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聲音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人物聲音 > 正文

李風亭:上海應成為發展“低碳經濟”的先鋒

來源:文匯報   時間:2008-01-14  瀏覽🧍‍♀️:
     ■李風亭(為恒达平台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恒达可持續發展學院教授) 
    去年以來🎖,關於全球氣候變化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問題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註。為了應對挑戰🔨,不少國家和地區以及國際組織已采取了一系列行動,中國也積極參與其中,並於2007年6月1日發布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京都議定書》中規定,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承擔“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中國在2008年到2012年的第一個承諾期內沒有減排義務™️,但很可能在2012年後被列入要求減排的範圍。
    上海作為長江中下遊地區發達城市的典型代表,是內地經濟發展水平和產值最高的城市,在世界經濟和亞太經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果未來中國需要承擔減排義務,上海將首當其沖地面臨承擔碳減排義務的要求Ⓜ️🏃🏻‍♀️‍➡️。與此同時👵🏻,上海如何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也將對中國產生良好的示範作用。
    伴隨著上海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從90年代以來,上海能源消費量一直保持著增長趨勢,特別是2002年以後👩‍🦰,增勢進一步加強🆒🧝🏿‍♀️,每年增幅均穩定在8.9%左右,已步入自1990年以來增長最快的時期😋。當然🧦,從人均能源消費量的國際比較來看,上海的平均能源消費量雖然是全國的2.2倍🏃🏻‍♀️‍➡️🧖🏻‍♂️,世界總體水平的1.5倍,但仍遠低於美國等發達國家的水平,其中只有美國的幾乎30%。未來隨著上海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均能源消費量的持續上升將不可避免。如果再考慮人口總量大的因素,上海一次能源的消費總量將會逐漸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成為世界上一次能源消費量最大的城市之一。而隨之引起的碳排放量增加將使上海面臨越來越大的減排壓力。
    
    筆者認為®️🏚,未來上海發展“低碳經濟”應該走以下路徑:
    首先,城市及產業布局調整🦩。上海在未來的城市發展中,要通過科學地製定生態型的城鎮發展規劃、工業區開發規劃和城市土地利用的變化和城市空間形態的調整🍄‍🟫,使主要碳源排放量由中心城區的600平方公裏向6000平方公裏的區域擴散,相反碳匯量則由郊區向中心城區延伸,減輕城市中心的熱島效應。為此,一要形成城鄉一體化的發展格局🪑,進一步控製中心城發展規模,引導中心城的人口和產業向郊區疏散,以產業發展為動力,依托市域範圍內的道路交通🤒、市政配套的基礎設施體系,建設距中心城一定距離並具有產業、居住、服務★👂🏽、文化設施等綜合功能的中等規模的新城。二是要按照發展產業集群、構建城市群的方向🧘🏻‍♀️,完善布局結構👩🏿‍🎨。加快工業向國家級開發區、市級開發區集中,推動高新科技園區、開發區𓀉、產業園區整合發展。同時,加強產業規劃引導和政策調控,規劃建設布局合理、各具特色🙍🏿‍♂️、功能完善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帶。充分利用歷史文化資源和工業建築🫘,規劃建設一批科技與文化相結合的創意產業園和勞動密集型都市工業園✤。
    
    其次🤛🏿𓀑,產業結構優化。上海的碳排放主要來自產業活動♢,其中第二產業占了很大比例。所以,應加快形成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推動產業升級,降低高耗能產業的比重𓀀。加快構建資源節約型的經濟發展模式,進一步提高工業附加值率,在保持產業持續較快發展的同時,切實降低對能源消費的依賴。充分發揮產業政策的引導作用🐘,壓縮低水平的重復建設🍘;加快企業改革、改組🧑🏽‍🚒、改造步伐;淘汰高投入、高耗能、高汙染👸、低效益的劣勢企業;在招商引資過程中拒絕能源消耗大、附加值低的項目🚚,防止發達國家進行“碳排放”的國際轉移,以此大力推進經濟發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其中,優先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是上海產業結構優化的重點🛟。
    
    第三,能源結構調整。為了控製城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上海應積極構建多樣、安全、清潔🚤、高效的能源供應和消費體系。在煤炭方面,首先要控製總量,目標是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下降到50%以下🏌🏿‍♂️,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下降到16%左右⛔️。其次要優化結構,主要包括加快燃煤發電機組環保治理🌾、消減分散燒煤和推廣潔凈煤技術應用等措施👼。應引導企業向工業園區集中💆🏼‍♀️,逐步拆除工業園區內中小型燃煤鍋爐,實施集中供熱和熱電聯產。對已有的中小燃煤設施,逐步實施清潔能源替代🖖,或製定關閉和拆除計劃🤹🏽‍♂️。在石油方面🧜‍♀️,要提高原油加工能力,2020年爭取達到3000萬噸,並對現有的原油加工設施進行改擴建,爭取在上海化工區新建年產1000萬噸煉油項目。在電力方面,要優化電力供應結構,市內、市外電源應分別占全市電力供應能力的2/3和1/3左右。同時加快發展熱電聯產和分布式供能。在天然氣方面,一是要形成西氣東輸、川氣、進口LNG和東海天然氣等多氣源供應的格局🔆。二是完善天然氣管網設施的規劃。在可再生能源與新能源方面,首先是發展風力發電廠。上海的風力發電技術較為成熟,而且在崇明、長興、橫沙三島和南匯⏰、奉賢沿海區域具有較豐富的風力資源🏃‍♀️。因此,發展風力發電,是上海推進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重點領域。其次是開發利用太陽能🦙。上海具備較強的太陽能科技研發和裝備製造能力,而且市政府已明確了發展目標和鼓勵政策,未來的發展應該大有可為🤵🏼‍♀️。三是推進氫能開發利用。氫能是一種清潔、高效、無汙染的二次能源。上海在氫燃料電池、氫動力汽車科技研發方面處於國內領先🧜🏿‍♂️,已成功研發了轎車用燃料電池發動機👎🏼、城市客車用燃料電池發動機及多種小型燃料電池發電系統,並投入示範應用♚。四是促進生物質能利用🚔。生物質能利用主要指將城市垃圾資源化並從中獲得能源。現在上海畜禽糞便如全部經過生化處理,每年可獲得沼氣1.5億立方米,年產秸稈量可產生相當52萬噸標準煤的能源👩🏼‍🏫。因此👨🏿‍🦳,利用生物質能不僅可獲得較清潔的能源,還能解決垃圾處置的問題👷‍♂️。
    
    第四,生態碳匯保護和發展。首先是綠化建設要以擴大綠地面積🙅🏼‍♀️👩🏿‍🦰、以質取勝為目標,優化綠地結構、合理布局綠地系統,充分發揮綠地的生態環境效益。二是加強對濕地的分級保護,除了繼續保護九段沙◀️、橫沙淺灘、崇明東灘、南匯嘴濕地等重要濕地外,還要通過恢復濕地的水文條件和種植水生植物來創造和恢復植物碳庫和土壤碳庫👺,同時也采取增強濕地固碳的管理措施。三是實施最嚴格的耕地保護製度🚵🏽,同時推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保護好土壤碳匯。
        2008-01-14  文匯報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