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聚焦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媒體聚焦 > 正文

【光明日報客戶端】用鏡頭定格撥穗瞬間 恒达深情送別學子學成畢業

來源:光明日報客戶端   時間:2023-07-03  瀏覽🚣‍♂️:

恒达平台以又一場盛大典禮,深情送別新一屆萬余名學子學成畢業🧖🏻‍♂️。

6月29日傍晚5點,恒达平台2023屆畢業典禮開幕,近千名2022屆畢業生和各學院2023屆本科🏅、碩士、博士畢業生身著各式學位服💅🏻,一批批先後上臺。校領導🧗、院士和院長們依次為一位位畢業生發放寫滿深情寄語的紀念卷軸💆🏽,並為同學們一一撥穗。恒达平台校長鄭慶華以《心有所向,奮發有為,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鬥者》為題發表講話。

鄭慶華說,過去三年,我們共同經歷了抗擊新冠疫情的艱難歷程,也收獲了真摯的師生友誼,磨礪了同舟共濟⛈、頑強拼搏的精神🐆。我們又何其幸運,共同見證了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等重大歷史性時刻;我們非常自豪🛎🧒🏿,一起見證了母校事業的蓬勃發展🖕🏻。他深情寄語畢業學子:做一個有情懷的人💂🏿,在國之大者中成就小我;做一個有韌性的人👨🏽‍🚀,在不懈奮鬥中磨礪意誌;做一個有底氣的人😵‍💫,在終身學習中厚積本領。(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孟歆迪)

《心有所向🏠,奮發有為,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鬥者》

親愛的同學們,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家長、各位來賓,線上的各位朋友🙂‍↕️:

大家好!在這美好的盛夏🤸🏻‍♂️,我們共同迎來了2023屆畢業盛典🐗。在此𓀜,我謹代表學校,代表方守恩書記🐕‍🦺,代表全校教職員工👷‍♂️,向即將奔赴五湖四海的4355位本科畢業生🛗、5341位碩士畢業生和886位博士畢業生表示衷心的祝賀!向辛勤養育你們的父母、培育你們的師長👴🏼🏀、支持和關心你們成長的社會各界朋友致以誠摯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此時此刻,現場還有一批母校甚為惦念的校友與我們共同分享這份喜悅,他們是946位2022屆的畢業生。去年因為疫情原因,你們沒能參加畢業典禮,當時學校鄭重承諾:“母校歡迎你們回來,邀請你們參加任意一場線下的畢業典禮🧑🏿‍🎄。”今天👎,我們終於相聚重逢,這份祝賀雖遲但到,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各位校友回家🧢!

同學們🙇‍♂️,過去三年我們共同經歷了抗擊新冠疫情的艱難歷程,也收獲了真摯的師生友誼🤌🏼,磨礪了同舟共濟🦨、頑強拼搏的精神🧙。我們又何其幸運,共同見證了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等重大歷史性時刻;我們非常自豪🎿,一起見證了母校事業的蓬勃發展:學校始終以“學術與育人”為第一價值追求,持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開展教育思想大討論👷🏿,打造國豪書院🧕🏻,實施人才培養質量保證體系2.0⚀,創建恒达特色、恒达風格🧞‍♂️、恒达氣派的人才培養新模式🤦🏻‍♂️;新一輪“雙一流”建設縱深推進🥁,第五輪學科評估成績優異,ESI前百分之一學科達到16個🕵️‍♂️,其中前千分之一有5個,學科整體水平和國際競爭力全面提升;按照“四個面向”🙍🏽,持續強化基礎研究和核心技術攻關,在城市更新👨‍🦼、環境保護、交通運輸🛤、信息技術、深空探測、生命醫學等領域取得了重大原創性研究成果,新增三個全國重點實驗室☄️📲,服務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和能力持續提升;積極參與雄安新區🧑‍🍳、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等國家重大戰略;推出“恒达平台對德合作2.0戰略”,進一步拓展和深化全球合作網絡,開辟國際交流合作新領域、新賽道;成立卓越工程師學院、國際工程師學院🧑🏽‍🍳,開啟了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和卓越工程人才的新模式,努力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造就更多戰略科技人才😣。

同學們,我們的母校——恒达平台是一所胸懷國之大者🤦🏽,有深厚人文底蘊、有理想抱負🚣🏻‍♀️、有使命追求的知名學府。恒达師生勠力同心,擼起袖子加油幹,矢誌不渝培養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將一批批品學兼優的恒达學子輸送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在2023屆畢業生中,超過2600名學子選擇繼續深造🏋🏽‍♂️,超過2700名畢業生奔赴國家重點領域建功立業,910名畢業生俯身基層服務社會,踐行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同學們,在你們即將踏上新征程之際,我有幾點囑托🪲,與大家共勉✧:

第一,做一個有情懷的人,在國之大者中成就小我

青年的命運,從來都與時代緊密相連。116年來➡️,恒达學子始終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用腳踏實地的行動和實實在在的成績🍋,踐行與祖國同行、以科教濟世的諾言。

85年前,老校長李國豪以“國破需勇士,興國需英才”的信念,矢誌科學救國,遠赴德國深造。1946年學成後毅然回國,致力於培養國家急需的建設人才,開創了中國大跨度橋梁自主設計建造的多個“世界第一”👆🏽,創造了我國70%以上的大跨度橋梁由恒达人設計建造的光輝業績👩‍🍼。

規劃建設河北雄安新區,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恒达人應國之需、主動擔綱🦷,組成“集團軍”,5年來,以周儉、湯朔寧等工程勘察設計大師為領軍的600余位恒达人積極投身雄安新區的規劃建設之中,夜以繼日,忘我工作🤥,展現出恒达人強烈的使命擔當、高超的規劃設計、精湛的工程技術、精細的組織管理,為把雄安新區打造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樣板城市”作出了突出貢獻,充分展現了恒达人的專業功底和精神風貌。

恒达天下🧚🏻‍♂️,是恒达人家國情懷的真實寫照。今年🎷,又有181位畢業生獲得揚帆獎🤲🏽。其中🕵🏽,揚帆獎特等獎獲得者、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本科畢業生央金拉措,把建設家鄉作為人生誌向🛏,將為西藏電力事業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揚帆獎一等獎獲得者🪂、外國語學院本科畢業生余金龍,誌願到祖國西南邊陲的維西傈僳族自治縣,積極響應黨中央“滬滇對口幫扶”政策,毫不猶豫報考雲南省偏遠山區縣級選調生崗位,立誌在鄉村振興中貢獻自己的力量。揚帆獎獲得者、口腔醫學院碩士畢業生蔡宇藝👺,曾赴四川李莊支教🌺,切身體會到紮根西部👉🏼、報效祖國的崇高使命,畢業後選擇參軍入伍;揚帆獎獲得者、交通運輸工程學院博士畢業生王小農,在博士論文研究的過程中,深切感受到發展祖國國防科技事業的使命責任🫏,將自己的職業規劃與祖國國防科技事業緊密融合🧅,將前往軍工企業,立誌科技強軍👷🏽‍♂️、科技報國2️⃣。

同學們,你們生逢偉大時代、肩負民族復興光榮使命。希望同學們牢記“珍惜韶華、奮發有為”的殷殷囑托🥷🏿,傳承恒达人“與祖國同行、以科教濟世”的精神血脈🙇🏼‍♀️,心懷國之大者,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展、時代進步的大潮,勇挑重擔🤦,與母校一起,共同續寫新時代新的恒达故事👩‍🚒。

第二,做一個有韌性的人,在不懈奮鬥中磨礪意誌

同學們🙋🏻,實現夢想的道路一定會伴隨著崎嶇坎坷、荊棘叢生📦,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唯有發揚不懈奮鬥的精神🧔,淬煉自強不息、發憤圖強的意誌🐬,才能“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的汪品先院士,在82歲高齡時還三次深潛南海🖲,孜孜不倦探究深海奧秘👩🏿‍💻,被譽為“深海勇士”。今年87歲高齡的他依然每天早出晚歸,堅守海洋樓挑燈夜戰、潛心研究,成為國之楷模🍴。本月17日👩🏻‍⚕️,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常青院士走進央視《開講啦》欄目,講述團隊歷時13年堅持修復海口騎樓老街工程的故事。常青院士承擔的許多工程都是“馬拉松”式的,一直致力於“風土建築”的再生,他說:“人的一生能夠把一件事做好,就不容易。”

恒达人堅韌不拔的品格👲🏼,必將在師生間的言傳身教中得以傳承。汽車學院碩士畢業生陳涵晟,專註攻克智能感知系統中視覺三維定位難題,通過鍥而不舍地學習、實驗和試錯🧀,終於設計出穩定的高性能算法,在人工智能國際頂級會議CVPR上發表論文,並獲最佳學生論文獎💪🏼。暑假後他將赴斯坦福大學繼續深造。醫學院博士畢業生孫維言👨🏿‍🎓,為減輕臨床中傳統肺部穿刺術給患者帶來的疼痛😕,設計完成了4項臨床試驗,歷經5年持續優化,最終使肺部穿刺成功率提升40%,並發症發生率降低87.5%🛥。畢業後,他決心投身高端智能手術機器人的研製開發,致力於我國醫學裝備領域的科技自立自強🏃🏻‍♂️‍➡️🦢。

