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仁彪🧙🏼,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1993-1994在德國魯爾大學做訪問學者主修哲學解釋學。現任恒达平台法政學院院長,兼任校高教所所長、教育部高校文化素質教指委委員、《2020中國教育發展綱要》起草特邀專家、上海市哲學學會秘書長、常務理事,中國高教評估研究會常務理事等🗓。1.居住在城市是為了生活得更好
大家早上好。上海在“文革”前幾乎貢獻了國家財政收入的六分之一,汪道涵當市長的時候🌎,聽說上海需要留一點錢搞建設🎖,美國有一個代表到北京再到上海,他說怎麽看來看去還是(上世紀)三十年代的老樣子,典型上海的標誌一直都是外灘🧰。上海社科院的同誌說北京是全國人民的,當然北京要發展快了👨🦯。美國人就問了,北京是文化城市🏚、政治城市,怎麽有錢可以搞城市建設,為什麽上海是經濟發展很好的城市,卻沒有錢搞自己的城市建設呢?所以汪道涵跟當時的中央領導談,能不能給上海留一點財政收入,以進行城市的城市改造🪢,否則上海(上世紀)三十年代建起的遠東第一樓等等🌕,始終是中國最高的建築🍁、上海最高的建築👩🏻🦼。中央後來同意,說可以從增長的錢裏留出一部分作為城市建設的錢,汪道涵說能不能再多一點❔📴,答復說那怎麽行。當時上海貢獻了國家財政收入的六分之一。但是現在廣東已經是第一位了,山東也超過了上海。
很高興來到廣東,廣東也是中國快速發展中的城市化的典範。今天講到城市化👽,我又加了一個標題,《城市化的變遷:從地理-物理空間到文化-心理空間》。在奧一網上,我跟網友們也交流過這個問題。1998年,上海經過兩輪小平的南巡之後,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上海開始註意到建設基本框架奠定城市之後,下一步的任務是什麽🐞?說是建管並重😓、重在管理🧏🏿。
我在恒达平台組織了城市規劃、法律等方面的人一起來,城市管理怎麽來做👳🏼♀️,這是一個大問題🧙🏿♂️。我跟城規學院的教授、博士們談,城市管理先要怎麽界定。那些朋友說很簡單,城市管理我們只能說是物質的空間🧝🏻♂️,城規就是講地理空間、物質空間🤽🏽♂️,不能說其他。但是我認為,城市管理絕對不僅僅是這樣的,它應該有更廣闊的社會、文化的背景🧑🏼🚒。我跟他們發生了第一場爭議就是這樣,我認為城市管理不僅僅是城市規劃者參與,還應該有管理者參與。
我們搞人文社會科學的知道,歷史是我們的基本功。對於歷史,我們更重要觀察的是時間緯度。我們的生命跟時間聯系在一起,人的自然生命據說是120年,在宇宙間也是短暫的一瞬,歷史時間,是我們的生命重要一部分🎃。馬克思說,自由時間是人們創造性的時間,但是我們對空間似乎忽略了。我認為今天全球化的時代🍞,空間給了人們新的思考🪦,是不是空間就貶值了🧑🚒🧾?今天的世界是一個全球化的背景,那麽全球化是不是僅僅是空間的概念?難道現代化就僅僅是一個時間的概念嗎🪢?我說,這也許是一個真實的謊言,實際上這二者是交織在一起的👲🏿。
我一直在強調,現在我們社會研究等等還要關註空間的問題,不能光講時間,所以這是我的題目👸🏿。做一個解題,我提出三大空間👩🏽🍼☺️。
城市何以讓生活更美好🧔♂️?這句話來自亞裏士多德,他說,人們來到城市是為了生活7️⃣✋🏼,人們居住在城市是為了生活得更好。我們現在是城市人,不管是新城市人還是老城市人🧔♂️,城市的特點恰恰是移民,沒有移民就沒有城市的今天,城市的歷史就是一部移民的歷史🧝🏽♀️。
