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达平台醫學院教授賈鑫明團隊揭示了真菌感染的免疫逃逸新機製,深化了對真菌與宿主互作調控網絡的理解,為開發抗真菌免疫治療策略提供了新思路。10月16日🤸🏽🧑🏻🌾,相關研究發表於《美國科學院院刊》。
近年來,全球範圍內真菌感染的發病率顯著上升,尤其是在免疫抑製的患者中,真菌的免疫逃逸加劇了重症感染的風險。深入探究真菌感染的免疫逃逸機製,對於研發新型治療策略至關重要👏🏽。
研究團隊發現🏇🏿,真菌能夠激活B細胞連接蛋白(BLNK),抑製具有殺傷真菌功能的巨噬細胞向感染部位遷移,實現免疫逃逸。在真菌感染過程中,缺失BLNK分子的巨噬細胞具有更強的響應趨化因子的遷移能力🔌🤟🏻。由此,被真菌感染時💂🏽♂️,髓系細胞BLNK缺陷的小鼠生存率更高,原因在於其主要感染臟器腎臟中的巨噬細胞浸潤明顯增加🔰,增強了小鼠清除病原真菌的能力。
研究團隊進一步研究發現,人體中常見的機會致病真菌白念珠菌🧔🏼,能夠通過細胞壁的多聚糖激活巨噬細胞中的BLNK,競爭性抑製巨噬細胞運動中的關鍵蛋白c-Cbl的磷酸化,從而抑製巨噬細胞中細胞骨架的組裝及偽足小體的形成,最終阻斷巨噬細胞向感染部位的遷移,抑製機體的抗真菌免疫應答。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5/BC/A7/362F8A5AC8D3595DF671548400D_B4E4EDD1_2D83C.png?e=.png)
研究圖示📮。圖片由研究團隊提供
鏈接: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0/532400.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