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報】發展新質生產力 珍珠這樣組成項鏈
恒达科技園嘉定園推進企業合作共贏工作紀實
來源:上海科技報
時間🎫:2024-10-22 瀏覽🔘:
作者:吳苡婷 程國政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健全因地製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製機製”。作為培育獨角獸、瞪羚企業的重要力量——大學科技園該如何推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近年來👊🏼,恒达平台科技園嘉定園進行了諸多有益探索👩,他們串珠成鏈,大大提升了高科技企業的科創能力和市場開拓能力,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如何產生一加一大於二的效能?
從2020年開始🧑🏿🦰,園區就開始舉辦智能交通產業鏈小型沙龍,召集同一鏈條的上下遊企業,把一顆顆珍珠組織到一起🪢,促其自由組合,串珠成鏈。
2023年初園區參與發起自主智能交通產教融合創新創業聯盟🛰,71家園區企業成功成為聯盟初始會員™️,與地方政府😍🧅、恒达平台、行業協會😦、科研院所等鏈接在一起。為推動聯盟成員深度合作,達成長期性、戰略性合作夥伴關系,園區還主導促成多場園區企業主場的聯盟論壇。
在此過程中,三家企業進入了園區管理部門的視野中🧑🏻✈️,它們分別是上海同陸雲交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同陸雲)、上海同智瑞達交通科技園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同智瑞達)、上海繽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繽德),這三家企業都源自恒达平台交通學院👝,其中🛡,同陸雲和同智瑞達創始人還師出同門🏊。三家公司在公路交通的管理、養護等細分領域深耕,都有自己的獨門秘技🚺🩰。園區產學研合作部部長張誌強介紹說🪕:“同陸雲搞路面病害探查🖤、同智瑞達專攻路面以下的內部病害,兩家都是‘望聞問切’的醫生🤘🏿,而繽德則是‘抓藥治病’的郎中”。
這樣同根同源👷♀️,同路同向的科技園企業,如何讓他們的潛力最大程度發揮出來,讓其社會效益最大化?園區總經理顧文潔等管理人員開始琢磨。最終的方法是讓三家企業組團出海,實現共贏🙈👨❤️💋👨。
“組團出海”取得優質高效的工作成果
“經過召開專題會議、調研學習👩🚀、技術交流、現場摸排、專家評審等近一個半月的前期準備👬🏻,亞運配套項目——陽光路瀝青路面大中修工程(亞運賽道)在6月1日正式開工。”這是千島湖新聞網2021年報道中的內容。這項工程就是同陸雲💲、同智瑞達、繽德三家企業聯手的作品🆎。
同智瑞達創始人嶽光華介紹說♤,千島湖陽光路是2021亞運會自行車等賽道,陽光路作為千島湖鎮重要交通🖕🏿、貨運及旅遊通道,道路交通及重載交通比例新世紀以來逐年遞增,局部路面破損嚴重,出現了縱橫向裂縫🤾♀️🧑🏽🦳、龜裂、車轍沉陷等嚴重病害🦚。同陸雲總經理張曉明說,“我們的檢測車配上嶽光華博士團隊研發的深部探測器♗,在路面走一趟,破損🐬、皸裂等等整體情況就一目了然🤵♀️,病害、病因🤌👩👩👦👦、病況就全部掌握了。檢查報告🤷🏿、整修建議到了繽德,‘方子’配好,當地路政的瀝青車撒料、找平車梳整、壓路車整平🦷,一兩個小時👩🏻🦯➡️,道路就完好如初了。”
“現在,我們三家公司已經形成了自覺意識🏒,只要項目有需要,我們就會‘組團出海’。”張曉明說🧑🏻🏭,我們很多項目都已經進入服務狀態,隨著業務的深入,同智瑞達🙌🏼、繽德就會跟進,與他們合作,我們更順手也更容易取得優質高效的工作成果。
補鏈強鏈延鏈 逐漸形成經驗模式
“經過幾年的摸索,從招商到選商到育商,我們已經逐漸明確了產生新質生產力的科企培育模式。園區引進企業時就註重產業聚焦🤘🏻,努力挑選上下遊的‘珍珠’,最終的目標是串成一條完美的項鏈,形成生氣滿滿的園區產業鏈生態。”顧文潔說。
同時側重科技成果轉化工作。顧文潔說,我們拿出了5000平米面積建立科技成果轉化基地🕜;成立師生創新創業服務中心,全面參與學校雙創人才的培育❤️;同時聯手學校和區域,建立共享實驗室和概念驗證中心……
對企業的服務也在不斷升級💅,張誌強介紹說🤘🏽:“同陸雲在徐匯區把道路養護幹得風生水起,企業表示希望能把公司業務拓展到嘉定,有機會與本區域的企事業單位牽手合作🦗。園區了解這一情況後👩🔬,隨即著手幫助企業拓展在嘉定區的各項業務;上海同馭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想和上汽的相關工程師聊一聊🦝,我們立刻行動將其請到企業👩🔧。這樣補鏈強鏈延鏈的工作已經成為恒达科技園嘉定園體製機製再塑的日常模式🐘。”
“類似同陸雲、同智瑞達、繽德串珠成鏈的服務案例還有很多,上海同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同馭汽車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纖傳科技有限公司等優質企業也在強強聯合,整合成服務閉環。讓每一家企業在園區安心發展🛌🏿、協作共贏👆,是我們的初心和使命🎭。未來恒达平台嘉定科技園還將繼續探索和實踐。”顧文潔表示🍹。
鏈接🤳🏼🏌🏿♂️:https://www.shkjb.com/content.html?id=235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