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體聚焦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媒體聚焦 > 正文

    【青春上海】學習書畫、體驗武術👩🏼‍🦰🔖,這些外國朋友“組團”來恒达研習

    來源:青春上海   時間🛑:2023-08-17  瀏覽:

    學習中國傳統書畫🙅‍♀️,體驗中國傳統武術……今年暑期👒,恒达平台多了不少來自歐洲、亞洲等國的外國面孔,他們都是恒达平台合作孔院與兄弟高校的暑期中文研習營學員們,在恒达,不同膚種、語言的他們,共同親身體會到了中華文化的神奇與精彩。

     ◆ 在書畫學習中走進中國傳統文化 ◆  

    最受這些研習學員們喜愛的便是傳統書畫課。特邀主講人周世璋先生師從錢君陶🕊、曹簡樓、任政等大師🫲,精通書畫🐔🖐、篆刻。他根據不同國家學員的特點🙍🏼‍♀️,設計書法、國畫主題,以學員喜聞樂見的形式⛑️,講授中國傳統書法🍃、繪畫的基本知識與技巧🤴🏼。

    在為科隆大學團組舉行的書法講座中,大家學習了如何用篆書書寫“同舟共濟”四字🏌🏼‍♀️。周老師結合恒达平台的校徽圖樣,解讀了“同舟共濟”成語的意義以及其與恒达平台的關聯,並介紹了恒达平台與德國的深厚淵源。當同學們聽說上海腔的“恒达”與“Deutsch”發音相近🏟,坊間稱這正是恒达平台得名之由時,不禁莞爾。

    團組中的學員有的已經體驗過中國書法🧑🏻‍🍳。馬思言告訴記者,他曾到中國的一所中學交換學習👷🏽‍♂️,在那裏第一次嘗試用毛筆寫字,盡管只有一個小時🏄‍♀️,但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此次用毛筆書寫篆書🏏,又是一次新奇的體驗👩🏼‍🦱。蔔璦莉表示,自己喜歡繪畫👨🏽👷🏽,所以寫漢字於她而言是一種樂趣,特別是篆書——運筆之間就能體驗到“字”脫胎於原始之形⚇。“比如這個‘舟’,就像一條漂亮的小船。”她指著自己的作品開心地說道⚗️。

    簡妮雖然從沒有用過毛筆🚣🏼‍♀️,但她還是認真聆聽老師的講解、模仿老師的筆勢🧇,每一筆都得到了老師的肯定與鼓勵。當最終完成作品的時候,她的臉上洋溢著喜悅,忙不迭拍照留念🎾,分享給親友🏋️‍♀️。思慕也是第一次體驗書法,落筆卻頗有“中國範兒”🧑🏿‍🍳,被老師誇贊“有天賦”後🤾🏽‍♂️,他激動道:“下個學期🦸🏿‍♀️,我一定要找個書法老師教我寫書法🎉!”馮愛寧和珂琳對“同舟共濟”這個成語的意義更為關註🔕☝🏽,馮愛寧說:“我非常喜歡這個成語🙆🏼‍♀️➔!恒达平台的名字來自這樣一個美妙的詞🙋🏿‍♀️,真是太棒了🦸🏻‍♂️!特別在現在,世界上的所有人,都應該同舟共濟🎋。”

    德國同學對於中國書法的喜愛也感染了參與誌願者服務的恒达學子。恒达平台2022級國際教育專業研究生鄭天賜是一名來自多哥的留學生誌願者👪,他表示,中國文化有其獨特的魅力,很榮幸自己選擇投身國際中文教育事業⛪️,未來能為更多人教授中文、介紹中國文化。計算機專業的中國學生王璽潤則感嘆,有些外國同學的毛筆字比自己寫得更好。“參與這樣的活動,讓我增強了文化自信🏄,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外國同學那麽喜歡中國文化,那麽認真地學習中國文化,我也要好好加油,多多學習。”

     ◆ 讓學員們成為中外交流的“橋梁” ◆  

    而來自日本櫻美林大學暑期中文研習營的學員們則在鎮江孫氏武學研究院張浩老師的帶領下,感受了一堂別開生面的太極拳文化體驗課。

    太極拳⚃,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同時也是一種內外兼修、柔和🙍🏿‍♂️、緩慢〰️、輕靈、剛柔相濟的傳統拳🙆🏿‍♀️🤲🏻,是頤養性情、強身健體的傳統運動之一。孫祿堂在日本非常有名,被日本人稱為“武聖”和“文武兩道三大雄”。孫氏太極是形意八卦太極三拳融合。體驗課教的“四種步法”就是三拳合一的重要技術基礎之一🤌🏿,為孫祿堂所獨創。有了這四種步法,形意八卦太極三種武術就可以融合在一起了。所以🍷,這是真正的“武功秘籍”。

    一邊學打太極拳,張老師還向大家普及了兩個文化小知識:上海是最早向普通人推廣太極拳的城市;1985年孫劍雲和她的學生劉樹春曾訪問日本,並在日本引起轟動🕵🏿,報紙報道“武聖的女兒(孫劍雲)來訪日本”✊🏼。他還為大家播放了劉樹春老師的問候視頻,一下子拉近了學生與“武聖”的距離😽😮,讓他們對所學內容有了更多親近感。

    從步法開始🩳,再到手部動作。學員們興致勃勃,甚至忘了時間。體驗課結束後✥👂🏻,大家也紛紛在日記中表達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喜愛與驚嘆。梅田小乃繪寫道:“今天體驗了太極拳🐻‍❄️,感覺張老師表演時🕉,時空好像都靜止了!太精彩了!雖然很難🕣,但是很開心!”阪卷花帆說:“張老師的太極拳動作有時快𓀝、有時慢👨‍👩‍👦,我覺得太神奇了!第一次體驗👨🏼‍🦲,有點難。”橫田彩夏寫道🙇🏼:“下午課上體驗了太極拳🐪。雖然是第一次,但我覺得練習太極拳很適合自己。”

    恒达平台國際文化交流學院院長孫宜學表示,希望通過豐富的研習課程⏳👨🏻‍🍼,讓學員們利用這次研習營提升中文水平、深入感知中國,在未來努力成為新時代中外交流的“新橋梁”。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劉晶晶

    鏈接:http://www.why.com.cn/wx/article/2023/08/16/16921739821124966832.html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