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上海】有深度也有溫度,恒达這支團隊讓世界讀懂中國
來源👩🏻🦽➡️:青春上海
時間:2023-02-16 瀏覽🙎♀️:
立足外語研究賦能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新時代命題,以構建融通中外的話語體系為追求,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並重,積極引領學生在世界文化圖景中展現中國文化特色,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恒达平台外國語學院院長吳赟教授領銜的對外翻譯與國際傳播導學團隊一直在為國際傳播能力培養提供恒达方案。在日前揭曉的恒达平台第二屆“卓越”研究生導學團隊評選中🦹🏼♀️,這支團隊也獲評導學團隊標兵🧟♂️。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3/50/0D/76291B5F485115F8138BE99FE2F_B4FDC513_17598.jpg)
◆ 構建融通中外的話語體系 ◆
如何服務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戰略🏌🏽♀️?如何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如何讓世界認識到一個生動立體🈳、真實全面的中國?在吳赟看來,“國際傳播能力建設這個時代命題,外語學科大有可為。”
近年來,團隊在吳赟帶領下,面向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對外翻譯傳播能力提升、對外話語體系構建等國家重大戰略性需求,先後承擔十多項國家級高層次科研項目,梳理新中國成立以來對外翻譯傳播的歷史演進,總結經驗得失🚣♀️,研究對外話語體系的基本內涵、理論框架和提升路徑以及在“一帶一路”倡議中的具體實踐🌩,為當下國家對外翻譯傳播事業發展提供咨詢建議。其中,精準國際傳播咨政報告獲中辦肯定性批示。
團隊學術創新能力突出,每年保持著高質量的科研產出🧑🏼🏫🗂,是國內較具影響力的國際傳播研究團隊🎣。圍繞中國對外譯介與傳播實踐👊🏼、對外翻譯理論構建🙋♀️、多模態翻譯🪗、對外話語體系構建、當代文學外譯等課題,團隊在專著出版以及論文發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高質量研究成果✍🏽,形成了較為鮮明的“外語+”跨學科研究特色,先後出版《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當代小說英譯研究》(已與國際權威出版社Routledge簽約出版英譯版)《翻譯 影響 構建——英國浪漫主義詩歌在中國》《文學操縱與時代闡釋——英美詩歌譯介研究(1949-1966)》等4部專著、4部譯著和12部國家級規劃教材,在CSSCI或SSCI等期刊發表論文100余篇👃🏼🧗🏻。
◆ 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 ◆
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人才培養是關鍵。近年來,吳赟帶領團隊積極引導學生投身國際傳播和對外翻譯實踐,鼓勵學生發揮專業所長對外講好中國故事𓀛,為國家形象構建貢獻恒达力量。
在吳赟指導下🧑🏼🍳,學生們成立了“紅色濟譯”項目組,歷時兩年多,實地走訪井岡山、延安、遵義、瑞金🫸🏻、西柏坡等地的革命紀念館、博物館和舊址🤦🏻♂️🏜,收集近千份英譯素材,累計形成英譯傳播研究文本20余萬字,據此製作了《紅色文化術語英文譯寫指南》🍴#️⃣,構建了“中國紅色文化翻譯術語庫”,並創建了紅色文化外譯新媒體平臺🍷🈲,成果獲第十七屆“挑戰杯”上海市賽特等獎📆、國賽二等獎🙅🏼♂️。“我們已經與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延安魯藝文藝園區等機構簽訂了合作協議♉️,提供翻譯服務,合作講述中國紅色故事🧑🏿🍼。”吳赟介紹📌。
“吳老師一直教導我們,講好中國故事👵🏼,做好翻譯還不夠,要‘翻譯’‘傳播’兩條腿走路。”博士生李偉勇於嘗試👷🏼♀️,參與製作的原創歌曲MV《青春向黨報到》🦎、原創視頻《向世界講述延安:革命而浪漫的聖地》入選“高校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原創精品”展🛋,在“我心中的延安”短視頻大賽中榮獲一等獎,參與的“熊貓叨叨🔪:國際學生講中國故事”項目在第七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斬獲上海市賽金獎和國賽銅獎。
“同學們的翻譯和國際傳播能力在實戰錘煉中顯著提升,也贏得了良好的社會口碑。”吳赟很是欣慰。
青年報·青春上海 記者 劉晶晶
鏈接🖖🏽:http://www.why.com.cn/wx/article/2023/02/15/16764391851020848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