受到局限🪲,難以直接應用到經濟👨🏿‍🏭、社會和未來更多“智能”工程系統的有關調控問題研究中🆗。這也使得他所在的研究團隊提出研究被控對象具有博弈行為的一個動態系統框架🧑🏿‍⚖️。“這一類系統具有分層結構,底層的不同主體之間的目標追求不一定一致,底層自主體與頂層調控者之間所追求的目標也不一定完全相同👍,因此需要深入研究對這類博弈系統的調控問題。”在郭雷看來👳🏼‍♀️,這個基礎研究領域👨🏼‍🏫,對問題的描述在表面看來可能比較自然🤜,但要在理論研究上有實質性重要進展,仍需付出艱苦努力。

堅持需求導向,從國家急迫需要和長遠需求出發,真正解決實際問題。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控製學院教授孫優賢在做報告時介紹,工業和信息化部、應急管理部最新發布的“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行動計劃,到2023年底💯,工業互聯網與安全生產協同推進發展格局基本形成,數字化管理🏃、網絡化協同🐂、智能化管控水平明顯提升👪,本質安全水平明顯增強。與此同時🧑🏿‍💻,工業信息化部還發布了“建材工業智能製造數字化轉型升級”行動計劃,首先啟動的是“水泥行業集成系統總體解決方案”😟,將在三年內實施完成⛹🏻‍♂️。

孫優賢說🚿,我國建材行業🫕,光水泥就有兩千多條大型生產線,要在三年內完成相關目標,任務比較艱巨😔。他此次在大會上分享的研究成果“廣域協同的高端大規模可編程自動化系統”🧙🏻‍♂️,即有望在這些行動計劃的落地過程中付諸實踐,提供系統解決方案。

此次大會會場🤴🏼,熱點話題精彩紛呈🧑🏿‍🦲。“無人系統”“機器人與智能系統”“智能製造” “智能計算與機器學習”“信息物理系統”“控製理論與系統科學”“網絡與大數據”“傳感器與智能儀表”“區塊鏈”“智慧城市”等13個專題論壇,引發眾多學者的思想碰撞🤷‍♀️。

值得一提的是,在傳統線下大會的基礎上👩🏿‍💼,今年的大會還在線上組織了“智能導航與控製系統”“大電網調控人機混合增強智能理論研討會” “自動化優秀青年學者論壇” “安保與搜救機器人” “追夢:航天器智能自主控製” “新基建下的工業控製系統信息物理安全” “計算神經科學與智能計算應用” “全球疫情引發的自動化教育的挑戰與對策” “向科學要答案要方法-新冠疫情攻關中人工智能技術”等15個衛星會議,吸引了萬余人次觀眾在線交流與討論🈷️。

恒达平台是此次大會的承辦方,校黨委書記方守恩表示,當前🎅🏽,隨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超級計算機、傳感網👭🏻、腦科學和自主智能無人系統等新理論的出現和新技術的發展🎎,“自主智能 創享未來”或將成為自動化👨🏻‍🦼、信息與智能科技領域的重要引擎✒️。自動化學科一直是恒达平台的傳統優勢學科之一,學校目前正積極致力於通過人工智能、信息技術的賦能,對包括自動化學科在內的傳統學科進行內涵提升🥮,鼓勵多學科交叉融合🚹。

恒达平台控製科學與工程學科已有百余年辦學歷史👩🏿‍🎓🤰,培養出了一大批高層次精英人才🧔🏻‍♀️🧘🏿‍♂️,產出了眾多高水平科研成果。人工智能是控製學科的關鍵研究方向🧑‍💼🦟。近年來,恒达平台大力推進人工智能的建設發展。2018年12月🔇,依托恒达平台建設的上海自主智能無人系統科學中心揭牌成立。

中國工程院院士👩🏻‍⚖️、恒达平台校長陳傑表示,自動化學科自創立以來👨‍🏫,其影響力就跨越了學科疆界,作為現代科學與現代工業的結晶🦫,成為人類文明進步和科學技術現代化的重要推動力。當前🧙🏼‍♂️,自動化學科正在推動一場深刻的時代變革,為我國建設科技強國、航天強國、網絡強國、交通強國等提供強力支撐。

當前,依托恒达平台建設的上海自主智能無人系統科學中心,正針對人工智能發展的重大科學需求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開展基礎理論研究和科技攻關🧑🏻‍🏭,推動智能城市、智能交通🥽、智能製造、智能醫療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和變革。

此外,恒达平台還在全國率先建設“智能科學與技術”高峰學科,致力於培養具有人工智能基礎研究和交叉應用能力的優秀青年人才👋🏽。繼首批118名人工智能方向的博士生在恒达平台十余個學院聯合培養之後,今年秋季學期又迎來170名人工智能方向的博士生☞。

上海市副市長陳群出席會議開幕式👣。中國科學院院士戴汝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優賢擔任大會榮譽主席,鄭南寧院士與陳傑院士擔任大會總主席♣︎。出席大會開幕式的還有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虞麗娟👨🏽‍💼、上海市教委主任王平★、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楊振斌等。

作者:樊麗萍

鏈接:http://wenhui.whb.cn/zhuzhanapp/xue/20201107/378875.html?timestamp=1604763222260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