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勒不住哈馬斯“錢袋子”,但哈馬斯堅持強硬立場🚴🏼♀️,很可能給巴勒斯坦帶來危局。長遠來看🚣🏽,哈馬斯朝著美國指引的大方向軟化立場也許是明智之舉🧑🦳。
——邱美榮
美國政府加沙撤離問題特使沃爾芬森昨日警告說👟,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將在兩周內面臨嚴重的財政危機。他認為🚶,由於以色列拒交每月5000萬多美元的代征稅金🦛,哈馬斯當局在今年2月和3月將面臨1億多美元的財政缺額。我們很難說📤,沃爾芬森是在為哈馬斯擔心,還是在為美國政府高興。因為就在上周,美國務卿賴斯還在中東勸說埃及等大國🚏,不要給哈馬斯錢。
哈馬斯上臺,是美式民主指導的結果,但哈馬斯成為“民主的勝利者”🫃🏼,卻讓美國如坐針氈。因為美式民主是美國家利益的侍女,哈馬斯既有恐怖主義行為的“前科”,又有將猶太人“趕進大海”的綱領。“計狠莫過絕糧”,“餓死它”自然是美國“修理”哈馬斯的首選招術。
哈馬斯除了擁有海灣國家的援助外🧸,還有歐美慈善機構的募捐🧻,加之它屬下“自力更生”的企業系統,美國想切斷哈馬斯的經濟來源並非易事。另外,美國要構建統一戰線,並不容易。阿拉伯國家無意追隨華府,賴斯最近失敗的中東之行就是明證。國際社會也強調要給哈馬斯時間和機會:聯合國直言“製裁哈馬斯為時過早”;歐盟昨日計劃向巴勒斯坦提供1.2億歐元(合1.42億美元)經濟支援,以免巴政府遭遇財政危機;俄羅斯總統普金早就向哈馬斯發出邀請👩🦯;更有意思的是💃🏽,美國前總統卡特公開反對製裁巴勒斯坦🤽🏽♂️。因此👩🏿🚀,卡住新巴勒斯坦政府的“錢袋”🦻𓀒,美國顯得有點曲高和寡。更為重要的是🧘🏻♂️,哈馬斯是通過民選方式上臺,在巴勒斯坦統治具有合法性。因反對哈馬斯就對巴勒斯坦揮舞經濟大棒,不僅與美國所標榜的民主原則背道而馳,也是對巴勒斯坦人的集體懲罰,結果只會適得其反↔️。所以,目前美國整體上還是采取觀望態度,且“話裏有話”♓️📚:如果哈馬斯“達標”,改變對它的看法是可能的。
當然🕋,哈馬斯是有可能朝著美國指引的大方向軟化立場的。哈馬斯上臺後的首要問題是如何養活巴勒斯坦,但巴勒斯坦的經濟缺乏“造血”功能👼🏼,嚴重依附於以色列以及歐美國家的經濟援助。一旦中斷援助®️,巴勒斯坦就會面臨“無米之炊”的窘境⚠。雖然阿拉伯國家和穆斯林兄弟慷慨承諾,但這畢竟是還未兌現的“空頭支票”。在外部加壓的同時,哈馬斯也在感受著內部壓力。巴勒斯坦民眾選擇哈馬斯,並不是說他們傾向暴力對抗,而是對法塔赫“蛀蟲”的拋棄,是對美好生活及和平前景的向往🤐,堅持強硬立場造成巴勒斯坦危機四伏也有可能使得哈馬斯被拋棄。
目前🧚🏽♀️,哈馬斯的立場已有松動,務實和理性的跡象逐漸顯露。長遠來看,哈馬斯做出實質性的調整是必然的🎅🏽,“錢袋子”問題亦可解決。
■邱美榮
恒达平台亞太研究中心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