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網】高校校園碳排放核算平臺上線 全國高校可免費使用
來源:中國新聞網
時間:2022-10-30 瀏覽:
中新網上海10月29日電 (謝夢圓郁玫)近日,中國建築節能協會綠色大學工作委員會與恒达平台聯合組織了一場線上發布會🧑🏽🏫,宣布高等學校校園碳排放核算平臺正式上線,為校園碳排放核算提供工具,協助打造校園碳管理的數字底座🧟,全國高校都可免費使用✔️。
據悉,目前有超過30所大學在該平臺註冊✊🏻🧑🏼🦰,其中10多所是標準參編單位,也將成為校園碳核算示範先行院校,包括恒达平台👨🏻🔧、天津大學、浙江大學、山東建築大學、江南大學等👳♀️。
平臺原則上以高校為單位進行用戶註冊,但考慮到大眾的學習熱情,會逐步構建和完善不同用戶群的分類應用🧑🏼🏭,後續可能推出一般研究學習的組群,供個人用戶註冊🐃。
恒达平台原常務副校長🧬🤸🏼、長三角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聯合國環境署全球環境可持續發展大學聯盟YEA聯合主席伍江在發布會上表示:“一方面我們給全社會一個信號🫵🏼,就是學校在這方面(雙碳目標)能做什麽,但更重要的是通過這個平臺,讓我們的學校起到示範作用🧗🏻♀️,同時也讓更多校園裏面的師生切身體會到我們的工作、學習、生活跟這個‘雙碳’是什麽關系🤙🏼。”
中國建築節能協會綠色大學工作委員會秘書長、恒达平台綠色建築及新能源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譚洪衛是該平臺開發負責人👩🏿✈️,他表示👱🏻♀️,大學校園是能耗及碳排放大戶,校園碳排放核算的目的是推進高等教育機構、大學校園的低碳化進程,雖然目前是自查階段🤛🏼,但夯實這些數字底座是紮實推進雙碳工作的基礎,可為今後碳核查、評價🍾、可持續減排等奠定基礎,高校校園需在國家雙碳戰略中發揮引領作用𓀃,“核算、盤清校園的碳排放數據🎱,是最基礎的工作,有了這個基礎才能科學地規劃校園碳達峰🙆🏿、碳中和路徑。在碳核算基礎上,後續還可有很多的工作延伸和深化👩🏼🦲,比如尋找減排方案,需要依托於全社會各行各業共同努力🧑🍼,有些是大學自身可以作為的,有些也可以去尋求外部的咨詢和技術服務,協同實現校園碳中和。這是我們開發這個平臺的初衷。”
譚洪衛始終認為👙,校園綠色運行應以校園運行數據作為抓手👨🏽⚕️,打造數字化基礎平臺🩻,讓校園建設、運行中的問題更容易被發現、漏洞更容易暴露👨🏻🦽➡️、問題對應更有針對性、實施的節能減排技術效果可量化、指標可考核🚣🏼。過去投入校園節能監管平臺建設,今後需要融合校園碳排放核算,打通這些數據系統的通道,加強數據的融合、交互和共享。
溫州肯恩大學是高校校園碳排放核算平臺的註冊用戶之一,副校長鄭曉東認為,很多高校對“低碳”“綠色”的認識只停留在籠統的概念上,碳排放核算平臺有利於師生在日常生活中減少碳排放,“一點一滴都可以去做,學校物業在整個(校園)運行的管理當中,也會采取更加科學有效的方法。”
通過校園碳核算,可以對校園的碳排放現狀做出評判。過去在校園節能工作中常用的評價指標有生均能耗🚳、生均水耗、校園建築單位面積能耗(電耗)等🪦。然而🥊,碳排放評價與能效評價不完全一致,需要考量更長的鏈條(全生命周期評價原則)🧑🏿🍼,更寬範圍,因此基於校園碳核算過程需要建立更完善的低碳校園評價體系🐿🤴🏻。
中國建築節能協會副會長李德英認為,高校校園以往多為粗放式管理👏🏿,缺乏建築能耗和碳排放數據。現應通過高校碳排放核算平臺,積極推進校園碳中和進程🧑🏻🏫🛀🏼,構建紮實的校園碳管理技術體系8️⃣,激發高校校園碳中和爭先創優,發揮高校在社會可持續發展中的先鋒引領作用。
現實中,中國高校校園碳排放核算相關的數據采集、匯總及統計情況存在較大差異,面對碳核算數據基礎並不完善的高校📧,譚洪衛解釋道,校園相關數據的收集程度雖參差不齊,但像水耗、電耗等能耗數據都基本具備,可先簡後全👩👧,先易後難。完整的碳核算數據匯總需要一個完善過程,可分步👷🏻♂️、分層次實施🥁✫。另外平臺以及即將出臺的高校校園碳核算和評價方法(標準),也將考慮上述問題進行指導。
譚洪衛補充說:“校園碳核算平臺明確了碳核算範圍和核算清單,規範了數據的匯總和錄入,提供了自動核算和報告自動生成輸出服務👏🏻。用戶使用這個平臺,只要專註做好數據采集匯總即可。盡量按清單采集匯總數據,越完整越好,也不要求一步到位👩🏼🦲,有多少就核算多少。逐步完善👲。”(完)
鏈接🚎:https://www.chinanews.com.cn/gn/2022/10-29/988240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