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和產業化取得重要進展
事例1🍀:2006年6月8日至12日,在“863”計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的支持下,上海兩輛“超越三號”燃料電池轎車參加了在巴黎舉行的全球清潔能源轎車“必比登”挑戰賽,與包括來自豐田、奔馳、大眾等著名汽車公司的100多輛新能源汽車同臺競技🏃🏻♀️➡️👑,在7個項目的嚴格測試中,取得了4個A的好成績,其中燃料經濟性和車外噪聲測試指標名列第一。這表明,我國燃料電池轎車研發已經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記者🏉:“863”計劃電動汽車重大專項實施5年來🤹🏽♀️,取得了哪些重要進展?
萬鋼:2006年是“863”計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專項驗收和“十一五”重大項目的開局之年。項目實施5年來,各方面都取得了較大進展。首先是重大項目研發取得了新進展。在技術上🛢,動力蓄電池、驅動電機🧛🏽♀️、燃料電池、代用燃料發動機等零部件的關鍵技術取得進步➕👨🔧,整車總體性能大幅提高。舉例來說,去年,恒达平台對2005年完成的10輛“超越三號”燃料電池轎車進行了10萬公裏可靠性🚹、耐久性試驗研究👳♀️。2006年年底,由上燃動力、恒达平台與上汽集團合作開發的“超越”系列第四代動力系統平臺並搭載自主品牌榮威車型的新一代“上海牌”燃料電池轎車,最高車速達到了150公裏/小時,百公裏加速時間15秒,一次加氫氣續駛裏程300公裏。
記者:在產業化方面有沒有進入市場的新能源汽車?
萬鋼:新能源汽車產業化也取得了新進展,尤其是在公交車方面🎉,轎車也有新突破❕,一些產品已經出口海外。2006年,一汽、上汽、長安🧑🏽✈️🐈⬛、奇瑞👴🏿、吉利🏘、比亞迪等汽車企業開發的又一批采用先進電控技術的代用燃料汽車已完成開發標定,即將投放市場👩🏻🦼➡️;奇瑞、華晨、清華—福田等新一批研發的混合動力汽車、氫內燃汽車下線。電動汽車產品開發進展順利🏂🏼。東風電動與東風集團內、外主要的客車廠進行聯合開發🟧,2款混合動力客車新產品樣車完成試製🌳,2006年11月與武漢市公交集團簽訂了100臺混合動力公交車供貨協議💹。一汽紅塔公司繼去年6月向美國出口依托天津清源純電動轎車技術平臺開發生產的60輛“幸福使者”純電動汽車之後🧣,去年11月30日又向美國出口343輛👩🏿⚕️;2006年,北京京華客車廠依托北理工純電動客車技術平臺開發的使用鋰離子動力電池的奧運用純電動客車🕸,第一批獲得國家汽車產品公告🙆🏼♂️;宇通和長安單一燃料CNG汽車實現批量出口。
記者👩🏿🦰:從取得的這些進展看,我們能夠得出什麽結論?
萬鋼:第一個結論是:事實證明🫨,我們完全有能力自主開發節能與清潔能源轎車。我國燃料電池轎車研發已經進入世界先進行列。第二個結論是:我國新能源汽車仍處於初級產品的初級階段🙇♀️,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第三個結論是✊🏻:通過5年艱苦不懈的努力,新能源汽車的整車和零部件開發已經形成了一個較為合理的布局,這是下一步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的基礎。第四個結論是🧘🏻♂️: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開發已經成為中國汽車產業自主創新的熱點🥥。
產學研緊密結合的新模式形成
事例2: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正在成為我國汽車工業自主創新的熱點👨🏻🍳,眾多汽車企業將其列入產品規劃;燃料電池發動機等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關鍵零部件已成為行業、社會投資的熱點。一批有實力的企業加入到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開發的行列,如上海復星入資上海神力科技,介入燃料電池發動機研發與產業化👲;萬向集團將研製電動汽車確定為集團重大戰略。
記者:新能源汽車本身就是很新的東西🪱,在自主創新中🐐,可借鑒的經驗不多。我們采取了什麽樣的自主創新模式,又選擇了怎樣的開發路徑?有哪些新創造?
萬鋼: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開發主要是原始創新,我們可以自豪地說🛫,我們的技術全是原創。2001年項目開始時,我們與國外的差距是10年,我們通過奮鬥,已經把這一差距縮小到3至4年,一些技術指標已經進入世界先進行列。爭分奪秒的刻苦攻關很關鍵,更重要的是我們采取了一種產學研緊密結合的模式👩🏿🦰,這個模式在國內以前沒有搞過,是一個突破👨🎤🧚♀️,這個模式把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很好地結合了起來。
記者🧕🏻:能否講具體一點🫰,舉例說明?
