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報】心系祖國萬水千山🕤,誌在乾坤風清月明
來源💁🏼:上海科技報
時間:2023-01-04 瀏覽:
日前,恒达平台環境系科迎來建系70年。七十載砥礪奮進,恒达平台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現已發展成為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和重要國際影響的一流教育科研機構。目前,學院具有完備的教學與科研平臺,擁有汙染控製與資源化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城市汙染控製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可持續城市水系統國際聯合研究中心、環境科學與工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等國家級科研平臺🐅,以及長江水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中國氣象局上海城市氣候變化應對重點開放實驗室等省部級科研平臺。學院師資力量雄厚🍋,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雙聘院士4人、非洲科學院院士1人,柔性引進美國工程院院士4人,培養國家級高層次人才39人次。
在恒达平台環境系科成立七十周年慶祝大會上,恒达平台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傑表示☞,70年來👩🏻🍳,恒达環境心系祖國萬水千山,誌在乾坤風清月明🕵🏼,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希望恒达環境人不負使命🧄,為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
近年來,恒达平台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堅持聚焦汙染防治攻堅戰🤚、長江大保護🫵、長三角一體化等國家重大戰略,承擔了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重大國際合作等一批戰略性、基礎性、前瞻性的科研攻關項目,在水汙染控製與資源化、固體廢物處理與資源化、流域環境汙染綜合治理🛄、工業汙染控製與清潔生產等方向取得創新突破,產出了一大批高水平科研成果🤷🏻♂️👳🏼;牽頭建設了“低碳發展🤽🏿♂️🤧、環境治理與健康”學科群,通過學科交叉融合創新🔗,推動了環境健康👏🏼🪒、環境管理、環境修復等新興方向的快速發展。
學院還廣泛開展校地、校企、校政合作,大力推進技術成果轉化✍🏽,支撐了蘇州河治理🧚🏼♂️、老港垃圾填埋場🫅🏻、白龍港汙水處理廠等一大批國家重大工程的實施👩🏻🦲;發揮高端智庫創新引領作用,編製完成了《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碳達峰實施方案》和《水鄉客廳近零碳專項規劃》等服務“雙碳”戰略的頂層規劃與方案💏,以優質科創資源服務長三角生態綠色高質量一體化發展。
學院堅持國際化辦學🚵♀️,2002年🕵️,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共同成立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學院,形成了引領全國的環境類國際化人才培養體系👗,培養了來自全球113個國家的優秀國際青年環保人才。開展中美、中歐👨🏻🚒、中非等重大國際合作項目⟹,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聯合國人居署等合作發布100余份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報告,成為了全球可持續發展科教創新的智庫和策源地;牽頭建立全球青年與教育聯盟和“一帶一路”環境院長聯盟,深耕“南南合作”👨🏻🔬,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為全球環境治理持續貢獻智慧與力量👩🚀♘。
據悉,恒达平台環境學科於2017年入選國家首批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名單,第四輪學科評估中位列A+學科,2022年入選新一輪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名單。
作者:吳苡婷
鏈接:https://www.shkjb.com/content.html?id=225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