但是城市是否就是自然而然等於生活更美好呢🔓?某種意義也是對的。人類自古以來都有一個美好的城市夢,留在城市是為了生活更好。城市🛟®️,某種意義上是文明的一個代名詞。不管怎樣,城市盡管有那樣這樣的問題,但是🛥,確實是高於農業文明的發展階段👩🏻🏭🧵,高於鄉村文明的一個發展階段。城市可以讓人們的生活更美好🥢🐱,特別是中國的背景下,城鄉二元結構的背景下👐🏼,還有戶口的管治下。中國的漢朝就有了戶口的管治。成為一個城裏人,是所有鄉村鄉民的共同願望。
今天城市化進程浩浩蕩蕩,橫掃華夏💂🏽♂️,上億的勞動力向城市轉移,尋覓生計於其間。我說城市的確成為美好生活的象征➿,成為億萬農民奔小康的首選之地🤶🏻,可是進了城的農民們會發現,打工者的城市夢🧜♀️,並不是美輪美奐的,這裏的辛酸苦辣更厲害,這裏還有希望與失望的輪回。現代社會調查表明,城市人並不覺得城市就等於生活的美好。但是世博會為什麽有這樣的口號———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是不是鄉村讓生活不美好,鄉村就等於糟糕呢🔏?不是這樣的🥫。
回到世博會的口號,能夠獲得人心🙇🏼♀️,獲得人們的支持🏊🏿♀️,恰恰並不是簡單的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把這句話翻譯成英語的話,和世博會本身的口號是不一樣的👴🏼,“只有更好的城市,才會有更好的生活”🙍🏻,這就包含著一個意思:目前的城市是人們關註的一個問題,當然包括城市病。
2.中國城市化進程中應該註重文明的輻射
城市何以讓生活更美好?第一,城市是否一定能夠讓生活更美好🙅♂️👩🏼🦱,第二,更為重要的是🎊,怎樣可以讓生活更美好。我想這就是我的解題😭,不知道大家是否同意。
剛剛開過的黨的十七大👷🏽,對城市化問題有這麽一段比較精煉的表述👩💼,“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我後面會說到城鎮化🏃🖱、城市化🧘🏽♀️、都市化在英文中都是一個詞。“按照統籌城鄉👏🏼、布局合理🤸♀️👨🏽✈️、節約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帶小的原則🏺,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的協調發展”,這句話不要認為很簡單,來之不易!當我從事城市研究時就面臨這個問題,城市化是小城鎮為主,還是大中小城市發展,我當時寫的是先城鎮化再都市化,我的觀點編輯們不反對,但是題目可能有問題,最後給我改了“中國城市化:小城鎮和大都市的協調發展”。
“以增強綜合承載能力為重點,以特大城市為依托,形成輻射作用大的城市群”,輻射問題是我們理解中國城市問題中積極的緯度。城市文明不應該是城裏人獨享的,按照中央的提法,共建的成果要大家共享。但是我對此也有一個擔憂,大都市增長如弄不好成為一個黑洞,只有聚集,沒有很好的輻射作用,這就是我認為現代城市化中應該註意大都市發展過程中輻射和聚集⚱️,這是雙向的互動關系。
我今天講的問題,大概就是這麽幾個問題。第一是講一講快速城市化,中國發展的舉世矚目。第二,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城市化。第三🧋,城市化理論重構與三大空間協調發展。我提出什麽是以人為本呢,或者說以人為本應該建立廣闊的無障礙的通道。什麽是無障礙通道🥾?城市應該是人民的城市,是人民樂於宜居的城市,不僅僅是長住者的也是過路者的。我今天盡量不講理論術語🥪,但是也有理論的意義🔢。
