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聲音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人物聲音 > 正文

淩鋒教授——整體自洽醫學理論與“大醫精誠”

來源:   時間🧎🏻‍♀️‍➡️:2005-04-20  瀏覽🏧:
 是什麽方法使劉海若起死回生🧑‍⚕️?如何作現代的“蒼生大醫”?

淩鋒教授在恒达平台演講——

整體自洽醫學理論與“大醫精誠”

 “整體自洽”理念與成功救治劉海若

     人體是一個具有強有力的調節能力以維持生命的內穩定自組織系統。任何醫療手段都是通過幹預這個自組織系統對疾病起作用的。

     病人的康復♘🤱,實為人體內穩機製和醫生適當幹預的結果。所謂整體自洽理念💂‍♂️,就是醫生的幹預與機體內穩態的高度耦合,以形成完整的自相關系統。

     中醫針對全身情況,西醫針對具體問題,在宏觀和微觀的領域雙管齊下,共同作用。

     整體自洽療法需要打破專業界限💇🏽‍♀️,實行科際間的合作。

    劉海若在英國遭遇車禍回國治療已經兩年半了,她迅速地恢復引起各方極大的興趣。許多人都問是什麽方法使劉海若得以康復?事實上,海若的恢復不是用了什麽新藥✊,也和高精尖的儀器無關,而是一種新的醫療理念。我曾經用“理念”和“用心”四個字來表達劉海若搶救過程💚,這裏“理念”就是指整體自洽的哲學,而“用心”則是切實地將這個治療理念付諸實踐🧍。

    所謂整體自洽療法,是用一種新的方法來思考醫療的本質👩🏽‍⚕️。今日通行的治療理念是基於一種直線型因果關系的模式。它可以簡單概括為尋找病因和鑒定病因📋🤫,然後針對病因和去除病因。這種模式的問題就在於忽視整體而把人看作簡單的機器,實際上人體是—個具有強有力的調節能力以維持生命的內穩定自組織系統。任何醫療手段都足通過幹預這個自組織系統對疾病起作用的📏。病人的康復👏🏽,實為人體內穩機製和醫生適當幹預耦合的結果🦀🤽🏿。所謂整體自洽理念♈️,就是醫生的幹預手段與機體內穩態的高度耦合,以形成完整的自相關系統。這種幹預手段不僅需要醫生有高超的技術👩🏻‍🚒,更要有科學的方法論,才能實現整體自洽🥭🤜🏻。以下我將以治療劉海若的過程來表達這種理念的概要和其重要性。

中止多米諾骨牌效應

當我看到劉海若時,她已處於傷後笫六天💎,做了四次手術:剖腹探查肝臟包裹術🕤,顱內血腫穿刺引流術👳🏻‍♀️,開顱血腫清除術,去骨瓣減壓術。即使如此,病情仍沒有穩定。病歷上是這樣記載的🪵:“生命體征不穩👯‍♀️,血壓時高時低🫱🏻,最高能達到l70110;心率時快時慢,最慢到54次/分;雖有自主呼吸🧑🏻🚖,但仍需呼吸機維持。雙側瞳孔散大至6-7mm,無對光反應。全身沒有任何刺激反應,包括生理及病理反應🍄。顱內壓高,最高的一次記錄為52mmHg⛱。高熱39度,肺部感染🤞🏼。GCS昏迷3(最低分)🟧。”

英國醫生在前二天的確做了積極的治療,包括四次手術及持續顱壓監測,並根據顱壓應用脫水劑。但到第四天海若仍無轉機,他們則拔掉顱壓監測管,提出要做腦死亡鑒定🪅。這時家屬和英國醫生發生了嚴重分歧,不同意英國醫生提出做腦死亡鑒定的決定,要求中國醫生參加會診。

