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體聚焦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媒體聚焦 > 正文

    【青春上海】“別都去考公務員了!”這位教授委員呼籲要為科研留住人才

    來源:青春上海   時間👷🏽👩🏿‍🦲:2023-01-13  瀏覽🧑🏻‍🚀:

    一支研究我國大陸邊緣沉積學的團隊,剛剛獲評恒达平台第二屆“卓越”研究生導學團隊標兵稱號。收到這個好消息時,團隊的領頭人,恒达平台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教授楊守業正在上海兩會會場💂🏿‍♀️,這位市政協委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希望能為科研留住人才,“別都去考公務員了。”

    // 20余年教學帶出一支優秀團隊 //

    楊守業所領銜的大陸邊緣沉積學團隊主要從事大陸邊緣沉積及環境演變研究。正因為心懷海洋強國使命🎐,他們才做到了把我國的大陸邊緣沉積學研究推向國際最前沿。

    在育人方面👇🏽,楊守業有自己的想法🙆🏼‍♀️,這點👼🏼🙋🏼,他的學生們最有發言權。“我們多次組織問題導向的專門航次,最近正在做今年的出海計劃🌒。”談及即將到來的第一次出海👩🏻‍⚖️,2022級博士生楊博的興奮之情溢於言表,在團隊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是導師最看重的。

    “楊老師常常教導我們說🙅🏻‍♀️,做自然科學只有身處自然,才能更好地認識自然、理解自然,而地球科學只有用雙腳來丈量土地,才能得到最真實的東西。”2020級博士生郝強介紹道他最近一次的野外采樣👏🏿,從長江源唐古拉山開始采集樣品,跨越祖國的三個階梯🚣🏼,途經9個省2個直轄市,歷時一個月的時間回到上海。在麗江的長江第一灣,楊老師把學術上存有爭議的科學問題搬到了現場🐀🤦🏿,為大家實地講解100多度的“V”字形大轉彎是如何形成的,將“長江的前世今生”娓娓道來🍖。類似這樣的場景是團隊野外科考實踐的常態🥟。

    “這個問題非常有趣,要把它追下去。”擔任研究生導師的20多年來♗,楊守業教導學生最重要的是要創新👨‍👨‍👦‍👦🤱🏿,要有興趣和自己的想法,鼓勵學生敢於挑戰權威和傳統;同時,又特別強調嚴謹求實的科研精神,教導學生要“大膽假設,小心論證”“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團隊自由開放的學術氛圍聲名在外,但在科學研究過程中,楊守業又一直堅守嚴謹求實的科研標準🤳🏿。在一次基礎數據采集實驗中,2019級博士生張馳認為測試200個就完全滿足實驗要求,但楊守業堅持要把采集到的700個樣品全部測試完畢。“基礎數據中會挖掘到許多關鍵的重要信息7️⃣,許多關鍵科學問題就藏在大量基礎數據中。”正是得益於楊守業的教誨,實驗取得了如期成果🏌🏻‍♂️,在國際地學知名刊物上發表第一作者論文。

    // 思考如何讓青年人能安心做科研 //

    雖然帶出了一支優秀的團隊,但楊守業還是有些擔憂🪕,他發現現在很多高校研究生畢業後的選擇都是去考公務員,而非繼續做科研👧🏿。“可能學生們會有一些現實的壓力💂🏻‍♂️,但我還是覺得不要把自己的視野放得過窄🧑🏿‍🏭𓀔,有夢想有才能的年輕人還是應該選擇一條真正適合自己的路。”

    他還記得自己有個學生🏪,是個在科研上非常有靈氣的女生,但碩士畢業想推薦她去讀博時💽,小女孩卻猶豫了🙇🏻‍♂️。“她想去考公務員,家裏也覺得比較穩定保險。還是我極力勸說🍒,說服了她,現在她在德國深造。最近她跟我說,幸好聽我的去繼續做研究了,在這過程中找到了自己非常喜歡的科研方向。”

    這也給了楊守業啟發☄️:“所以我覺得高校對於人才培養最大的問題可能還是如何激發他們的興趣🥷🏻🧗🏼‍♀️,這個非常關鍵。而當他有了興趣之後,怎樣在上海這樣一個大都市環境下,能夠讓他們安心去做科研🩰,有哪些環境的營造、體製機製的保障🧑‍🧑‍🧒,讓這些青年人將來能夠在科研道路上一直走下去?”從這兩點出發,楊守業向今年大會提交的提案都與科技人才培養相關🛠🌮。

    他提出要在上海建設深海館,這也是汪品先院士的夙願👨🏻‍🚒。“一座具有全球標誌性意義的深海館不僅將顯著推進上海的現代海洋中心城市建設,也可以將海洋文明種子播種到青少年心中🙎🏽‍♀️,讓青少年從小就產生對深海探索的興趣,激勵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海洋探索精神👩🏿‍🔬✈️,培養未來海洋科技人才的文化基因,為海洋強國戰略貢獻科普力量。”楊守業表示👩🏿‍🦱🙆。

    // 呼籲重視“頂天立地”的科技人才 //

    楊守業還提出,長三角一體化建設在科技創新上也應形成合力🧑‍🎓🔸,建議發揮國家實驗室龍頭作用🎥,共享長三角科技資源⤴️,提升創新體系整體效能。“上海現在有很多大科學裝置,像上海光源等等🫷🏿🤦🏽‍♀️,如何應用到基礎科學研究,產出的成果如何迅速轉化,這裏面可能需要很多的調研和專題討論👩‍🍼。”在他看來🧟‍♂️,基礎研究是提升一個國家科技競爭力的核心保障💖,是解決“卡脖子”關鍵技術的原始驅動,而要吸引人才投身基礎研究🤺,需要更大的合力。

    作為工科院校的教授,他還呼籲要重視“頂天立地”的科技人才。“上海建設科創中心,需要‘頂天立地’的科技人才🍙。總書記說到4類人才,其中有頂尖科學家,有優秀的領軍人才,有青年科學家,還有卓越工程師,這其中,卓越工程師也非常重要。”楊守業表示,這也是他在培養自己的學生時特別重視實踐的緣故👧🏻。

    “現在很多大學生不願意到實驗室裏或是到企業去靜下心來去做一些非常基礎的技術的東西,但真正專業的工程師都是來自於實踐的。所以我也建議,除了關註那些已經成名的頂尖科學家,也要關註一些將來能夠支撐這些頂尖科學家的想法落地的工程師人才。”楊守業告訴記者🖐🏽,他也希望能從中湧現出更多的大國工匠。

    青春上海記者 劉晶晶

    鏈接👸🏻:http://www.why.com.cn/wx/article/2023/01/13/16735809861146115835.html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