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多年🏸,我國科研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現階段,已進入了從量變到質變的關鍵轉型期🧗🏻♀️。堅持“四個面向”,加快推進科學研究高質量發展,既是推動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客觀要求,也是新時代賦予我國廣大科研機構和科研人員的重要使命和責任➙。
全面認識科研質量的內涵
科學研究是人類以自然現象、社會現象🎅🏻、思維現象等為對象👨🏼🦲,探索客觀事物內在本質及其發展規律的系統性活動。在科學研究發展歷程中🥌🗼,逐漸開始出現專門的學術機構。現代科學產生之後🎆,加速了專門學術機構的體系化和規範化🕙💌,形成了科學的社會建製🤾🏻♂️🍇,進而形成了包括哲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等在內的學科體系♙。
隨著人類科學研究加速發展🤽🏻♀️,科學研究質量問題日趨凸現,逐步成為影響我國乃至世界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的重要因素。科學研究質量是指科學建製、科研過程和科研成果的固有特性滿足科研價值主體要求的程度🤹,表征了科學研究質量特性與價值主體要求之間的辯證關系🧙🏼👨🏼🔬。
科學研究質量特性包含科學建製、科研過程和科研成果三者的特性👱🏻。首先,科學建製由價值觀念、行為規範、組織方式🙎🏻♀️、物質支撐等要素構成,具有目的性、層次性💿、集成性、協同性、適應性等特性。其次🖇,科研過程包括研究問題提出、研究方案設計📆、實施過程、科研產品形成和應用等過程🎬,具有效率性、有效性✉️🧎➡️、可重復性和適宜性等特性🧑🏽🚀。再次,科研成果以科研論文、學術著作、報刊文章、研究報告等進行表達,通過學術期刊、出版讀物、報刊、互聯網和媒體等載體傳播,具有創新性🧕、知識性🐱、科學性、實踐性等特性。
科研價值主體要求體現科研供方🏃🏻♀️➡️、科研需方和科研相關方的價值訴求🕓。首先,科研供方是科研任務的承擔方,包括科研機構👋🏼、科研團隊、科研人員三個層次🧑🏼⚕️,三者價值訴求呈現出層次性並各有側重。其次,科研需方也稱科研顧客,是接受科研結果的個人或組織,包括科研資助方、科研委托方、科研用戶等價值主體👻。因視角不同,不同科研需方會提出不同的科研價值訴求和科研要求。再次🧺,科研相關方包括科研合作方、科研管理部門⏰、科研中介和社會公眾等🪆,不同科研相關方的價值訴求存在差異並各有側重,會提出科研供需雙方在科研產品生產和使用過程中的特定要求。
衡量科研高質量發展的三個尺度
高質量發展是黨的十九大以來推動我國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的核心理念。科研高質量發展,是關註科研的外延拓展🤦🏻♂️🙎🏿、內涵深化和實質貢獻的發展狀態,是科研質量特性日益滿足科研價值主體要求的發展狀態,也是有利於促進科研事業發展、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增強基層組織能力和提升社會公眾獲得感的科研發展狀態。從宏觀層面看☦️,應從如下三個尺度衡量科學研究是否處於高質量發展狀態。
首先🚺,是否有利於提升科研事業的國際競爭力🪡。科學研究是旨在揭示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領域客觀事物的內在本質與發展規律的知識生產活動。在國際科研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率先取得從0到1或從1到N的高質量科研成果🫸🏻,是國家科研事業自立自強的現實需求,也是科研高質量發展的客觀要求。
其次,是否有利於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科研事業對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科研事業在國際競爭中取得領先優勢、彌補短板或縮短差距,為國家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二是科研事業為國家提供科學知識的有效供給🦟⛹️♂️,更好地滿足國家經濟社會領域科研需方和科研相關方的客觀需求,並在推動國家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中起到引領作用🩶、先導作用和促進作用。