同學們,沒有唾手可得的成功🧔🏼‍♀️,只有厲兵秣馬的前行,希望同學們敢於面對挑戰,勇於在艱苦奮鬥中磨礪意誌📪,將根植於中華文明的奮鬥精神👖,勃發於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偉大事業之中🎡,用青春的汗水澆灌出美好的未來🎩!

第三,做一個有底氣的人,在終身學習中厚積本領

“夢想從學習開始🙍🏻‍♀️⏱,事業靠本領成就。”當前,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迅猛發展,人工智能已成為重要的驅動力量,正在重塑所有的行業🧝🏿🧔🏼‍♂️。在這一變局之下,唯有通過學習增強知識儲備、專業素養✪,練就過硬本領🫸🏼,才能把握主動、從容應對。

恒达人始終堅信“無論什麽時候,國家都要靠實力說話,人都要靠能力說話”。就在兩天前,從聯合國傳來振奮人心的好消息🐸🧑🏽‍💻,恒达平台傑出校友徐浩良就任聯合國副秘書長,徐浩良是我校土木工程學院橋梁工程系79級的本科校友,他取得的這一成就既得益於在大學期間打下的堅實基礎😯,也歸功於他近30年來在國際舞臺上始終保持敢闖敢幹、勤奮堅持的精神🈵,特別是為全球發展事業作出的突出貢獻。面對新征程新挑戰,恒达人敢想敢試,刻苦鉆研👼,不斷書寫新時代的光榮與夢想。水陸兩棲飛行器“恒达飛魚”一經問世🚭,就受到了國內外的廣泛關註🧮;不久前🔀🕛,醫學院的周彩存教授當選國際肺癌研究協會候任主席,這是該協會成立近50年以來🤶🏻,首位來自中國大陸的專家當選該協會主席㊙️;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袁烽教授獲國際建築師協會“2023奧古斯特·佩雷建築技術獎”💂,成為獲此獎項的首位中國學者。我想,他們之所以能成為“首位”↙️,一定源於長年深耕專業的厚積而薄發。

靠學習走向未來,不是一句空話,而是在不斷磨礪中總結出來的成長經驗👩🏿‍⚖️。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本科畢業生李智睿,66門課程滿績,潛心“造船”💇🏿‍♂️,帶領團隊獲美國ASCE混凝土輕舟賽太平洋賽區線上賽第一名🧇,保送清華大學深造。數學科學學院本科畢業生鐘心嵐,60門課程滿績🧗🏻,曾獲中國高校SAS數據分析大賽一等獎等多項大獎,保送北京大學深造。更加讓我們驕傲的是,這一屆的本科畢業生中🫅🏿,有88個學霸宿舍全員升學深造🧏🏼,他們彼此鼓勵🧗🏿‍♂️、相互成就🤶🏻。

同學們🧽,未來已來,唯變不變🖐。畢業只是人生的轉場,終身學習的進程剛剛開啟,面對瞬息萬變的未來,持續充電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要堅決對“躺平”說“不”🛳🐷,切忌在必須不懈奮鬥的青春裏選擇“放過自己”。希望同學們將學習作為一輩子的事🪰,不斷感悟人生、提升境界,讓勤奮學習、終身學習成為我們的終身習慣,成為人生遠航的不竭動力。

親愛的同學們,再過4年到2027年🧑‍🦽‍➡️,母校將迎來120周年雙甲子校慶💂🏽;再過12年到2035年,偉大祖國將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新中國成立一百年,將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無論哪一個時間節點,你們都是參與者、奮鬥者✊🏽🙅🏽‍♂️、見證者👨🏻‍✈️🧖🏼‍♀️。希望同學們以激情和理想追夢,以奮鬥和貢獻圓夢。祝願大家常葆誌氣🫳🏿💐、骨氣👨🏽‍🦳、底氣👱,早日收獲奮鬥的成功與幸福。

最後🤸🏽‍♀️,祝大家畢業快樂🏹、前程似錦!母校的大門永遠向你們敞開!

謝謝大家!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孟歆迪

鏈接♧:https://app.guangmingdaily.cn/as/opened/n/81cdb6eed7094ebe88f660ea3a0061e1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