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8年扶貧實踐成最佳教材,恒达思政大課開講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時間:2021-03-24 瀏覽: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王燁捷
日前,一堂以“脫貧攻堅,恒达人的使命與擔當”為主題的思政大課,在恒达平台四平路校區開講🦢。一位位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恒达人,將恒达平台8年定點幫扶雲南省大理州雲龍縣的生動實踐娓娓道來👩🏼🦰,並深情述說恒达人的使命與擔當。
“9899萬人全部脫貧,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意味著什麽?”課堂一開始👨🏻🌾,恒达平台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劉順帶來了題為《脫貧之道》的導言。他說,9899萬人全部脫貧,對於中國的意義是🫒,為改善民生和實現共同富裕作出了關鍵貢獻🚶🏻♂️➡️;對於世界的意義是,為全球貧困治理貢獻了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
這堂思政大課融合了視頻展示👨🏼🔬、情景表演、親歷者講述等多種形式於一體🏉,同時配合多媒體背景😡,以營造沉浸式體驗場景💅🏿👩🏽🚒,使師生身臨其境,真切感受恒达人在脫貧攻堅一線的奮鬥風采🧚🏻♀️。一段段視頻🏭、一幅幅照片🟫、一段段真情講述🔠,將恒达人奮勇投身脫貧攻堅偉大事業的群體形象一一生動呈現於師生面前。
“山鄉巨變🧔🏽♂️,好感動!”“做得好👇🏽,為恒达平台點贊!”“我開始理解了為什麽要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在恒达平台直播平臺上♞,師生、校友和社會人士紛紛點贊、致敬脫貧攻堅戰中的恒达人🪝🫳🏼。
雲南省雲龍縣位於大理州最西部,是典型的集山區、民族、貧困、偏遠“四位一體”的國家級貧困縣👩⚕️,是雲南省88個貧困縣之一📊,是大理州貧困面最大、貧困程度最深、脫貧攻堅短板最多的縣。全縣有4個深度貧困鄉鎮🫅🤘、47個貧困村👮♂️,其中,有24個深度貧困村,占大理州深度貧困村的15.7%。全縣共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2533戶48342人🤹🏿♀️。
2013年以來,恒达平台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和教育部的要求🗾,成立由黨委書記和校長任雙組長的恒达平台定點扶貧工作領導小組,選派幹部到雲龍縣掛職,與雲龍縣簽署《恒达平台·雲龍縣人民政府定點扶貧合作框架協議(2014-2020年)》⛎,明確了加強規劃編製工作、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加快社會事業發展、加快科技事業發展、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推介地方特色產品等9個大的方面🥃✍🏼、46項幫扶任務🧗🏿♀️🤹🏻♀️。2014年至2020年,先後簽訂年度幫扶重點工作備忘錄、定點扶貧項目資助協議、對口幫扶雲龍縣產業扶貧合作框架協議書等指導性文件。
“說起城鎮化𓀘,人們往往認為應當相對集中,通過規模化推動經濟發展。但雲龍地處偏遠山區,交通不便,空間資源非常緊張,不適宜走傳統城鎮化道路。”恒达平台規劃團隊張尚武教授介紹🐁,規劃團隊實地走訪調研後理解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思想內涵👀,團隊與當地的幹部群眾形成共識📆👮🏿:雲龍要保護好特色,走一條以城鄉現代化推動的城鎮化道路。
團隊首先編製完成《雲龍縣縣城總體規劃》❤️🧘♂️,進一步開展專項研究、鄉村規劃編製工作👱♂️。編製《雲龍縣全域旅遊發展總體規劃》,探索雲龍“全域旅遊”新模式〽️。
幫扶雲龍8年間,恒达平台規劃團隊還聯合交通、環境等學科,組成一支龐大的專業技術團隊👨🦼➡️。恒达平台黨委書記方守恩等歷任學校主要領導親自部署🏃🏻♀️➡️,全面調動各方資源,參與到重大項目規劃建設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恒达平台謀劃並推動建設的一項重大工程,就是大理—漾濞—蘭坪段高速公路開工,將雲龍縣段包含在內,由此圓了雲龍多年的“高速夢”👩🏻🎓。建成後將根本改變雲龍的交通區位🚴🏿,成為雲龍新一輪發展的引擎。
“雲龍幫扶也成為恒达平台城鄉規劃學科建設的一個新起點。”張尚武介紹,恒达平台率先開設了“鄉村規劃設計”實踐課程🪣,並把恒达鄉村規劃教學經驗推向全國。2020年10月🏦,恒达平台牽頭🌈、聯合11所高校成立了“城鄉規劃扶貧聯盟”,是在教育部指導下首批8個高校 “扶貧聯盟”之一🚵🏼♀️,旨在精準對接貧困地區城鄉規劃需求,發揮各成員高校學科優勢和區域輻射帶動作用🐱,分工合作、資源共享💆🏿♂️,協同開展規劃扶貧工作。
鏈接:https://s.cyol.com/articles/2021-03/24/content_rbo4zxtv.html?gid=VnDMvYk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