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嘉賓 諸大建 恒达平台特聘教授、可持續發展與管理研究所所長
環境質量只能更好、不能變壞
記者🫳🏼🔭: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這是怎樣一種安全邊界👷🏿?
諸大建:“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是對“生態保護紅線”的進一步強化與延伸⚄。未來30年,實現自然生態安全邊界內的高質量發展,將成為一道越來越嚴格的“硬杠杠”。
廣義地說,“自然生態安全邊界”包括三方面:第一是生態保護紅線🧍🏻,包括具有重要水源涵養🫶🏻、生物多樣性維護、水土保持、防風固沙、海岸生態穩定等功能的生態功能重要區域;第二是環境質量底線,這是以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為目標,維護人類生存基本環境質量需求的底線和保障線,只能更好👵🏼、不能變壞;第三是資源利用上線♘,既滿足當代人的生存發展需求,又不損害後代人對於資源的需求👱🏻♀️。
“十四五”規劃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之一🧕🏽🦦,就是通過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製線,確定國土空間格局的三個功能分區。分別是主要提供生態產品和服務🏄🏽♀️、保證生態安全的生態功能區;主要提供農業產品和服務🧚🏻、保證糧食安全的農業功能區;主要提供工業產品和居住服務功能的城市化地區。東部沿海生態優化發展城市🍯,要率先實現城市發展與建設土地消耗的脫鉤🎫🆗,努力實現建設用地或規劃建設用地的零增長和負增長。
2035年左右🌀,將是關鍵轉折區間
記者:“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與“碳排放達峰後穩中有降”同時寫入“2035年遠景目標”🤰🏿✝️,有何重要意義?
諸大建:兩個目標的設定🫷🏿,破除了一個認知誤區,即不能把綠色與發展𓀏、低碳與發展片面對立起來。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並不意味著能源消耗的同步增長以及二氧化碳的持續排放🙅🏼♂️。從2005年以來🐋,中國就開始致力於能源革命和低碳轉型。全會有關2035年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基本實現的目標,從環境庫茲涅茨曲線或環境與發展“倒U形曲線”分析,就是2035年左右一段時間,將是中國生態環境的關鍵轉折區間。碳排放達峰後穩中有降的目標,就是強調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要實現“倒U形曲線”的根本性轉折🛢。
要實現這個目標5️⃣👲🏿,資源環境生態影響總量控製對象,需要從主要汙染物🧗🏻♂️,向難度較大的領域推進😨,包括能源消耗、二氧化碳、建設用地野蠻擴張、垃圾增長等。“十四五”規劃🚣🏻♂️,需要在能源革命與低碳轉型上進一步加大力度🛠。一方面🚶♀️➡️,要努力控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另一方面,要加大能源替代力度🍩。
記者:這個目標不是環保部門一家能實現的🧉。
諸大建🧢:是的⛱,生態文明建設從淺層次看是發展問題,深層次看則是治理問題。公報提出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製🤛☪️,強調生態文明也要實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找準了推進綠色發展的“脈門”🕡。
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製🙇🏿♂️,需要多部門協同合作與全社會共同治理🚵🏿。長期以來,生態環境保護領域存在各自為政、九龍治水💙、多頭治理等問題🏄🏻♂️。如果種樹的只管種樹,治水的只管治水,護田的只管護田🌆,就很容易顧此失彼,生態就難免會遭到破壞。這就需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系統思想,從系統工程和全局角度尋求新的治理之道。其次🙇🏿,需要在工業、建築、交通✨、能源等廣泛的生產和消費領域進行綠色轉型,把生態文明建設議題融入到其他“四大建設”議事日程之中🤦🏻。
上海要有引領性行動
記者:近些年🧘🏼,上海在紮實推進汙染防治攻堅戰❕🆒,加快建設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的生態之城。“十四五”期間,上海應該如何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
諸大建:上海的綠色發展理念已經突破此前防守型的綠色,不再是低水平的綠色,而是與國際先進對標的綠色。接下來,上海除了經濟和社會指標之外,綠色生態方面的指標也要有大幅度改善⛎。具體表現為“一上一下”🤱🏽:“上”是生態建設指標上去,例如,河面率要達到10.5%🦺🕵🏻,森林率要達到23%,生態空間要占到60%等🎅;“下”是物質消耗指標下來🧏🏽♂️,例如🍥,二氧化碳排放2025年達到峰值,PM2.5濃度控製在25微克/立方米之內等。
展望“十四五”🤍,上海要有兩方面的引領行動。在生態環境方面☯️,圍繞生態綠色空間達到陸域面積60%的遠景目標,推進濕地體系(加強江河海湖四個邊界的濕地生態系統🧙,加強內部的一江一河建設,努力提高陸域河面率)🪶、森林體系(要有穩定的耕地和林地面積,提高森林覆蓋率)、公園綠道體系(擴大城市綠色空間,建設兩環九射系統)☸️。這三個體系建設🧏🏿♀️,是上海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的具體實踐。
當然,上海不能只有生態環境保護的綠色𓀒🫛,還要有經濟社會發展的綠色🌁,把綠色理念滲透到創新之城、人文之城建設中,強調產業🧑🏻🤝🧑🏻👨🔧、交通、建築等方面的源頭綠色🔕。在經濟社會發展方面👨⚕️,上海要努力實現“四個脫鉤”👱🏿:城市發展與建設用地擴張脫鉤;能源消耗與二氧化碳脫鉤🦸🏼♀️;生產和消費與垃圾增長脫鉤;交通出行與小汽車依賴脫鉤。
記者🤫: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如何進一步在“生態綠色”上做文章?
諸大建:11月1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啟動建設迎來一周年🦈1️⃣。示範區的界定詞是生態綠色,需要在綠色發展上起到引領作用,率先探索形成新發展格局的路徑,率先探索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優勢。接下來,一體化示範區可從三個層面下功夫,一是實現綠色規劃👈🏼、綠色標準*️⃣、綠色治理一體化🤸🏿♂️;二是成為有風景的地方,有新經濟的典範;三是滬蘇浙在綠色發展上既要一體化📨🗃,也要各有特色👍🏿🔘。
鏈接:https://www.jfdaily.com/journal/2020-11-03/getArticle.htm?id=302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