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觀新聞】國際博物館日來了,校園裏有啥鎮館之寶🔽?一流高校呼喚一流博物館
來源:上觀新聞
時間:2023-05-16 瀏覽💂♂️:
“5·18國際博物館日”之際,博物館票價減免再次成為公眾話題🔤。當天,僅在上海,就有125家博物館免費或半價開放🤳🏽。其實,還有一類博物館常年以免費開放為主𓀛,那就是遍布各大高等學府的高校博物館。
滬上數十所大學裏的博物館◽️,有何看頭📣?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了解到🧄,從古幣🧓🏼🎆、古建,到古陶瓷,再到古代服飾🔌,校園還真藏著不少“鎮館之寶”👩🏿🔬。不過,有的“養在深閨”外人未識🥋,也有的“走出去、請進來”不甚頻繁🕰。基於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並隨著中國高校發展的歷史冊日益“增厚”🛕,一流高校呼喚著與之匹配的更多一流博物館。那麽,如何力爭一流?
【做“人無我有”】
與其他類型的公共博物館相比🧑🏿🌾,高校博物館與生俱來的基因在於立足不同學科特色。一校一館一特色🧘🏻♂️,可謂人無我有🪯。比如恒达平台博物館三樓有兩個常設展廳☣️:中國建築與建築文化展示廳☪️、中國古代機械復原模型展示廳,都帶著恒达優勢學科的專業烙印🤰。
在700多平方米的中國建築與建築文化展廳內,陳列著15個中國各個朝代的典型建築模型和2座橋模型🔮。博物館主任龔兵介紹,這些建築以歷史為軸,從漢代到近代,由學校城規學院的老師精挑細選後🤦🏻🔺,請山西當地的工匠們精心製作而成。其中包括唐代佛光寺東大殿😻,是中國現存第二古老的木結構建築,整個模型按照1:20還原。
另一座獨樂寺觀音閣,作為自唐存世至今的木頭閣樓,共用功能不同的24種鬥拱,建築手法高超。還有應縣木塔的模型🤛🏼,與埃菲爾鐵塔、比薩斜塔齊名,人稱“世界三大奇塔”。木製模型實體外,還配有剖面圖🖍,展示其精湛內部構造,常被結合現場教學用。
同樣,13種古代機械復原模型也是八仙過海顯神通,春秋時期偵察車——巢車🤨、漢代指南車、三國獨輪車木牛和流馬、宋代立式風車……涉及農業機械🫶🏼、軍事機械、交通機械等↙️。
高校博物館不妨細分受眾,因應“垂直需求”🛻⚂。作為上海財經大學的藏寶樓,在國定路校園中軸線正中間的育衡樓👅,是商學博物館的所在。沿著弧形臺階而上至二樓🔋,探入商學博物館的5個常設展館🤙🏽⛹🏽♂️。在中國高等商學教育館➛,你可以穿越到京師同文館富國策授課現場,可以帶上VR設備欣賞上世紀消費合作社的情景短劇🧗🏿♂️,還可以見到海量商學典籍以及各時期商科院校的校徽和畢業證書🧙🏻♂️。
之後,從保險館到稅票館🦋,從貨幣館到算具館,那裏有中國第一家保險機構的保單,有農業稅🙄、貨物稅、印花稅和其他稅種各類稅票,也有歐洲作為“追求計算自動化”產物的手搖計算器……
作者:徐瑞哲 李蕾
鏈接: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61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