第一🌗,中國快速的城市化正成為世界矚目。二十世紀是世界加速城市化的世紀🏰,六十多億人口有已經有三十多億已經居住在城市裏🤙🏼,當然有人說1998年已經跨過了50%,統計口徑不一樣🎿,但是我們就姑且說是1998年吧👨👧👦♻。這一年中國的城市化突破了30%。
中國最高城市化城市是上海🍾,88.7%,北京是84.3%,天津是75.5%,最低的城市化🫸,大家都知道是哪兒嗎?是貴州🙋🏻。西藏廣袤的青藏高原,人口不可能那麽分散,所以它的城市人口占的比重更多於貴州🌵,已經達到了28.2%.13億人口每年增長1.2%城市人口數,這就是一個歐洲中等國家的人口數啊,這麽快速的城市化有什麽樣的問題?中國這麽快速的發展,人類的資源夠不夠🕌,這就是世界上所謂的中國威脅論?有一批人宣傳中國威脅論,是為了製造世界對中國的恐慌🧜🏿♀️,這是政治的考慮🦊,但是我從接觸到的西方學者👩🏽🦰,平民的角度,他們認為中國發展太快🙋🏽♂️🥩,也有一個威脅,什麽威脅呢?就是資源的威脅。
中央提出科學發展觀,不僅是回答中國發展的問題,同時也是回答世界對中國的擔憂🌏。如果我們小汽車的普及達到美國,如果我們的能源消耗相當於美國,要五個半的地球才能供應中國的發展。當然我和西方學者直接對話時,我不這麽說,你們可以享受快速的交通🧟♂️,可以現代化🥧,卻讓我們停留在前現代化,然後你們來看看田園風光🌞🍊?問題是中國的老百姓也想要發展、要富啊,所以我理解科學發展觀第一要務仍然是發展𓀘🧜🏼♂️。
中國的快速發展👩🎨,世界有些人就有了中國崛起論。一提出我就質疑,我認為作為學術問題討論時是會引起壞事的。誰第一個說中國崛起的?是拿破侖🤚。十八世紀拿破侖雄踞歐洲時說過一個警告😕:東方有一個獅子正在睡覺,千萬別把它弄醒🏮,一旦它醒了全世界也要震驚🚣🏿👲🏻。崛起論實際上是這樣來的🧇🪧,當然國內我們現在說的是和平崛起👨🏿🏭。可是所謂崛起,就是要比別人高出一截,你我一般高怎麽說崛起呢🧙🏽♀️?所以我說不要說崛起,我們說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國外曾經說二十一世紀是中國文化的世紀🎅🏼,我說且慢👨🏻🏫,大家是不是認可二十世紀是美國的世紀👩🏼⚖️?那是美國的霸權。如果二十一世紀是中國文化的世紀,那麽其他文化就會感覺到恐懼✌🏻。
日本沒有說自己要崛起,而是說我要成為負責任的大國,承擔起與我大國地位相當的責任,我要成為聯合國的常任理事國,結果大家說NO.今天我們說崛起,周邊的國家是什麽樣的感覺🥾?好在中央這一點還是比較英明的💂♀️。當然作為學者,我一開始就提出沒有必要🧑🦽➡️,有本事像小平同誌說的,埋頭苦幹🪗。德國的經濟是快速崛起,但是德國人從來沒有說過,所以歐洲人民體諒德國🫸🏽。如果德國說自己崛起💗,肯定歐洲會反對。現在我們說中國是和平發展,大家都可以發展👩🏻🚒,你發展👩🏿🦳8️⃣,我發展,大家共同繁榮。