我復習了所有的資料:海若受傷當時的GCS1415▫️,還能準確說出自己的名字。當運到當地醫院時已因肝破裂導致大量失血,其結果是血壓下降——心跳驟停——大腦嚴重缺氧——腦水腫——腦疝形成,昏迷等級驟降至315(頻死狀態)。英國醫生當時做了肝破裂修補術,並大量輸血,心臟電除顫復跳。但海若因腦水腫,腦疝的情況未能改善🏂🏼,復蘇後仍處於深昏迷。多次CT顯示腦部情況越來越差,只要清除顱內血腫,去骨瓣減壓,就可以打破這個子系統之間惡性循環使病情穩定下來🧑🏻‍🔧。可惜當地醫院不會做神經外科手術👨🏿‍🎨🛠,直到十小時後才做開顱減壓手術。術後的CT顯示腦嚴重受壓後的右側顳S枕葉,中腦,丘腦大片軟化壞死區。   

表面上看🔑,英國醫生的判斷似乎很有道理(大多數西方醫院碰到這種情況也會作出類似決定),因為海若嚴重創傷已涉及到全身各系統顱骨骨折,硬膜外血腫,腦水腫,腦疝,肝破裂🙋🏿,失血性休克等➛。其實嚴重外傷的病情發展就象多米諾骨牌一樣,處於一種極不穩定的狀態,任何幹擾都會觸動其中的一張牌,將整條骨牌順勢推倒。如果在不搞清臨床情況下就做腦死亡鑒定,單鑒定這一操作又會進一步促發多米諾骨牌的倒崩,導致病人死亡。我又認真對病人做了一遍體檢🧑🏽‍🌾👩‍✈️,雖然其結果基本上如病歷所記錄,似乎看不到希望🫴🏼。但當我在做強痛刺激時,我發現病人的左手非常輕微地動了一下↙️,這不禁讓我一陣驚喜!立即要求英方醫生再次做頭顱CT👳🏽。CT的結果雖然與前幾次差不多,但在仔細對比下可以發現🤞🏼,6天後的腦室系統比前幾天的稍稍大一點兒。這說明不可控製的多米諾骨牌倒崩已經停止了🔔,腦水腫開始消退。特別引起我註意的是:病歷中顱壓監測的記錄顯示,脫水劑甘露醇的使用可將顱壓短時降下來。這說明海若對治療有反應。對醫生來說這是最重要的!強痛刺激時她的微小動作說明海若的腦疝對腦幹壓迫還不算重🥷🏻,左側肢體並無完全癱瘓🛹,她還有恢復的希望!

我和英國醫生之間最大的分歧是對海若狀態的判斷🧑🏼‍🎄。我覺得還可以再努力一下📭,而他們卻覺得最多是個植物人🏌🏻‍♂️,沒有太多的搶救價值,建議放棄。長期的醫療實踐使我相信😂,雖然科技日新月異🛑,人類對自己的了解仍是太少了!我們還不能完全理解身體內的自穩定狀態有多大的代償力!這個代償無法預測,只能探索🍋‍🟩。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謀都不謀,天怎能成事?人們一直都在研究大腦🕎,但是在用我們的大腦去研究自己的大腦,這其中必然存在著許多死角和黑箱👱🏻‍♀️。如果不實踐,不探索,我們只能停留在原地毫無進取。大膽探索,謹慎行事,實踐出真知。我向家屬表明了我的態度,並反復說明🪸,努力的結果未必一定成功。但只要有1%的希望,我們都會盡100%的努力😘👨🏿‍💼。當我們全力以赴了,才會無怨無悔®️。

我決定將若接回國治療。我把這個決定告訴英國醫生,請他們配合🧑🏽‍🎄,幫我把海若的生命體征維持穩定👷🏻。四周後海若帶著呼吸機,在SOS的協助下,乘中國民航回到宣武醫院🎒。

