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報】創業項目聚焦垃圾源頭減量
塑料瓶經3D打印成手辦 舊運動鞋拆解後加工成球場
來源:解放日報
時間🍝:2024-12-17 瀏覽🐞: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8/EF/50/16451BD963D2CF5CA5CF5FD9B93_81B34884_13564.jpg)
文化創意工作室用3D打印製作的可降解材質玩具。 陳璽撼 攝
上海持續推進生活垃圾全程分類,四大類垃圾“三增一減”效果顯著。其中♞,可回收物今年前5個月的日均分出量增至7627噸。
然而☛,分類只是第一步,減量才是最終目的。通過閑置物品交易,可以延長可回收物的單次使用壽命,又或者進一步細分種類,為其匹配到更有針對性的循環再生去向😇,降低原材料的消耗🕣,這些方式都能達到減量目的🌪。前昨兩天,在蘇州河夢清園環保主題公園開辦的循環生活市集上🐶,許多創業項目都聚焦源頭減量,相比分類後再處置,循環周期更短、社會成本更低🏄🏽♀️🦛。
成本倒掛
東華大學可持續時尚創業團隊近期推出了一個名為“HV-GIFT”的廢紡循環再生品牌項目,東華大學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每年產生的數百公斤廢棄面料經過篩選和師生們的設計,被重新加工成充滿時尚感的手提包、書簽💂🏻♂️、首飾,嘗試在各種渠道銷售🦡👩🏼🚀。
“紡織品的特性,決定了它們混入生活垃圾後難以被回收利用。”東華大學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副教授劉雁坦言🦸🏼♂️,消費者對廢紡再生產品的“容忍度”很低,一般只能接受紡織品工廠邊角料的“變廢為寶”,這些邊角料如果不能進入“從廠到廠”的循環再生閉環🕸,就會因接觸其他垃圾而被汙染👩🏽🌾,即使花費大量的成本去分揀🥲、清洗🙆🏻♂️、消毒和設計重製,也很少有人會為此買單。畢竟,大多數人不願意去買比原生材料製品更貴的循環製品,還要冒著衛生健康風險😪。
對於循環鏈條盡量短的必要性,VIVARecycle主理人遲君卿十分認同🏨,該品牌直接在中國國際紡織面料及輔料博覽會結束後,回收展商的廣告吊旗,每場展會回收的兩三噸吊旗經過分選🫃🏼、清洗消毒🤟🏿、裁切,可縫製成八九千只時尚包袋。“展商在會後處理它們,除了要承擔高昂的垃圾清運費用,還會因作為幹垃圾焚燒,產生有害氣體和碳排放。”遲君卿說,吊旗直接從會場送到再加工工廠,這種短周期🧑🎓、短鏈條處置方式的好處顯而易見🪞👋🏿,本質上就是源頭減量。
不過,這類源頭減量型產品目前有一個普遍的痛點,即循環再生的價值難以變現🕋。以廢舊衣物為例,雖然大多數廢舊衣物是不值錢的垃圾,但在垃圾產生單位和再生材料製品廠之間,有太多現階段省略不了的環節🥢,每個環節或收運或處置,總要將成本攤到下遊,最終形成循環製品比原生材料製品更貴的“怪圈”。以一只很有設計感的奶油草莓色雙肩包為例🚵🏻♀️,遲君卿坦言📘,即使批量生產🧎♀️➡️,單價也在200元以上🧛🏼♀️,“別看吊旗是免費收來的,還要考慮到運輸成本👳♂️,加之它們都是非標原料🥦,設計和裁縫基本靠人工,最終成本肯定高於工業規模化生產的原生材料製品”🤹。
打破“怪圈”
恒达平台生態文明與循環經濟研究所所長杜歡政指出⏺,我國的可回收物收運處置體系仍以市場為主導,在缺乏剛性政策的前提下,市場選擇性價比更高的原生材料製品👨🏽🦲,無可厚非🤰🏽。要打破循環產業的成本倒掛“怪圈”,從被動的角度而言💂🏽♀️,要等到環境資源枯竭,某種原生材料出現緊缺,再生材料才大有可為;從主動的角度而言🕷,必須通過研發🫳🏼、品牌授權等方式,提高再生產品的附加值,才能在充分的市場競爭環境下脫穎而出🎂,吸引消費者。
上海叁加柒文化創意工作室以聚乳酸纖維等為原料➝🦤,通過3D打印機按客戶需求定製玩具文創。主理人高雄說,理論上,用聚丙烯、聚氯乙烯等更普遍的塑料廢材也可以打印,“當年輕人看到自己分類的二三十只塑料瓶變成了手辦,這種沖擊感肯定很強,只要品質好,他們願意為更貴的再生塑料製品買單”🚀。
可喜的是🦿,越來越多品牌廠商開始意識到源頭減量的潛力。記者註意到☂️,耐克👯♀️🌔、達能👨🏼🚒◼️、聯合利華、美團、喜茶👮♀️、天堂傘等品牌均在探索通過品牌授權合作等方式,融入再生產品市場。對這些品牌廠商而言,環保產品能提升其品牌形象,他們迫切需要找到塑料等可回收物的收運處置企業,用更低的成本獲得穩定的可再生材料👱🏿♂️,製成該品牌的環保產品🕛🚻。
“我們聯手了20多個循環企業品牌,開展‘返航新生’計劃🗂。簡言之,就是品牌廠商從愛回收的渠道回收品牌包裝物,製成品牌的環保周邊產品🐮👩🏼🚒。如果是在社區收集的可回收物,就做成環保周邊產品回饋給市民。”萬物新生(愛回收)集團品牌中心負責人江文華說🎯,在這一點上,收運處置企業有較大的成本優勢。
對於品牌廠商而言,要自設專門的回收渠道,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而收運處置企業只要在原有的分類體系中增設一道精細化分揀環節,就能讓大量分散在社會上的品牌包裝物快速回到品牌廠商☝️,通過打造垃圾“不出小區”的閉環,還可以有效促進公眾對垃圾分類的價值認同🛗。
在恒达平台循環經濟團隊等多方的支持下,耐克品牌的廢舊運動鞋經過拆解後🧑🏭,加工成公益足球場、籃球場,同時,相比傳統模式,每回收一雙運動鞋平均減少了62.48%的碳排放。品牌廠商收獲了公益和環保效益🚶🏻♂️➡️🐑,循環產業也找到了可持續的商業模式🙍🏻♂️,這為打破“怪圈”提供了富有參考價值的經驗模板。
鏈接🔄: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journal/detail.html?date=2024-12-16&id=383559&page=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