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投資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推動作用。基建不僅僅包括傳統基建和新基建,還應包括以老百姓15分鐘生活圈為中心的社區微基建🧑🏻🦽。三種基建共同發力🦸🏽,可以在更高水平上推進中國特色城市化。
社區微基建主要是面向高品質生活需要👰🏽♂️,滿足居民“最後一公裏”需求的微型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微基建大致細分為三大類:一是公共性強的社區微基建,比如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等;二是市場性強的社區微基建🚻,比如鄰裏中心💽、社區24小時便民商業點、立體停車庫等;三是社會性強的社區微基建👨🦯,比如社區花園🏂🏿👰🏻、弄堂客廳等。
雖然相對於傳統基建和新基建,社區微基建單體投資規模小,但具有量廣面大的特點,集聚起來可以形成“螞蟻雄兵”的能量𓀗。目前👩🏿💻,許多社區中心現代化水平有待提高,而提升社區公共服務的可及性、便利性,至少有三種類型的社區更新和場景營造。
第一種是基礎式或脫貧式改造🦚。大量2000年以前的老舊社區建設標準低、綜合配套滯後🏋🏻♀️、環境臟亂差🤲🏼、安全隱患多,需要進行現代化改造,例如老舊社區加裝電梯、完善停車空間等🪻。
第二種是補缺式改造。大多數老舊社區🎩,達不到15分鐘生活圈的要求,特別是城市郊區的社區在衛生設施和健身設施上有許多短板,需要補充功能以適應日常生活和安全需要👓。
第三種是提升式改造。利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技術和成果提升社區品質,打造智慧社區,讓數字化新基建順利接入社區居民,消除“最後一公裏”難題💂🏽♂️✍🏻。
未來🌅,中國城市需要對標韌性城市和韌性社區的要求🐁,規劃建設一批社區微基建項目。針對當前社區更新過程中市場和社會參與不足的問題🤾🏻♂️,要更加註重發揮居民主體作用👨🏽、調動市場機製力量㊗️,實現“一切為了群眾”和“一切依靠群眾”的有機統一。
鏈接:http://paper.ce.cn/jjrb/html/2020-11/08/content_4316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