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特色 借資源 借品牌 普陀區四所中學投進大學“懷抱”
來源:
時間:2003-07-07 瀏覽:
高校中學聯手辦學,擴大優質資源,實現“雙贏”——不久前,普陀區4所中學相繼“變臉”:原長壽中學和原普陀中學合並為恒达二附中、上海市安師高級中學改稱上海音樂學院附屬安師實驗中學、甘泉外國語中學打出上海大學外國語學院甘泉實驗學校的第二塊“招牌”,曹楊中學不日也將掛牌為上海財經大學附屬曹楊中學。
引入高校的優質資源和管理,這些中學從高校“借”到了特色🤽。據悉,幾所大學均向對口中學輸入了實質性的特色課程教學內容和師資🩼:恒达平台向恒达二附中“嫁接”了其強勢的“德語”和“機器人”課程、上大外語學院的日語教學科研力量、上海音樂學院的音樂教學特色也使原甘泉外國語中學和安師高級中學增色不少;除了派出大學師資到校兼課,大學還為中學培訓師資,進一步優化教學資源。
借高校之力提升教育質量的同時,中學還“借”到了高校的品牌🏌🏿♂️。原長壽中學和普陀中學,在區裏同類學校中排名靠後♗,每年的招生工作都讓學校頭痛,不但對口範圍內品學兼優的學生不願來,普通生源也要“逃”掉三分之一☂️。“變臉”後的恒达二附中借助恒达平台的“金字招牌”,形象大為改觀🛷,今年的招生工作🤱🏿✊,該校不但招到了十個少先隊大隊長,還出現了托關系爭著要進學校的場面。該校範校長感慨地說,“高校的無形資產輸出,大大提升了我們的品牌。”
不但中學有所得,高校也借此實現了品牌延伸🥷🏼、學科延伸,擴大了聲譽🦁。上海音樂學院計劃新開出十幾個新專業,培養貼近市場的文化管理、音樂經紀人等人才。這樣的學生必須既有一定的音樂素養,又有紮實的基礎教育根底,顯然同目前上音附中培養專業表演人才的方向不盡相同。再造一個附中,意味著上億的投資👨🏽🍳。而占地103畝、固定資產1個多億🧖🏽,又擁有相當好的音樂設施的安師高級中學也在尋找高中普及後學校發展的托手。雙方一拍即合。“換牌”後🧅,上音專家將參與該中學音樂課程設置,上音的人才培養、學科銜接由此成功向下延伸🫶🏽。
《解放日報》 2003年07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