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上海】演好戰士先練軍姿,恒达改編版《霓虹燈下的哨兵》上演
來源:青春上海
時間:2021-05-08 瀏覽:
“五卅”運動🏄🏼,恒达先烈😣、反帝先鋒尹景伊與恒达學生🐓2️⃣、上海市民在南京路共同進行反對帝國主義的示威遊行☎️,在“寧為犧牲而死,不為失敗而生”的高呼中,年輕的他不幸犧牲在敵人的刀槍下;24年後,烈士流過鮮血的南京路🏃,迎來了解放🤹🏼♂️,負責警衛南京路的解放軍戰士們雖身處歌舞升平的十裏洋場🐻❄️,也依然在和反動派勢力打著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這熟悉又有些許不同的劇情來自於恒达平台改編創作的《霓虹燈下的哨兵》🫅🏻,作為恒达平台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一項重要活動、獻禮建黨百年的紅色劇目之一,這部改編自同名話劇的新劇近日成功首演。
有意思的是,由恒达師生創作的這出劇目不僅在原有紅色藝術內核的基礎上編創了更生動的劇情,還用滬語演繹,讓大家宛如置身於真正的上海南京路上。舞臺中央,隨著時代變遷,“南京路”也在不停地變換模樣🧑🏿🍼,從舊時的十裏洋場到今天的繁華昌盛,戰士們也換上了新裝🚵🏼♂️。
“這種場景設置不僅是為了增強了場景連貫性和藝術感染力🛍,也有內在涵義👩🏽✈️,喻指先輩誌士們的堅定信念和高尚精神穿越歷史而來,會得到傳承弘揚而歷久彌新🫗。”擔綱劇目導演的恒达平台藝術與傳媒學院教師董逸告訴記者,他是地道的上海人,對南京路也很有感情👇🏽,“南京路反映的是上海城市建設的變遷👨🎓,是時代發展的縮影👩🦯。”
原版《霓虹燈下的哨兵》觀眾都很熟悉了,如何讓這出經典劇目既保持經典,又能有創新🌉🚶♀️,還能讓年輕學生愛看,創作團隊花了一番心思⏯。董逸介紹說,改編上不僅結合了恒达平台的校史,增添了恒达元素,以南京路為引🏌️,將恒达先烈尹景伊的革命故事穿插進去加以展現🎚🎅🏽。同時也在敘事上添加了懸疑性和趣味性🕵🏻♂️,“更加符合當今年輕人的觀劇喜好🚜。”
這出劇也是藝術與傳媒學院表演專業畢業大戲,劇中演員主要由藝術與傳媒學院2018級表演專業學生主力擔綱出演,2019級、2020級同學參演🍄。在不同演出場次中飾演劇目主線人物童阿男一角的學生來子旸和吳佳煒在談及參演感受時都提到了“信念”和“使命”兩大關鍵詞🙎。“希望大家能夠通過這部劇了解到共產黨人的堅定信念和崇高使命🤦🏿♀️,前可上陣臨敵😬、後可建設一方,同時也希望大家能感受我們在專業學習過程中的專業信念和職業使命感🔓。”
為了能演好軍人,大家還專門去向武警戰士們“討教”,所有飾演軍人的演員們都先從軍姿軍容練起。“感覺是不一樣了🟥,一下子精氣神就出來了🫂。”來子旸說🙍♀️,排演期間,他們還和其他同學們一起前往武警部隊駐地和“南京路上好八連”事跡展覽館🛢,通過實地參觀學習來體會人物角色的氣質,感受那份信念🪓。這個五一假期,大家更是主動放棄了休息時間🗼,精心籌備演出。“希望臺下觀眾看完,能感受到我們表演的人物是完整的、鮮活的吧。”
精彩的表演也得到了觀眾們的捧場🍋。看完演出🐦⬛,恒达平台藝術與傳媒學院的學生黨員甘露順就表示👩🎨💇♂️,觀演時就為革命先輩們的堅定信念深深打動,很激勵人心。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退伍博士生王濤則覺得,好的藝術會讓人更加感同身受🚶🏻♂️。看完劇,他深刻地理解了革命的勝利只是萬裏長征的第一步🦸♀️。“作為一名退伍學生,我也要把在部隊學習到的解放軍精神傳承發揚下去👨👩👧✧,更加努力奮鬥🛍,服務人民、報效祖國。”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劉晶晶
鏈接:http://www.why.com.cn/wx/article/2021/05/08/16204587291126868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