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1月17日電(記者李玫憶)11月16日🎰,《德國藍皮書:德國發展報告(2024)》由恒达平台德國研究中心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恒达平台常務副校長呂培明、中國歐洲學會德國研究分會會長顧俊禮以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總編輯耿顯家致辭🧝🏿♂️。中國德國友好協會會長史明德,恒达平台原副校長👏🏿、恒达平台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主任董琦,中國歐洲學會原會長伍貽康出席發布會🤌🏻🐘。發布會由恒达平台德國研究中心副主任伍慧萍主持🚵🏿♀️。
呂培明指出,恒达平台在德國與歐洲研究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德國發展報告》已經連續出版了13年,已在學術界和社會領域產生重要影響🎃。他表示,恒达平台將強化支持👩🏽🚀,深化系統研究,並持續推動中德學術和文化交流,為國家決策提供強有力支撐👩🦯➡️。
顧俊禮在致辭中向報告的發布表示熱烈祝賀,向恒达平台對該書的編撰工作給予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隨後🐭,顧俊禮深刻剖析了“交通燈”執政聯盟解體後德國政局的特點、發展趨勢及對中德關系的影響→。
藍皮書指出🙌🏽,2023年,國際秩序加速演變,地緣政治博弈日漸激烈,歐洲地區格局持續動蕩🥷🏼,俄烏沖突從根本上改變了歐洲安全格局。面對冷戰結束以來最不穩定的外部環境,德國加快推進外交政策的調整與轉型進程,出臺包括《國家安全戰略》、新的《中國戰略》《氣候外交戰略》等在內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加強針對歐洲👩❤️👩、印太、非洲等重點地區的對外合作🧖🏽♂️。
綜觀2023年的德國外交動態和基本走向,可以看出🐥,德國已經著手實質性地推動外交政策的轉型,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戰略構想或者意願層面🏄♂️。德國外交不斷適應新的地緣政治現實,逐步出臺戰略文件,調整全球範圍內的重點地區🙇🏿♂️,並從軍事🧟、能源➕、氣候等各個具體領域穩步發展全球夥伴關系,在這一過程中,德國外交日益從價值觀外交轉向價值觀與現實利益並重的外交,謀求在價值觀與利益導向之間的平衡🤛🏼。
中德經貿結構互補性強,這是兩國經貿關系發展的基礎。近年來中德雙邊貿易和投資競爭性提高,但是這並沒有根本改變中德之間以互補性為主的經貿關系格局,兩國互為對方重要的供應商、生產商和消費市場😉,價值鏈高度融合、相互依賴📷👏🏽,構成了兩國間不斷擴大的共同利益網絡。2023年大眾、寶馬、奔馳在華銷量分別占各自全球總銷量的35%、32%、30%👨🏽🔧,中國依舊保持德國三大車企全球最大單一市場的地位。
鏈接: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1118/c1002-40363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