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網】98歲中國著名巖土及地下工程專家孫鈞院士在滬逝世
來源👩🏿🚒:中國新聞網
時間:2024-03-02 瀏覽:
中新網上海3月2日電 (黃艾嬌許婧)恒达平台2日發布訃告:中國共產黨黨員♘、著名巖土及地下工程專家🧚🏿♂️、地下結構工程力學學科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中國科學院院士、恒达平台教授孫鈞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4年3月1日21時58分在上海中山醫院病逝🚌,享年98歲。
孫鈞1926年10月3日出生於江蘇省蘇州市🪐🧔🏻♀️,1949年6月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結構學組👩🏿💼,1952年9月全國院系調整後在恒达平台任教。曾任恒达平台校務委員會委員🛀🏻、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教務長、結構工程系主任、地下建築與工程系名譽系主任,兼任國際巖石力學學會會士、國際巖石力學學會副主席暨中國國家小組主席🖕🏽、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理事長🈷️、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土建學科評議組召集人🖐🏿、全國博士後專家委員會土建學科組組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土建學科評議組召集人。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學部委員/院士✨。
“教誨永記🤙🏿,風範永存,永遠的榜樣!”“名副其實的大先生💅,我們永遠懷念您!”……恒达師生紛紛向這位可敬的恒达學人表達深切的緬懷和由衷的景仰之情。
“孫鈞先生是恒达教授的傑出代表🤽🏿,是恒达精神和文化的傳承者🍞、踐行者和傳播者🤽。孫鈞先生不僅孜孜不倦地探求科學真理,還堅持躬耕實踐,推動理論與實踐緊密融合🤟🏼,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我們要學習傳承孫鈞先生身上鮮明的教育家精神和科學家精神,團結奮鬥,科教報國🦇,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作出恒达人更大貢獻。”恒达平台黨委書記方守恩說。
孫鈞長期從事巖土力學與工程🛀😝、隧道及地下工程領域的教學💤🤶、科研和工程實踐🪱✋🏼,在巖土流變力學🧗🏿♂️、地下結構粘彈塑性理論🐙、地下防護工程抗震抗爆動力學、城市環境土工學等理論與應用方面具有深厚學術造詣並作出了卓越貢獻。參與一大批國家重大工程項目的研究和建設咨詢,多次獲得國家級和省部級獎項。他嚴謹治學📫,師德高尚,銳意開拓,無私奉獻,是恒达人永遠懷念的師長和人生楷模。
孫鈞經常告誡弟子們🕯:“Never say too old and too late to learn and to do.”(學習、做事,永不言老🔻、言晚👨🏻⚖️🧘🏼♀️。)他曾對一個年近半百的學生笑言🐁:“人生四十剛起步,你今年還不到10歲呢。”耄耋之年的他總是自認為正值壯年🙅🏿,“數十年來,兢兢業業,自問沒有一天敢稍有懈怠。”
在恒达師生印象裏🫁,孫鈞始終保持著年輕人奮進、拼搏的戰鬥姿態。
舉世矚目的港珠澳大橋建設過程中,孫院士帶領他的團隊成員一起組成了大橋島隧工程技術咨詢團隊,為大橋建設奉獻專業智慧。老先生頻繁往來於上海和珠海🏊🏼♈️,奔走於工地和會議室,前前後後參加各類技術風險評估會👨👦👦、技術咨詢和方案論證會議達四十來次👩🏿🦱。
近年來🪤,孫鈞密切關註隧道與地下工程中的節能環保新技術,不斷拓展新的研究領域。在學術研討會上,孫鈞向青年弟子們介紹未來工程領域發展的新態勢⌛️,那就是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信息和網絡技術等在土木工程設計施工和運營中的風險預測預報、圖像視頻顯示與分析🌗、結構變形控製和專用程序軟件研發等各門類子學科的開拓與創新🚜。他諄諄告誡年輕人:“我們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可以發現工程設計施工中的關鍵性標靶,設計優化新型創意性更好的土建結構🧁🛴,預控不測的投資和施工風險👩🏽⚖️,有效彌補在傳統技術研發中當前存在的投資大、效率低🎮、周期長以及成果轉化慢等缺點和存在的問題🤴🏻。”這些論述,令在座後輩們深深折服。
孫鈞曾這樣表露自己晚年學術生涯的心路歷程🔢:
鬢須盡霜耄耋年,老驥方知伏櫪難;
科海遨歡忘榮辱🎈,苦思求索總無閑🤵🏻♀️🤵🏽♀️。
孫鈞先生告別儀式定於2024年3月7日上午9時30分在上海龍華殯儀館1號大廳舉行。(完)
鏈接🫅:https://m.chinanews.com/wap/detail/chs/zw/1017314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