治病不是簡單的直線式因果過程:對醫療的新看法

十九至二十世紀的所有科學成果都證明👂🏽:人是一個整體並具有有力的調節機製以保持生命的穩定,我們稱之為內穩機製🏋🏼‍♀️。人的健康狀態是內穩機製的穩態𓀀,而疾病狀態為某種亞穩態🧑‍💼。我認為;所謂治療並非是手段和結果那種直線性的因果關系,,而是手段影響內穩機製的調節過程。外界對人體的任何影響都是通過系統穩定性機製起作用的。任何顱腦外傷所造成的神經組織的損害🌍,都不是靠外界給予什麽物質去直接替代,而是提供維持這些功能修復的條件。

    雖然在長期的實踐中,我早巳意識到整體自洽療法的重要,但劉海若案例仍對我的治療理念構成重大考驗。劉海若被送進宣武醫院時,仍然處於深度昏迷狀態,,她雙瞳散大,氣管切開,顱骨缺損✡️,T11椎體骨折🍋‍🟩,腹膜後巨大血腫🦵🏽,重度感染🎅🏽。雖然頭顱MRI顯示中線已歸位🧛🏼‍♀️,但其余大片的腦軟化竈更加明顯。我們能用整體自治療法將她治好嗎?這時對科學方法論的信念給了我們勇氣和行動的指導🦸‍♂️。海若受損的部位涉及到大腦、肝臟🧑🏼⛱,肺及骨骼,所以我們首先畫出代表外傷如何影響內穩機製的關系框圖👨🏼‍🔧,分析各子系統之間的因果關系💪🏼。

    回國後影響海若整體的關鍵是昏迷,意識不清🤹。由於昏迷💁🏼‍♀️,不能活動四肢🖲,不能吞咽進食👇🏼,不能控製大小便,從而導致肺部🪩,泌尿系感染,肌肉萎縮🏦,關節強直以至全身各器官功能衰竭🕵🏼。所以治療的首要措施就是促醒🧷。促醒手段包括聲音呼喚,正中神經電刺激👷🏽,針灸,藥物👵🏼,高壓氧等👨🏿‍💼。與此同時,也不能忽視其它功能的訓練◼️。如吞咽訓練,這是一個原始的功能🏙,沒有意識的狀態下也可以完成🙌🏼。但如果忽視或認為人清醒後自然就會恢復🔫,那就錯了!任何功能的運行也是遵行不進則退的原則🈲,不用就會萎縮。咽肌🧑🏽‍💻,四肢肌肉都是如此。一旦萎縮並伴有關節強直,再想恢復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要高出數十倍甚至不能恢復🙇‍♂️。所以當海若回來後的第一天上述的各種措施就同步進行🧑🏻‍🎄🕊。吞咽從一滴滴水開始👨🏽‍🦱,肢體從四肢擺放開始,膀胱從定時夾閉開始。即使是在重度感染的時候也沒有停止過🕵🏽‍♂️。事實上🔖,各系統之間的恢復也是相輔相成的:清醒後海若就可以自主運動,加速肌肉力量;被動的肌肉運動可以增加對大腦皮層的刺激🥹,促進清醒🧑🏿‍💼。果然,一個月後誨若經呼喚後能睜開左眼🤱🏿🙆🏻‍♂️,並有指令性的動作☝🏻,如握手等*️⃣。兩個月後可以說幾個字☞。