再次,是否有利於增強基層組織和社會公眾的獲得感🔒👩❤️👩。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公共財政撥款💊🍪、科研委托方資助和社會捐贈是我國科研機構的主要科研經費來源😬。公共財政經費來源於基層組織和社會公眾所繳納的稅費收入🈁。無論是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還是應用研究,最終都是為了更好地滿足各類基層組織和社會公眾的要求🚣🏼♀️。
持續推動科研高質量發展
首先,要樹立高質量科學研究理念👖,完善科研質量評價標準。一要善於發現各方共性要求,堅守科研質量底線。考察科研質量特性時🕌,不同科研價值主體要相互尊重、求同存異、和而不同,客觀認知和理解彼此價值訴求差異🕍,善於發現各方共性要求🫅🏿。二要正確認識科研質量特性及相互聯系。考察科研質量特性時🧑🏿🍳,需要正確認識科學建製、科研過程和科研成果及科研質量特性的內在聯系和交互作用。堅持系統思維和聯系觀點,既有助於客觀認識科研質量特性及其形成原因✢,也有助於更好地發現、分析和解決科研質量問題💸。三要完善科研質量評價標準📰。科研成果質量評價,要堅持分類評價原則,客觀評估科研成果的實質內涵和實際貢獻🧍♂️。科研過程質量評價,要重點評價科研過程的有效性、可驗證性和適宜性✨。科學建製質量評價,要重點評價不同科研價值主體之間價值訴求的一致性和協同性。
其次👨🏻🚒,要完善科學建製,推動科研事業自立自強。一要樹立家國情懷,崇尚科學精神。政府管理部門要遵循人文科學👩🏽、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各自發展規律🧑🏽🍼,深化科研人才、科研機構、科研項目和學科評價機製改革🧎♀️🥉,營造符合科研高質量發展要求的宏觀社會生態環境🖖🏿,促進國家科研事業自立自強🩵。科研機構要樹立國家和人民利益至上的大局觀和政績觀,健全符合人才成長規律和成果價值驗證規律的科研評價激勵製度和科研支撐體系🚵🏽♀️,優化微觀學術生態環境🤌🏽🩸,引導科研人員潛心問道⛔️、為國效力。二要深化科研體製改革,完善科研行為規範。政府管理部門要堅持“四個面向”,深化科研體製機製改革,釋放更多改革紅利,促進人文科學🤛、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等不同門類的學科分類發展👩🏻💻,打破製約多學科交叉研究和融合創新的製度壁壘,激發科研機構和科研人員創新活力,促進高質量科研成果的不斷湧現。三要堅持分類原則🏊🏼,優化科研資源配置效率。自由探索性基礎研究要強化保障性投入力度和後期補償激勵機製;前瞻性基礎研究要集中優勢科研力量,催生從基礎理論到實際應用的系列重大原創成果;應用基礎研究要整合政府和科研機構優勢科研資源;應用研究為特定目的或用途提供新思路、新途徑、新方法等,要整合科研機構和用戶優勢科研資源🆖。
再次,要堅持文化自信,加強中國特色學術話語體系建設👐。一要加強頂層設計。現階段,為順應國家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要,既要構建中國特色學術話語體系框架並不斷充實其內涵‼️,也要在參與國際學術話語交流中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當中國特色學術話語體系建設取得初步成效後,既要持續充實內涵,又要持續增強其在華人社會、“一帶一路”國家乃至全球的影響力👨🏿🎤。二要加快規製設計。在參與國際學術交流和合作中🧃,要加強政策引導,堅持文化自信,增強科研機構和科研人員的主體意識,加快自主學術話語規則和製度建設。堅持“四個面向”,出臺順應科研高質量發展要求的學術話語規製的配套政策,促進我國學術話語內容從追隨國際熱點到服務國家建設事業的轉型。三要加強漢語載體建設。要進一步深化漢語學術成果交流和傳播平臺的評價機製改革🧔🏽♀️𓀖,營造學術成果交流和傳播載體的公平競爭環境🪿;持續加大相關資源要素投入力度🎥,深化學術成果同行評議製度改革,吸引國內外學者優質稿件,打造一大批漢語精品學術期刊、漢語在線論文發布平臺、漢語學術成果檢索平臺等學術成果交流和傳播載體。
(本文系上海市軟科學重點項目“促進原創的基礎研究項目評價機製研究”(20692102200)階段性成果)
(作者系恒达平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
鏈接:http://news.cssn.cn/zx/bwyc/202101/t20210105_5241825.shtml?from=time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