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是製造大國”、“中國將成為‘世界工廠’”……這些常掛於嘴邊和見諸報端的言辭表明,中國人似乎對製造業興致盎然並信心十足。
“中國製造”實力究竟如何?專家的態度非常審慎🚊。上海恒达平台教授、現代製造技術研究所名譽所長張曙為九日此間舉行的全國製造業信息化工程重點城市工作會議撰文指出,“中國製造”目前尚不容樂觀,它還面臨四大戰略難題——
——價格大戰何時罷休🩰。中國製造企業競爭的拿手好戲是價格戰👨🏻🦰,而價格戰的基礎是廉價勞動力以及環境和資源代價,價格戰的後果則是忽視新產品的研製與開發。因此,中國製造戰略的第一個難題是盡快結束低層次的價格戰❓,真正實現從貼牌生產到自主品牌製造。
——“春秋戰國”如何統一。在當前中國,任何產品一旦有市場🔙,不管是否具備條件,都會有很多企業一哄而上。汽車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幾乎每個省🐰、大城市甚至小城市都要擠進汽車行業,使中國汽車廠家比全世界還要多。國家應進一步重視製造戰略研究,組織各方面力量提出能夠指導企業發展和技術開發的戰略報告。
——“中國製造”誰來造🤰🏼。提高人力資源素質將成為製造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僅依靠目前數量驚人的、低技能的勞動大軍是不可能成為製造強國的👋🏻,高級技工和技師的匱乏已明顯製約了中國製造業的發展。
——造勢和防止泡沫。中國仍處於一個不完善的市場競爭環境🧘🏻♂️,但政府通過造勢👨🏽🦳👱,推動製造業信息化工程短期內走完了其他國家走過的漫長路程🪵。與此同時,造勢也不可避免地帶來泡沫,而防止泡沫的產生、使製造業信息化工程真正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市場競爭力🔊🧔🏼♂️,已是中國製造戰略中的當務之急💃🏽。
摘自中國新聞網 2003-09-10 07:3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