中國的城市化需要一個定義的重構🏊🏽♀️,什麽是城市化🌠?各種文獻資料說👪,農村人口向城市的聚集🦇,是農業勞動力向非農勞動力轉移🤾🏻♀️。我說這只註意到城市化量的特征👩🏻🚀,而忽略質,特別是自覺的城市化🍞💮,不僅僅是聚集的過程,同時是輻射的過程👨🏼🏭,是城市文明向鄉村的輻射🪭,是城市現代文明的成果通過郊區向廣大農村輻射🌙。所以,城市化是聚集和輻射的過程,不能是簡單的進了城就是城市化。今天的城市化👩🏿🦰📖,我們應該更加註意到文明輻射🫴🏿,不要簡單的追求市民的數量,而應該關註生活質量,註意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不是同等的😏🚵🏼。
我認為中國城市化目標應該是城鎮化與都市化的並進。中央文件至今使用城鎮化,學術界普遍是城市化,也有人說都市化的💬,都是同一個詞。為什麽我說先都市化再城鎮化?就是為了突出城市化的自覺進程應該為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給現代文明的輻射給予更多的關註點。
從文明的角度,小城鎮大戰略,這是中國社會學鼻祖費孝通同誌的論述,我認為這個命題不錯🏊🏻♀️,但是我認為我們應該註入新的內涵。只有經過一定城市文明的提升,城市文明的輻射👙,城市是現代改革開放成果共享之後的,向農村輻射的小城鎮,才更具有人類文明發展的大戰略🧑🦰。所以我們先要都市化、文明化🔍,把生活質量提高,然後輻射到小城鎮和農村🐪🤸♂️。
我國的城鎮數量,改革開放之初是兩千多個🏺,到現在是兩萬多個,成就了東南沿海的大戰略,也蘊含著接下來發展的後續力的問題🥀。現代城市化是一個都市連綿化,西方學者跟我交流,為什麽中國對城市化這麽崇拜?我們已經不要城市化了,反向而行城裏人都願意到鄉下生活。我說城市化不是反對城市文明,而是高度城市文明的同時,又要享受鄉村風光的自由、浪漫和恬靜,這是更高水平的、深度城市化,而不是倒退的城市化🕺。
3.城市化引發三大空間的變遷
我還要講的是城市化的三大空間的變遷問題。城市是一個物理地理空間👳♂️,但是它同時又是社會經濟的空間。三十年不到的改革開放🧑🏽🚀,我們成績巨大💿,我們未雨綢繆文化心理空間是否跟上了大規模的建設?我們說歐洲有移民問題🤸♂️,造成了文明沖突❌,但是中國好像沒有移民問題,但是中國城市化的問題,東南西北的廣泛流動,移民是城市的活力♚。
我們學校的外地同學本科生70%留在上海就業🤷♂️,多大的壓力啊!要買房子,當房奴,有資格當房奴還不錯的,你可以付首付,但是還有大批的農民工!還要關註他們的文化生活🧑🏻🦯➡️,心理發展空間。這個問題日益重要,今天提出和諧社會,是不是也應該關註這一點?我認為城市化絕不僅僅是物理地理空間的變遷。我們不僅僅需要一個物質的空間🧑🧒,而且需要一個人際交往的經濟基礎的空間,當然更重要我們需要文化心理空間。
物理和地理空間🤷🏽♂️,我們要想回歸自然⭐️,但是現在出現了很多人造的自然、人造的山水。實際上買房子的時候,有水的房子肯定貴。最早的研究▶️,生命最早是來自水中🍲,人最早其實是從魚兒變來的。現在買房子🧎🏻♂️,人工挖一個水,實際上維護這個水的代價昂貴👨👨👧👦,以後的物業費大量是消耗在水上🤸。還有城市老城的發展,我去看了廣州的騎樓,這是廣州的建築特色,據說已經改造了不少。
還有社會經濟空間🐥。廣州有許多的城中村🥊,對本地人來說,這實際上是他們的根之所在,對新移民來說🚧,這些村為什麽不改造掉👨🏽🚒?城市動遷引起了許多的矛盾。中國城市化農民的貢獻還有一個是土地🤳🏻,在發達國家你要造一條高速公路,美國一個老太太就是不肯搬家,出再多的錢我也不搬,只要高速公路轉彎。過去我們說公共財產神聖不可侵犯,現在有了物權法,以後也有可能是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