必須強凋的是🤹:整體自治療法除了註意內穩態齊頭並進外🌮,特別要註意醫療幹預不能破壞正在恢復的某部分內穩機製這一原則。海若回國後發生了一次嚴重的細菌和黴菌的雙重感染,體溫高達396,四肢厥冷,皮膚出現紫瘢,血壓降至8550mmHg。當時的痰培養是綠膿假單胞菌感染,血中是黴菌▫️🍎,幾十種抗生素都不敏感。到底用什麽抗菌素?從多次細菌培養和藥物敏感試驗中最後找了一種新的抗菌素——力製欣加製黴菌素——大扶康聯合使用🤦🏻‍♀️,但體溫仍然不降📗。經多方會診,認為黴菌是最主要的致病菌,現用抗黴菌素如不行🫅🏻,只能換用最強的抗黴菌藥——兩性黴素B。雖然兩性黴素B可能控製黴菌,但對肝臟的損害很嚴重,而海若的肝臟是破裂後重新修復的💁🏼‍♀️,自我代償能能力較低,一旦損傷可能會有嚴重後果👩‍❤️‍💋‍👨。整體自洽治療方法的原理是要考慮治療方法對內穩機製的幹擾,肺部感染和肝臟分屬各子系統🏸🧏🏽‍♀️,身體內的系統都是相互依存,互為因果的。某一系統的存在或損傷決定另一系統的功能。如肝臟決定全身各種酶及化學藥物的解毒作用,肝臟衰竭必然導致血中毒素增高,如血氨,加重神經系統損傷,昏迷不醒。因此在用藥時必須時時想到一個傾向掩蓋著的另一個傾向,兩性黴素B會對內穩機製產生幹擾,應盡量避開其潛在的危險🚡。經考慮再三,我加用了對肝臟影響小的中藥大蒜素,魚腥草註射液及安宮牛黃丸,聯合強化抗菌清熱作用🔁,同時輔以溫水擦浴降溫💂🏻‍♂️,嚴格控製體溫不能超過38度,以免加重腦損傷。拔除深靜脈插管,減少所有可能進一步感染的途徑。兩天後🦒,海若的體溫逐漸正常,血壓穩定。

由於現代醫學的分科過細,各自為政,相互之間的討論和合作日漸減少。我們常常會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毛病,而忽略了整體。在海若的治療過程中🪔,我們始終貫徹以神經外科為主👨🏽‍💼,多學科聯合的方針✍️🔈,每進行一項神經外科的治療手段必當考慮到其它方面的影響🔸,每決定一個治療方案,必定請求其它科室的支持和幫助。如海若在英國做了大骨瓣減壓手術👇🏿,右額有一個巨大的顱骨缺損。什麽時候修補?通常是早期修補可以使病人早日得到保護。但修補手術需要在全麻下進行🤾🏿。在正常情況下全麻對人體的影響不大。但海若剛蘇醒不久,神經系統尚不穩定,全麻即有可能使她的認知能力下降🧚🏻‍♂️。此時權衡修補與認知能力兩者的關系🤳🏻,後者更為重要。因此在精心護理下一年後才做了修補術。

新視野下的中西醫結合和科際間整合

    中西醫結合亦在海若治療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在神經外科特別是西醫搶救中用到中醫,大多離不開西醫診斷🧑🏿‍🔬、中醫開藥這一思維模式🏊🏼。而在整體自洽療法看來,中西醫結合要真正有效,必須打破這一習慣思維模式。因為中醫和西醫是從兩個不同的模型看同一人體的問題。如昏迷👉🏻,中醫辨證是醒神開竅,其神和竅在哪裏?西醫無法得到解剖學的證據。但在功能的協調方面卻的確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那麽中西醫如何才能結合呢?實際上中醫把人體看作一個黑箱,中醫理論只是宏觀調節的模型🤵🏽‍♂️。我們理解到這一點的做法就是在中西醫兩者不沖突的前提下,中醫針對全身情況🚝,西醫針對具體問題👧🏼,在宏觀和微觀的領域雙管齊下🦾,共同作用。海若在長達兩年的時間裏,一直堅持針灸和服中藥,面癱和復視明顯好轉。整體自洽療法註重中醫用黑箱的理論在實踐中得到的信息和內穩態耦合,以在調節方法上實現中西醫結合🫥。

