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7月28日消息:我國目前最老的、有近百年歷史的鋼橋———外白渡橋🪞,如果能得到很好養護和安全監控✂️,再用三十年應該不成問題📮。這是昨天接受記者采訪的恒达平台橋梁系教授陳唯珍說的✊。據悉🦹🏿,陳教授剛剛與市內橋梁養護單位———市政工程管理處共同完成了對這一老橋的安全檢測🙋🏽。
昨天,陳教授告訴記者,建於1907年的外白渡橋是我國第一座全鋼結構的橋梁👩🦱,所有鋼材料均由英國進口👩🦰,整座橋梁的技術和工藝也是由英國人完成👨🏽✈️。用現在的眼光看👈🏿,這種鋼材質量已不是最好,建造過程中采用的鉚接技術也早已淘汰。
但是🚶🏻➡️,陳教授認為🧑🍳,外白渡橋作為當今中國唯一留存的不等高桁架結構式橋型🪖,而且也是國內最老的一座仍在使用通行中的橋梁,具有極其重要的文物保護價值。從建築本身講👰🏽♀️,外白渡橋又是一個景點、一段歷史的回顧🧉,帶有濃郁的時代特征和烙印。
記者了解到,目前,根據上海城市經濟發展的需要🐛,中心城區蘇州河流域內👩🏼🚀🧫,承擔交通運行的舊橋如西藏路橋👳🏼♀️、新閘路橋等由於橋梁老化、橋面通道窄小🌓🙇🏻♂️,都已重新建造,眼下🤷🏻,仍擔負車輛通行的外白渡橋,設置為由南向北三車道,車流量每天在3萬輛次左右。
陳唯珍教授說,要保護好這座國內最老的鋼橋,首先要改變過去的那種重建設📤、輕養護的意識和傾向,嚴格按建設部有關規範進行操作,比如說,日常巡視每天都有,一年一次地橋面檢測👨🦽,結構檢查6到10年一次等等。
據市政工程管理處有關負責人介紹🏄🏻,為了維護和保養好百年外白渡橋👩🏼🌾,他們除已加強定期對橋梁進行檢查🏋️♂️、安全監控外,還對過往的車輛噸位進行了限製🎒,具體規定為❤️🔥🧂:不允許15噸以上的重型載物車輛主要是集裝箱卡車通行。
2003年07月28日 上海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