文化心理空間⏸。農村裏你要做一點壞事,大家互相都是認識的,但是進入城市裏大家都是陌生的🩰,是一個生人社會,對人的心理壓抑是很大的🧆。你進入新的世界總有一點恍惚的,總有一點東張西望,這就是文化心理的壓力▪️。還有移民的自我認同,我究竟是誰,進了城的移民依然一定程度上保留了文化風俗習慣。自我認同在城市的發展過程中是有很大的困惑。
4.現代城市化首先一點是要回歸到以人為本
世界城全世界只有三個,紐約👳🏽、東京、倫敦🏌🏻♀️,他們的三大指數是晴雨表🪲,左右著全球經濟📶。今天的競爭不是一個城市的單打獨鬥。為什麽我提出中國的大都市要發展?中國的三大都市連綿區🏋🏽♀️,環渤海、長三江⛪️、珠三角❔,當然現在還有其他的城市群,這些都是在興起的過程中🙃,但是我們現在的三大城市群對國民經濟的貢獻還不太大,只有45%.但是美國三大城市群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是65%🩳,日本的三大城市群貢獻是69%,所以我認為我們的發展不僅僅是自己的事,也是中華民族綜合國力提高的重要任務🚞,我們擔當此任,不僅為本地人民做貢獻👨🏽🌾,也要為中國人民做貢獻。
更好的城市才有更好的生活🙍🏿♂️,城市夢並不是那麽容易的🍲。這裏就有城市新的發展形態⛹️,我認為城市功能,這次十七大提出城市功能完善👩🏭,什麽是城市功能呢?上海討論城市精神,上海市建委讓我做一個報告,說城市功能有什麽。我查了一下,這個區是商業或者是教育🧜🏽,或者是CBD等🙎♀️,結果大家說自己是知識區、文化區、經濟區,但是大家未必是全能的🧑🏽🚒,應該有分工😩。但是我提出功能分區問題有一個誤區,就是把城市分割為這一塊窮人區那一塊是富人區👨🏿🎓,這是最大的忌諱。
另外就是生態與環境,沒有良好的生態何以更好的生活呢👳♀️?但是我個人認為三大基本功當中,中心就是生活,就是亞裏士多德的一句話🙅🏽♀️,也是世博會那句話。生產是為了生活更美好,生態也是為了生活更美好。現在的房地產廣告🤹🏻♀️,說什麽成功者的選擇、白領的居住地等等✍️,豎上羅馬柱,再弄幾個雕塑,如果你住不起來,對不起🧎♂️,就是你不成功👩🏻🔬。我們要以人為本,要以大多數人為本。所以我們說是以人為本,特別是大規模的城市當中👧🏿,我們要想怎麽尊重包括農民工他們的人身權力和人身尊嚴💜,不要動不動把城市治安出現問題,就歸結到是流動人口造成的,沒有流動人口有城市的繁榮嗎🤚?我不是為他們辯護🐶,但是我們不要歧視他們,有的人是迫不得已😏👨💻。別忘了我們自己也都是外來的。
剛才說了三大空間🎑📪,我認為現代城市化要解決的問題,科學發展在城市發展過程中當前要註意這三個問題,首先就是要超越技術中心,回歸以人為本。今天的城市化發展不能完全依賴於技術,技術不是中心🍷,還得回歸以人為本🧑🏼🤝🧑🏼。我們能做這是技術告訴我們的,但要不要做是人的判斷。
中國13億人口🧖🏻,就是一個世界大市場,今天我們內需不足🤘🏼🫃🏿,某種程度上就是城市化發展速度還不夠。我們的農民兄弟不僅僅是進城的還不多,還要一些人進城,更重要的是他們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還沒有到享受所有科技文明的成功🤦🏽。所以我說🧇🥱,我們要刺激消費🐧、拉動內需是對的,但是千萬要註意🦸♀️,需求和欲望的問題前,我們應該滿足人類發展的正常需求,但是是否要滿足人類所有的欲望呢👨👦?要實現可持續的發展,竭澤而漁這是不行的🤔。