   事實上,上述中西醫結合的方式表明:整體自治療法需要打破專業界限,實行科際間的合作。科際合作的重要性直接表現是🫧,在製定促醒方案時♒️,除了我們給予的藥物支持療法外🫁,還請了高壓氧科,針灸科🆚,中醫科,康復科一起出謀劃策,共同製定計劃。我們從海若一醒來,就開始每天讓她背唐詩,每頓飯前復述上一頓飯吃的是什麽。給她講故事💅🏼,然後讓她復述➾。逐漸地,讓她讀報紙,專門有人跟她一起讀報和討論。她講話的聲音很低,我們又專門聘請了一位聲樂老師教她發聲,唱歌。2003年元旦🏂🏻,我們偶爾發現海若能回憶起她小日時候彈的鋼琴⛱,鳳凰衛視的劉長樂先生立即給她買了一架電子琴。從此海若又多了一堂鋼琴課。早期康復在整體自洽理念中的作用表明:通常當一個科的治療結束後再轉到另一個科室繼續治療的方法是有問題的。如顱腦外傷病人要等到病情平穩或清醒後才能轉到康復科治療☎️,有時前一個科室治療時間過長,病人轉到康復科時已經明顯肌肉萎縮,關節強直,再訓練起來十分困難🍺。這是忽略了早期康復可以促醒👩🏽‍🦳,有效防止全身廢用性萎縮的關鍵🔏。所有的人凡看到海若腦MRI時,都十分驚訝這樣的腦損傷能與眼前這麽生氣勃勃的海若聯系在一起。這充分說明人體有非常完整的調節重塑功能,但如果沒有醫生恰當的幹預(包括訓練)使其與機體的內穩態耦合在一起👰‍♂️,形成自洽🪚,則無論如何也無法最大可能地發揮人體的重塑功能。

一種新的醫療哲學👩🏽‍🌾:整體自洽理論

     整體自洽療法中最困難的一點是對醫療幹預度的掌握。醫療手段對人體內穩機製的幹預到什麽程度才是適當的?人體的生理機製本身存在著自我調控,自我穩定,自我修復的功能👩🏿。如天熱大量出汗,體內水分丟失,腎臟會自動減少尿液的排除,維持體內足夠的液體。同時滲透壓中  樞會反饋到大腦產生口渴的感覺👨🏼‍🏭,刺激喝水補充液體。如果人為幹預太大,大量輸液🧜🏻‍♀️,一來迫使病人臥床👩🏼‍💼✫,二來輸液可能發生輸液反應🚢,甚至休克。海若治療過程不乏“度”的例子,例如她住院期間發生過一次腸梗阻。是因為吃了較多的糯米藕不消化。當時腹痛嘔吐🔨,腹脹似鼓🤰🏽,腹部透視顯示腸管內有液平面🧖。腹部外科緊急會診提出放置胃腸減壓管,排出胃液和氣體。胃腸減壓雖然能緩解疼痛🏮,但同時也會排出大量含有電解質的胃液。這對大病初愈的海若來說無疑又是一個打擊。我仔細檢查下海若的腹部⛄️,雖有壓痛但尚不硬,雖有腹脹但尚有微弱腸鳴音🫸🏻,腸管雖有積氣但不多😘🧘🏿‍♀️,故有可能暫時不放胃腸管,我定了三條方案:(1)先用中藥理中益氣湯同時伴用腹部熱敷按摩,(2)不行再口服石蠟油或麻油,(3)如果還不行🖕🏿,再插胃管也不遲。最後海若用中藥並喝了一些麻油後三四天就好了。

    至今為止🕳,整體自洽療法還處於非常不成熟的階段🤮,劉海若的案例使我覺得有必要將它提出來🚴🏻,作為一種新的理念提出供同仁們商榷🙏🏿。如前所說🐼,無論是中斷多米諾骨牌倒崩的原則,還是對穩態相關性和醫療幹預度的把握,整體自洽療法的本質就是征人體調節系統之外再增加一個由醫生主導的和內穩態耦合的自相關系統,通過它使病人得到治療。它涉及一個復雜的多層次高階的自相關系統🫱🏼🫄🏽。整體自洽療法就是對這個多層次高階的自相關系統的研究⇒。它可以發展成一種超越專業的調節科學👹。我們之所以要強調這一點😱,其目的是向醫生揭示🧱,他面對病人時,不是在治病🫸🏽,而是在調節一個有自我恢復能力的特大自組織系統,醫生除了精通專業外😗🏷,還必須掌握調節自組織系統的知識和藝術🙍🏼,同時掌握哲學🕙,運用辯證法和富有人文精神⛄️,對於一個醫生也是十分重要的🃏。在海若的治療過程中,我們自覺不自覺地在嘗試應用哲學理念🎞,並試圖總結一點體會💆,希望將來能更廣泛地應用到日常醫療的每一個病例中,讓哲學更多地造福於人類🏊🏿‍♂️。

