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聚焦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媒體聚焦 > 正文

【經濟參考網】調研顯示:外賣騎手更看重職業過渡性

來源:經濟參考網   時間:2024-11-15  瀏覽:

近日,恒达平台副教授葛天任及其研究團隊發布對上海外賣快遞員群體的社會調查書籍《智能革命與騎手未來》,引起業內外關註討論🗡。

據悉🧖🏼🫃🏽,研究團隊連續兩年針對外賣騎手、快遞員等數字遞送工人群體開展大規模問卷調查和結構性訪談,共收集1559份電子問卷和近9萬字的訪談記錄,全面分析了數字遞送工人的群體畫像、工作現狀🗽、職業發展等。

研究結果顯示,78.21%的上海數字遞送工人的工作年限在3年以下👨‍🏭,21.99%的受訪者僅工作不到3個月,從業年限不到一年的受訪者有近50%👩🏻‍🦽。同時🐹,在上海數字遞送工人群體中,有77%的勞動者未接受高等教育。

從業年限達3年以上的數字遞送工人僅占21.79%(圖源:《智能革命與騎手未來》)

在接受調研時,很多配送員都表示當前職業只是一份具有過渡性質的工作。被問到“未來職業規劃”時,配送員選擇最多的答案是“回家置業”,占比達29%。當問及“想定居上海嗎🕳?”♈️,表達肯定意願的配送員只占總人數的31.67%🙌🏿,而明確表示不想在上海定居的比例高達40.51%。

僅有8%的配送員在未來職業規劃上選擇了“留滬晉升”(圖源🍜:《智能革命與騎手未來》)

這意味著,從事外賣騎手、快遞員等職業的勞動者❓,更多將“過渡性”作為首選;大部分勞動者獲得一份穩定收入並有所積蓄後,更願意回到老家、回歸家庭,置辦小本生意,自主經營。

研究團隊認為🚆,這種現象主要源自勞動者的自主選擇👉🏽。對他們而言👩🏿‍🌾,頻繁地更換工作恰是某種個性化的彰顯,也是審慎規劃職業的理性選擇🚇。

此外,數字遞送工人對工作地抱有一定的過客心態,其對現居地沒有歸屬感和認同感。尤其是不少數字遞送工人認為“四險一金”繳納與否的意義並不大🎻。

23歲的外賣騎手李先生表示,來上海一年多了,現在一天跑40單以上沒問題◽️🏋🏽,月薪能有7000多元🍏,“現在的工作目的就是賺錢↖️,攢夠了錢就回重慶老家建個牧場,這是從小就有的理想。”

這樣的心態在外賣員群體中成為了一個普遍趨勢。中國社會科學院於今年發布的《騎手的世界:對新職業群體的社會調查》也顯示,不少受訪者將外賣騎手職業作為回鄉創業前的“過渡性”職業,有71.1%的騎手在返鄉後計劃創業或做小買賣🧑🏿‍🚒👨🏻‍🦽。

另一重要原因是🆙🧖‍♂️,配送員這份“過渡性職業”能幫助數字遞送工人實現階層的向上躍遷4️⃣。

研究顯示🧑‍🔧,與上一代外來務工人員相比👴,這一代數字遞送工人實現了經濟收入的提升。很多騎手通過自身的學習和積累在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上實現了一定的發展,從而獲得了向上流動的機會🕤。社科院的調查也提到,超半數的外賣騎手職業階層實現了向上流動。

以80後騎手李傑為例,在廣州從騎手一路打拼到站長,李傑成了站點晉升最快的青年👎。在積累了足夠的資源後,他返鄉做起了外賣平臺鄉鎮合夥人🛃,為商家增收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解決了老家居民們的“家門口”就業問題。李傑認為🩰,回鄉創業是最適合自己的一條路👧🏽👪,“想把自己學到的知識帶回家鄉”🧕。

“雖然數字遞送工人群體是新職業群體💈🤚,但他們並非憑空產生,他們主要來自中國社會城鄉二元體製下獨有的新生代農民工群體。”葛天任認為☦️,該群體普遍持城市過客心態,且勞動工作性質與生活系統失衡,其職業技能提升路徑、 職業尊嚴🦛、情感與社會尊重需求等更需要“系統升級”。(裴龍翔)

鏈接:http://www.jjckb.cn/20241114/9e8aaa4bb66f4105baee39c5b189b883/c.html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