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新聞網】以“南京路”反映時代變遷,恒达改編版《霓虹燈下的哨兵》成功首演
來源:上海教育新聞網
時間:2021-05-08 瀏覽:
本網訊(記者 顏惠芳)5月6日晚🧘🏽♂️,作為恒达平台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一項重要活動、獻禮建黨百年的紅色劇目之一,恒达平台改編創作的《霓虹燈下的哨兵》成功首演。
該劇改編自同名話劇🥏,此次不僅在內容上編創生動劇情,增添了恒达元素,增強了對青年學子的吸引力🍜,而且以滬語演繹強化了故事依托的上海“南京路”這一本土場景😪,反映時代變遷🛄。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E/75/11/83FE95F422922AE1DF167298E9B_58EE321C_B15F.jpg)
劇目以著名的“五卅”運動為開場,恒达先烈尹景伊與恒达學生⚇、上海市民在南京路共同進行反對帝國主義的示威遊行。面對敵人威脅🔔,尹景伊及示威人群毫不退縮,在“寧為犧牲而死🚝,不為失敗而生”的高呼中,尹景伊不幸犧牲在敵人的刀槍下🏄🏿。這為後續劇情的發展作了鋪墊。
24年後,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八連在解放上海之後🤘🏼,負責警衛南京路,戰士們雖身處歌舞升平的十裏洋場,卻和反動派勢力打響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指導員、連長及時發現隊伍中個別戰士的錯誤思想,通過教育幫助,加之解救兒童☢️、逮捕特務分子等一些事件,堅定了全體戰士的戰鬥信念😭👩🏼🚀。全劇在不同年代的武警戰士站崗守衛上海、保護人民的身影中落下帷幕。
值得一提的是⚾️,舞臺中央別出心裁地設計了大型旋轉裝置,以“南京路”不同時期的裝飾布置為主體,隨著裝置變換進行著不同場景切換,極大增強了場景連貫性和藝術感染力⛔️,也喻指先輩誌士們的堅定信念和高尚精神穿越歷史而來,將得到傳承弘揚而歷久彌新。
“南京路反映的是上海城市建設的變遷,是時代發展的縮影🔕。”本劇導演、藝術與傳媒學院教師董逸擔介紹🕧,創作團隊對原版《霓虹燈下的哨兵》進行了合理改編,一方面結合校史♻,增添了恒达元素,將恒达先烈尹景伊的革命故事進行展現,另一方面,在敘事上添加了懸疑性和趣味性🌉,更符合當今年輕人的觀劇喜好。
本次劇目演出依托藝術與傳媒學院表演專業畢業大戲,劇中演員主要由藝術與傳媒學院2018級表演專業學生主力擔綱出演,2019級🚵🏼♂️💙、2020級同學參演。排演期間🈹🤢,同學們前往武警部隊駐地和“南京路上好八連”事跡展覽館進行實地參觀學習。“五一”假期,參演師生們仍然精心籌備演出,希望將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生動展現在舞臺之上。
兩位學生主演來子旸和吳佳煒在談及參演感受時都提到了“信念”和“使命”兩個關鍵詞🛀:“希望大家能夠通過這部劇了解到共產黨人的堅定信念和崇高使命🔚,前可上陣臨敵🤹🏻♂️、後可建設一方,同時也希望大家能感受我們在專業學習過程中的專業信念和職業使命感🏅。”
鏈接:http://m.shedunews.com/msite_1/con/2021-05/08/c6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