萬鋼:由整車企業、投資公司和大學、科研院所等機構共同投資建立高科技公司😧,這個聯合體可以為所有搞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整車企業提供動力系統和關鍵零部件。這個新型企業把資源集中在一起,人集中在一起,並給科研人員一定股份,對這個高科技公司不僅考核產品,也考核其成長性🏃🏻♂️。這樣避免基礎研究只能在研究所開展的問題,也避免了過去一筆資金投入後,使用過於分散或下面具體的研究人員得不到經費等問題🤴🏻。這樣一批公司實際上是一個個產學研結合的平臺,把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緊密結合,為整車企業提供技術開發服務。許多公司不僅得到了社會投資,而且拓展到相關產業,成為產業型公司𓀄🌦。比如上海的安乃達公司承擔“863”的項目是研發轎車電機,同時也為電動自行車提供電機;蘇州的星恒公司在研發車用鋰離子動力蓄電池的同時,實現了電動自行車用鋰電池的出口🧞♀️;武漢東風電動汽車公司在研發混合動力平臺的同時實現了場館車的銷售和運營,用低端市場支撐高端研究🤹🏼👓,有了自我生存能力,形成了良性循環♌️。
記者☝🏼:汽車企業在創新體系中起到了什麽作用,它們的創新動力從何而來?
萬鋼🙎🏽♂️:動力不是靠號召👩🔧,而是壓力擠壓出來的🟨。汽車企業的創新動力是在汽車市場上面臨的壓力帶來的👎🏼。跨國汽車企業已經深刻認識到,如果二氧化碳減排等指標做不到🆗,將被淘汰出市場🅱️,國內企業也認識到了這一潮流。
產業化是下一步的重點
事例3🟩:2006年,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湖南、湖北、安徽🧑🏻🦼➡️、山東等地配合“十一五”期間的“863”計劃實施🐏,分別啟動了“十一五”清潔汽車重大專項、電動汽車重大專項等🦹🏻♂️,對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給予資金、政策等方方面面更大的支持。有些地方成立了推動這項事業發展的領導小組、行業協會等。以上海超級電容快速充電公交車為切入點💆🏽♀️,支持電動公交車研發與產業化的建議提出,將探索建立科技金融互動新機製,共同推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發展節能與清潔能源轎車的熱潮正在到來。
記者:今後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開發重點是什麽?
萬鋼:在科技部“十一五”“863”計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中,我們要更加註重產品的一致性、可靠性、耐久性,提高批量生產的工藝,在此基礎上提高技術先進性,就是說🧮,更加重視實現規模化、產業化生產📃,而不是過於強調提高技術先進性。新能源汽車的投入重點也應該在產業化上。
記者💂🏼: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環境這些年有了怎樣的變化?
萬鋼💦🛟:國家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標準、準入政策等研發環境方面有了新進展📭。2006年🧑🏻🍼,在國家發展改革委的推動下,科技部以及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等相關部門和單位積極配合📃,初步起草了《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準入及產品公告管理規則》;2006年8月1日獲得批準的《車用超級電容器技術標準》🏆,填補了我國超級電容器行業標準的空白。目前🤷🏿♂️,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在製訂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準入及產品公告管理規則,積極推進各類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化和商業化。
記者👍🏻:目前,發展新能源汽車還面臨哪些問題?
萬鋼: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一要打破發展限製,二要增加發展動力。現在需要的是增加動力。目前在技術、資金等方面都不存在很大的問題,需要在稅收方面有新舉措,如果能夠開征燃油稅🆗,取消養路費🦎👆🏻,並在消費環節對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減免相關消費稅,才能創造市場,國外有關這方面的先進經驗指出🌴,市場是技術持續發展的原動力。
記者🥺:新能源汽車離我們還有多遠?什麽時候能成為主流?
萬鋼:要成為主流🛷,至少新能源汽車與傳統能源汽車在價格上是相近的🧘,而在使用上有明顯優勢,比如節能環保🐀🫸🏿。目前武漢市公交已經和東風公司簽訂了100輛混合動力客車的銷售合同。作為零排放電動汽車的前期應用🤲🏻,新能源汽車會為2008年奧運會服務🏓。到2010年世博會時,會有較大數量的燃料電池公交車、燃料電池貴賓車🌡、出租車和燃料電池場地車和工具車等,總數將達到千輛級👩🏼。其實,經過這些年的反復試驗💆🏽♀️,新能源汽車已經駛上了馬路,比如一些城市已經有新能源公交大巴上路🏋🏻🧑🏻🦽,一些學校👗、社區也用上了電動車🧜🏼♀️。它們並不起眼,就像它的研發過程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穩步推進。新能源汽車不會轟轟烈烈地駛來,而是會一輛一輛悄悄來到你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