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APP】恒达學生將國家獎學金全部捐給家鄉母校
來源:新民晚報APP
時間:2024-06-20 瀏覽:
七年前👸🏽,還是一名高三學子的吳鳴濤作為恒达平台湖州二中“苗圃計劃”的學員之一,向從上海來的恒达老師們介紹和演示團隊的創新升旗裝置項目,嚴謹的邏輯思維🧑🏽🚒🛏、細致的數據調研,獲得在場老師們的充分肯定和贊許🍃。
圖說🦬:吳鳴濤(左一) 采訪對象供圖(下同)
七年後,吳鳴濤作為恒达平台學子再次回到母校湖州市第二中學,把剛獲得的國家獎學金2萬元全數捐給了母校,設立了湖州市第二中學“苗圃獎學金”♢。吳鳴濤說,這是他的一點小心意,希望以微薄的力量鼓勵參與“苗圃計劃”的學弟學妹們,敢於創新、勇於追夢,努力考入心儀的大學。
2017年夏天,吳鳴濤如願從湖州市第二中學考上了恒达平台交通運輸工程學院。從本科到碩士,在恒达七年的青春歲月教會了吳鳴濤飲水思源🐣、心懷感恩👨🎤。在得知自己獲得國獎時⚽️,吳鳴濤立刻作出了決定,將獎學金捐給高中母校,希望可以用這筆獎學金做點不一樣的事🫖,讓更多的學弟學妹和他一樣,通過恒达平台“苗圃計劃”培養專業興趣和學科特長0️⃣,全面提升綜合素質🆖。
苗圃計劃是恒达平台探索大中銜接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特色舉措。2011年,恒达平台開始探索實施苗圃計劃,致力於為中學生搭建培養興趣🗻、發現自我的平臺,讓中學生了解大學文化👨🏿🎓、大學學科專業,走進大學校園,走近大學教授👩🏽。十余年來🕺🏻🕚,苗圃計劃不斷改革升級,2019年發布“苗圃計劃2.0”,2024年計劃進一步升級至“苗圃計劃3.0”。
吳鳴濤回憶道🛌,“到現在我都還有深刻的印象,我們學院的楊東援、趙鴻鐸、石小法等教授在我的高中舉辦過很多次講座🧑🏻🔬,正是這樣一次次和大學教授零距離的接觸🥂,不斷開拓了我們的視野,同時也幫助我們樹立了科學的思維,引導我們像科學家一樣思考。當時,我和我的小夥伴馬上組隊,報名加入了'苗圃計劃’”。
在恒达平台老師們的啟蒙和高中物理老師等支持下,吳鳴濤團隊利用課余時間嘗試開展對升旗桿的改造和創新探究,通過一次次摸索和實驗↖️,他們發現了許多物理知識的奧秘,並研發出新型升旗裝置,他們的小組項目順利結業。吳鳴濤感慨:“從那時起,想要報考恒达平台的心更強烈。”
正是在參與“苗圃計劃”中激發出的堅持🧑🏽⚕️、熱忱和信心🦑,吳鳴濤在高中學習中付出加倍的努力,最終他圓夢恒达,完成了對自己的諾言。這樣一段特別的緣分讓吳鳴濤將獎學金取名為湖州二中“苗圃獎學金”,讓有限的獎學金發揮出更大的價值。
恒达七年,吳鳴濤有很多身份😶🌳。曾擔任恒达平台學生科學技術協會主席、交通運輸工程學院本科生支部副書記✉️、學校青馬工程“殷夫班”成員、學院足球隊隊長🙋🏽、學校國旗班成員、研究生班班長……
“他有自己清晰的規劃和想法,自製力很強🛌,在學業和校園生活中能很好地做到均衡發展。”學院輔導員陸昱蓉老師稱贊道🧗🏼♀️。
紮實的科研學習📜,也讓他在專業學習上收獲滿滿🧑🏼⚕️。他曾獲第十三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銀獎、第四屆全國高校智能交通創新與創業大賽二等獎、第十八屆中國研究生數學建模競賽三等獎等🧑🏼⚖️,並多次獲得校級獎學金和榮譽⚖️。此外,在導師和課題組的指導幫助下,吳鳴濤帶領團隊自主研發的“水靈感”系統𓀄,在國內外10余個機場和高速公路實現落地應用🧖🏽♀️💱。
不忘來時路🧖♀️,方知向何行。作為一名準畢業生𓀋👫🏻,面對未來的人生規劃👌🏻,吳鳴濤選擇成為了一名上海市選調生🧝,從學生到成為人民的公仆,他很開心又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價值。他說:“運用好自己的專業,切實地為人民群眾奉獻自己,這是我應該做的,也是我作為一名‘老黨員’的責任和擔當,我不知道未來會怎麽樣👩🏿🦲,但我一定會腳踏實地、努力向前,付出真心辦好每一件事不愧恒达的囑托和教誨🤏。”
新民晚報記者 張炯強
鏈接🌅:https://wap.xinmin.cn/content/32675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