做現代的“蒼生大醫”

大醫精誠:“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誌🧑‍🧑‍🧒‍🧒,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若有疾厄來求救者  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媸,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亦不得瞻前顧後,自慮吉兇險境,晝夜🚒,寒暑🧔🏻‍♂️💪🏿,饑渴👳🏼‍♂️,疲勞 🧛🏻,一心赴救➾,無作工夫形之心🧖🏻‍♀️,如此可為蒼生大醫。”

    孫思邈的《大醫精誠》篇,開宗明義地提倡為醫者必須要有醫德❤️‍🔥,做蒼生大醫要有千金一命的仁愛之心🛀🏻,無欲無求的恒心素誌,一心赴救的忘我精神✬💺。同時進而論述”大醫”修養的兩個方面:“精”與“誠”🙍🏻‍♂️🦶🏽。“精”,指專業熟練:“誠”👱🏻‍♂️,指品德高尚🐣🌆。就是說,為醫者必須醫術精湛🤌🏿,醫德高尚。中華醫學源淵流長,產生了一代又一代的名醫大師:嘗百草的神農、神醫扁鵲🛼、醫聖仲景、大醫學家李時珍👨🏻、頗受後人尊崇的醫學大家孫思邈等,皆是“大醫精誠”的典範。以下是我結合幾十年的醫療實踐談談對“大醫精誠”的幾點認識。

追求精湛的醫術

    既精且廣,探索不止

    要成為一個“大醫”🫡,首先要對醫學專業上的知識,必須既精且廣。同時🧑‍🧑‍🧒,醫海無涯,除了書本知識、臨床經驗和各方新知等也都要努力了解。要勤學好思,對各種科學理念運用於心⚧♉️,不斷探索醫學新領域🤲🏿。

    眾所周知🧂,人體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而其中的神經系統又是最為復雜的結構。因為人體接受到的所有指令、反應都是從神經系統發出來的🪠,都是通過神經的傳導完成的🌬。特別是在對大腦神經的認識中,我感覺,用人的大腦去研究大腦好像是永遠研究不透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我們對人體的探索似乎是永無止境⛱🫲,醫學的奧秘也更是止我們嘆為觀止!

    在醫學的哲學方法論中,有一個理念是不能忽視的:平衡的理念。平衡究竟是什麽呢?我們都知道人的身體內有一種自洽的體系🙎🏼🥗,所謂自洽,就是一種自衡的過程,它是自然萬物生生不息的根本。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有一個自我平衡的過程。如當你走不穩時,你會通過左右擺動來達到平衡🍈。而在醫學上就是用醫療幹預來改變這種自洽的路徑,使這種自洽能達到預期的狀態。拿豆子發芽來說,豆子在水裏能夠自己發芽🧑🏿‍💼,而我們醫療幹預就是給他澆水、施肥,給他陽光和空氣,給豆子自己發芽創造最好的條件🤸🏻,使其達到一種自衡🚺。治療病人也是如此🧜🏼‍♀️,在這樣的一個整體過程中,我們需要不停的平衡治療過程中的利弊,最大限度的使病人的身體得到益處🧑🏻‍🦯,而減少其獲得的害處。在對劉海若的搶救中,這種平衡的理念是貫穿始終的。