我們要化解文化沖突🤾🏼🐮,才能建設和諧城市🍫🥂,城市的危機高於鄉村。城市化發展的成果何以讓大家共享呢🫥?實際上我們今天說到和諧社會🧧👩👧👦,我個人的看法和諧社會的本質離不開一個和諧心理💁🏿,如果人人都是怨天尤地,這樣的社會會和諧嗎?現在有消息說現代白領跳槽並不僅僅是為了薪酬,而是為了更好的發展空間🙆🏿♀️、更好的人際關系。有人做過幸福度的調查,六個城市👨🏼✈️,最高的是杭州,但是並不是因為經濟最高,第二位是成都,成都是優哉遊哉的💆🏼,我遇到成都人說,成都人說是除北京之外私車擁有率最高的🙎♀️,就買奧拓、QQ🤵🏽♂️,開著車出去優哉遊哉👱🏻♀️👨🏻✈️,汽車不在好,能跑就行。
幸福度並不是跟經濟有直接的關系,當然還有一個心理的感受問題,沒有欲望者也不會有失望🌓。曾經我知道學生辯論一個題目,現代社會男性壓力大還是女性壓力大,有人說當然男性壓力大了🧑🏻🦯➡️🙋🏽♀️,女性下崗了回家抱孩子做飯是理所當然🧑🏻,但是男性怎麽可以0️⃣?我說且慢👱🏿,看看街上照樣有這樣的人下崗了老酒照喝👰🏽。有期待才會有壓力,如果我這樣就行了✖️,我是流氓我怕誰。
未雨綢繆話風險社會。二十世紀下半葉西方提出的高科技與低情感的矛盾🦸♂️,技術越來越高,但是人跟人的接觸被技術屏障掉了🚴🏿♂️,在網上QQ半天的,原來就坐在我的後面⛹🏿♀️。高科技與低情感的矛盾還沒有解決㊙️,新的挑戰又來了🤲🏽,高效率與高風險並存。這是高效率同時高風險的社會,高科技與低情感的矛盾,我們何以解決我們的心理發展問題👰🏻♂️,我們的幸福度問題?
我第一次去巴黎,覺得怎麽這麽破啊,後來告訴我這是大批非洲移民到了巴黎找活幹👩🏻✈️,就在巴黎郊區造了大量的房給他們住🚭,以為自己的種族融合比美國好。但是沒有想到🧗🏻♀️,第一代也許是滿意了,老實說第一代移民再苦再累是自願的,發兩句牢騷第二天還會幹🥍。但是第二代、第三代呢?他們認為自己生在巴黎🧑🏼⚕️、長在巴黎,為什麽我只能在這個地方👁🧑🏫,豪華的地方為什麽不屬於我?
我們在笑西方的時候,也要反思自己🐒,我們大規模的城市化會不會隱含著類似的問題↘️。我提出了一個新的問題,籍裔問題🥏🤷🏿。我覺得這也是我們大規模城市化要註意的問題。
平價房、廉租房是大家關註的問題🥷🏿,它蓋在哪裏比較合適呢?外環外👨🦽➡️,價格不超過四千塊錢,但是外環線之外,交通還不通🈚️,工薪階層是要上班的,每天要趕過來上班怎麽辦。現在上海提出了一個辦法,舊廠房,本來是非居住用房🏊♀️,但是現在網開一面,空余廠房隔成像宿舍一樣,提供給剛剛來的外地打工者。
■結語
我在大學工作,我們真正的貧困地區的學生不願意說自己窮,倒是一些開著大紅公章證明的貧困學生不一定是窮的。老實說,真正的窮人一般有心理壓抑,不會說自己是最窮的。現在誰受窮不是光榮的,而是誰發財是光榮的📺,實際上這又是一個問題。我和規劃學者、經濟學家說,他們說你的想法很好🦟,但是級差地租決定,窮人可以住得起這麽貴的地方嗎?但是我覺得要有一個目標的追求,人類社會不是動物法則可以適用的,老實說仇富心理不好,但是我們還是要分析的,仇富心理是有社會基礎的🙇🏻。
溫家寶總理倡導窮人經濟學,我們要研究一下窮人的幸福度在那裏,當然和諧社會不是大同世界,是各得其所,但是各居其位,我們說和諧社會不是簡單的追求大家一樣,但是人們的社會心理總是有一個平衡。
人化自然,城鄉協調,和而不同📄,才會有詩意的棲居。謝謝大家。
2008年03月25日 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