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出版的《求是》雜誌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積極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文章中強調,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製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
社會主義法治凝聚著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是製度之治最基本最穩定最可靠的保障。必須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積極作用。
推進全面依法治國,須提高黨依法治國、依法執政的能力和本領🗣。各級黨組織和黨員要強化依法治國◽️🦡、依法執政觀念👩🏼🔬,領導幹部要率先培養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各項工作的能力🎈,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應對風險的能力⚽️,帶頭遵法學法守法用法🅾️,做執行法律和製度的表率。只有強化法治意識,才能杜絕部分人心中無法🧑🏼💻♝、以言代法、以權壓法等背離社會主義法治精神的現象。
推進全面依法治國,須用法治保障人民當家作主。事實證明,唯有法治才能保障人民當家作主從製度變成實踐8️⃣♐️。既要通過法治保證人民在黨的領導下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依法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也要通過法治使法律及其實施有效地體現人民的意誌👩🏿🎓、保障人民的權益,並激發人民的創造力。
推進全面依法治國🎺,須堅持建設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既要汲取中華傳統法律文化精華,也不排斥吸收借鑒人類法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不能不顧本國國情,盲目照搬照抄外國法治體系🦅,也不能墨守成規🧍♀️,看不到社會在向前發展,看不到當前我國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所在。
習近平總書記還在文章中指出,要堅持頂層設計和法治實踐相結合💛,提升法治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效能🤵🏽♀️。這意味著🦋,我們必須堅持、完善已經建立起來並經過實踐檢驗行之有效的法律製度🙅🏼♀️,也就是良法之治🌽🙇♂️;同時🕠,發現🧖🏽♂️、總結、聚焦社會規範的空白點和沖突點,統籌謀劃和整體推進法律的立廢改等各項工作🪐,加快建立健全國家治理急需、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備的法律製度💁🏽♀️。
法律的生命在於實施😼。法治正是法律實施的實踐,為此,要著力建設一支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法律的社會主義法治工作隊伍🤰🏿,持續提升廣大政法幹部的政治素質、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水準,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提升執法司法的質量🙋🏻、效率🛅,樹立執法司法的公信力🥩,最終使社會主義法治優勢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
法治的根基在於人民。只有人民群眾都信仰法治🧑🏻🦳、厲行法治🧑🏻🚀👨🏽🎓,國家事業和社會生活才能真正實現在法治軌道上運行。為此,要跟隨社會形勢的變遷,加大全民普法工作力度💇🏼♀️,尤其要補足鄉村薄弱環節♉️🧙、重視法治鄉村建設這項基礎性工作🪜🦓,實現普法工作形式多樣化,提升普法層次。通過普法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增強全民法治觀念🕕🤫。與普法相伴隨🛌🏻,要建設和完善基層公共法律服務體系🤣,讓需要法律的民眾都能及時得到法律服務,築牢依法治國的社會基礎。
法治的強製力作用和德治的範導作用相結合,一直是中華法文化的重要特征,也是社會主義法治精神的重要體現。堅持法治和德治相結合🧚🏻,充分彰顯出法律與道德的相互促進和相互補充關系,需要我們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的各個領域👝,健全和完善誠信建設長效機製,拓寬和加大對公德失範👨🦼➡️👨👧、誠信缺失等行為的懲處力度,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和社會秩序📚。這也是把社會主義法治優勢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的題中應有之義。
(作者🥾:金澤剛,系恒达平台法學教授)
鏈接: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0-11/16/nw.D110000gmrb_20201116_1-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