    同時,在治療理論中,整體的理念也是十分重要的。眾所周知,現代醫學的分科越來越細✪,這對醫學的深入研究和發展是至關重要的。但另一方面也使我們由此忽略了整體的概念。我們必須認識到,人是一個整體👐🏽𓀘,各個系統之間是相互聯系的,中醫和西醫都遵循著這一點。從這一點看來👩🏿‍⚕️,中醫和西醫並不是完全對抗、水火不相容的學科🙏。實際上🤚🏿,他們是能夠在相互不排斥的前提下來共同實施治療。在對劉海若的整個治療過程中,並沒有排斥中醫,而是作為—個整體把中醫和西醫融合在一起。因為西醫可以針對具體問題來解決問題,而中醫可以通過全身的情況來解決問題。

    我們對海若的早期康復治療可以很好地說明整體理念治療的重要性。早期康復包括促醒和二級預防這些方式🚴🏿。在促醒方面,可以用針灸、高壓氧🙆🏻‍♀️、中西醫結合的藥物、還有一些物理的聲光電的刺激等等;在二級預防方面🩸,有肢體的擺放◽️,抗痙攣,吞咽的訓練🎅🏿,膀胱訓練,經穴按摩等等。而在過去,在治療上的整體理念運用是很不充分的。因為往往是根據學科的劃分🫱🏿,把治療分為一段一段的。比如,腦外傷是一段🏔,腹外傷是一段,肢體的外傷又是一段⏫,等這些外傷治好了再上康復科🙇🏿。而等患者到康復科的時候🏊🏿‍♀️,就很可能出現肢體痙攣,吞咽萎縮等等不良的反應👍🏿,這樣將導致整個治療需要全面返工🤾🏻。在治療海若的時候,我們很好地註意到這一點。雖然海若在回來接受治療的兩個月以後才醒過來,但是在她回來接受治療的第三天我們就開始對其進行康復治療⛹️‍♂️。

    我們在治療她全身疾病和抗感染的同時,每天對她要進行六個小時被動的或主動的康復訓練🧑🏻‍🦰,一直到她可以在跑步機上練走步🧕🏽。在訓練肢體功能的同時,也對她的心理和認知功能進行訓練🦸🏽。在這種整體理念的貫徹下,有十多項治療工作同步展開👏。而在這些治療同步進行的時候還需統一調配、統一指揮,有預見性的“棋看三招”,把問題先布置🙇🏼‍♀️,包括康復⤵️💭、理療、認知功能。由於統合了各種科學理念如:整體、自洽的🛼、平衡的理論等等,經過—年的訓練,最終讓海若起死回生。

    精益求精🧘,不言放棄

    “大醫精誠”的“精”👩🏼‍💻,要求醫生在學習治療時要精益求精。而要達到精益求精👨🏽‍🦱,又要精心註意到很多方面。其中“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應該排在首位。作為醫生,很多事情必須預在先,否則就會出現失誤,而病人的生命是不允許醫生出現失誤。手術的預案是達到“預”的重要途徑。如神經外科中的手術預案就是神經外科手術前的一個重要部分🍪:先要證實是不是要做手術,怎麽去做於術,手術中會遇到的困難,困難應該怎麽去解決🤸🏿‍♂️,術後如何去處理等等🎷。

