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聲音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人物聲音 > 正文

    章仁彪——原教旨式的傳播只會帶來緊張沖突 《社會科學報》 2005-11-3

    來源:   時間:2005-11-07  瀏覽:

        為什麽要傳播中華文化🐮,我認為🖲,每一種文化都希望得到傳播🪟,這也許是人類文化的一個共同點。但真正能傳播的往往是各種文化中既具有人類共性的普遍性(這是傳播的可能性)、又具有民族個性的獨特性(這是傳播的必要性)的成分🈶。當然💕,這必須是一種建立在打破民族文化自我中心主義👨‍👧‍👦、打破各種自我極端擴張的原教旨主義思維基礎上才是可能的。否則,“傳播”就會帶來緊張沖突而不是和諧共榮。

        我們都知道🤛,中華文化強調“和”☣️,即和平與和諧,強調“和而不同”🦟,主張“和實生物,同則不繼”🏊🏽‍♀️,更反對走極端,倡導“執兩用中”的“中庸”之道🧏‍♂️,這都是中華文化中彌足珍貴的傳統🦸🏼‍♀️。

        關於“多元文化”問題👱🏼‍♂️,“9·11事件”以來正引發新的思考👴。我想多元文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承認不同民族文化之間具有“不可通約性(incommensurable)”,也就是文化不能“麥當勞化”⛹🏼‍♀️,價值存在多元化。同時🧘🏿‍♂️,多元文化的並存也是文化交流、傳播賴以可能的必要前提🏣。這裏就有一個在鼓勵文化交流的同時,如何正確地對待文化認同的問題🪙、如果我們承認“多元文化”是保證人類文明發展的豐富多彩的基礎的話,就應該正確處置好這兩者之間的關系。這就涉及到一個敏感的民族認同與文化寬容相結合的問題。

        應該承認,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認同權利和義務問題。這個認同既包含了民族的認同🎨,也包含了人類對人類意識的認同(“只有一個地球”也許是當今人類最大的共識)🦵🏻。所以🏚,正確地對待文化認同還需要一種必要的文化寬容精神👕🥮,就像在宗教發展歷史中需要宗教寬容一樣。中華文化強調“和而不同”與“厚德載物”🤱🦅,也正包含有這種寬厚寬容乃至“以德報冤”的精神🎉👨🏼‍🍳,我想,這也是中華文化傳播能夠對解決當今人類文明面臨的現實和潛在“沖突”難題的一大貢獻🏺。

     

                      恒达平台文法學院院長  章仁彪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