    隨著科技的發展🧗🏼‍♂️,醫療的診斷和治療設備日新月異, 日趨精密和準確🚏♟,大大提高了診治水平。但是醫療科技無論發展到何種高度,都必須由人來掌握⛹🏽‍♀️、操作😣。醫務人員的水平如何🤧✹,直接關系現代醫療設備的使用效果✧,直接關系診斷與治療。過去的醫療活動,主要依靠醫務人員個體的觀察🧝🏽‍♀️、體驗、思維🧑🏼‍🍼,主體部分是醫務人員的意識活動,而現在很大程度依賴器械,儀表和試劑🙎🏽‍♀️,這樣醫療手段的物質化帶來了對醫生要求的新變化,醫療設備顯示出的診斷水平的高低和治療效果的好壞,與掌握、使用醫療設備的醫務人員的水平有一定的關系。如神經外科🐄,它是一個尖端的學科,所涉及的都是一些最先進的技術🧜🏽‍♀️,特別是腦血管病🚺。現在全國每年新發病人150-200萬,其中腦梗死70%🤦🏿‍♂️👨🏿‍🔬,蛛網膜下腔出血13%,致殘率70-80%。這些較高的致殘率和致死率,怎麽去預防它,怎麽樣為腦血管病提供一個好的防治平臺,這需要靠最新的技術🖱。目前一些最新的技術和方法都適用於神經系統。比如說🍯,無框架影象導航系統,高性能的雙c型臂的血管造影機器等等,這些為神經系統提供的一個非常好的研究手段👱🏻‍♂️。運用這些新技術、新手段以及影像設備和介入技術,可以治療更多更復雜的病人。如血栓形成的病人,就可以通過介入技術來進行治療✌🏼,通過溶栓讓血管重新打開,最後使血液系統完全恢復正常工作。對於血管高度狹窄的病人🪄,目前也有介入加保護傘的技術。也可以能夠不用開刀,通過穿刺動脈👨🏿‍💻,植入支架,使狹窄部撐開。又比如👃🏻💂🏻,腦動脈瘤以前只能通過做手術夾閉它👩🏿‍💻,現在可以用介入的方法進行動脈瘤內栓塞。這些看上去很簡單,實際上需要高超的技術。因此🧗‍♀️,需要我們努力學習去掌握這些先進的技術。

    生命不息,探索不止。在我治療過的病人中,時常會遇到有些病例是以前從來沒有遇到過的,這就要求醫生能夠不斷地去探索🧙🏽‍♀️⚂,從而可以解決新的問題。這種探索的過程有些對我來說真是刻骨銘心的👩‍🦽‍➡️。有一個病人患的是脊髓血管畸形,開始我看了他的片子後🕵🏿‍♀️,覺得不是很難🙇🏽‍♀️,就給它做了介入治療。治療後的第三天,他的情況越來越不好,最後一點都不能動了。我去看他的時候🤏🏼,他覺得自己的下半身沒有任何感覺。我的心沉痛極了,對這個病狀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麽會這樣?我把以前的治療過的病人一遍一遍的回憶🙍🏻,想了兩晚上。後來我突然之間悟出來了,他的病情是把兩種病綜合在一起,既具有這個病的特性🧑‍🎄,又具有那個病的特性,而我只是單單把他作為其中的一個去看,自然就錯了🤱🏽。於是又給這個病人做了開刀手術,手術後他有了明顯的好轉,最後完全康復了。

不能輕言放棄,放棄是最容易做的決定⛷,而醫生放棄的往往是一個人的生命。有一個10歲的小病人,走路不穩,吞咽也很困難🦷,做得CT和核磁共振顯示,在腦幹的前面有一個很大的血管瘤。腦幹被壓得很扁了📻。

病人這麽小,情況那麽差,到底應該怎麽治療。我們當時的計劃是把他的兩側的椎動脈都閉掉,然後讓別的側支循環供過來。但是側支循環過來是有一定時間的,要等待側支循環過來,就要通過抗凝來達到這個目的,只有腦幹內血管裏的血不凝固🏃‍♂️,側支循環的血才能夠供過來。但是在抗凝過程中,如果抗凝稍多,就會七竅流血;如果抗凝減少🍓,就會昏迷、偏癱。手術後,我們醫生在病房裏守了七天七夜,寸步不離🧑🏿‍⚕️,醫生隨時隨地進行治療調整🔊。這種治療過程對醫生來說是很艱苦的🏌🏿‍♀️。七天後,病人的家屬都熬不住想放棄了🤚🏼,但我覺得還沒有盡到最後的力,還應該再堅持。終於在手術15天後,病人有了起色並逐漸好起來了🤷‍♀️。現在澳大利亞留學🫃🏻。如果當初醫生放棄了,那將失去一個多麽優秀的青年生命啊🧑🏽‍🌾🧑🏼‍🎄。

    從海若的病例中,我們也看到人腦的實際代償能力是很大的,這是以前沒有預料到的🦘。同時,也給醫生提供了一個很大的空間,真是不能輕言放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