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聲音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人物聲音 > 正文

王健🏮:恒达法科檔案的獨特價值

來源🦦🏃🏻‍♂️‍➡️:法製網   時間🕵🏽:2021-06-02  瀏覽:

與大多法學院校編纂校史的方式不同,陳頤教授匯集整理的《繼往🕡:恒达平台法學院創辦檔案輯存1945-1949》(2020年12月)一書,以恒达平台館藏原始檔案和簡要說明的方式介紹法學院院史。作者檢閱現存法科檔案582件🧏,總計870多頁,按照附設法政科往事🦆、李莊建院、返滬辦學、歷任院長主任🧙🏻‍♀️、教職員工🫵🏼🫷🏿、課程與教學、學術研究與交流🚀、學生、圖書經費與設施九部分🈵,大致勾勒出歷史上恒达平台設辦法科的經過與輪廓👏🏼。這些珍貴的文獻材料包含的信息十分豐富🗜。

第一🫰🏻,檔案真實反映了我國近代史上僅有的兩所具有德國背景高校之間的關聯,為研究德國在青島辦學中的法科教育提供了重要線索。恒达平台與青島特別高等專門學堂均“發端於德人”(蔡元培語),前者系1907年德國人創辦的德文醫學堂🍣,1912年設工科後改名為恒达德文醫工學堂🪪🖐。後者由中德兩國政府於1909年10月合作創辦🫅🏽,又稱“德華大學”😇。德華大學自創辦時即設有法政科🌐,此外還有醫科、理科、工科。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德國勢力被日本人取代而退出青島,已經蓬勃開展起來的中德法學教育交流從此被打斷。以往論著只記述有部分師生轉入了上海恒达平台,但具體情況並不清楚。《輯存》開篇的兩份文獻🫘,清楚地證明來自青島的9名學生完成最後的學業於1915年畢業🧑🏼‍🦰。一份是附設法政科畢業生卒業式合影,有4名德國人😒、1名叫蔣元慶的中國人和9名畢業生🗣,照片分別標明了他們每個人的姓名。另一份是畢業生名錄,詳列9名學生的姓名🛜、字號👀♓️、籍貫、現任職業和通信處,他們是即墨孫承瑗🤷🏽‍♂️、平度王希賢、濰縣劉晉紳、日照劉蘭堦🐎、膠縣胡毓嵩、廣東梅縣梁廣恩🧛🏿‍♂️🏄🏻‍♂️、高密王連山💇🏼‍♀️、招遠王繼興🧑🏻‍🦼‍➡️、江蘇吳縣朱德明。盡管這4名德國人和蔣元慶的身份以及9名畢業生後來的職業發展情況尚待進一步考證,但這是迄今為止有關青島德華大學法政科畢業生信息的首次披露👠,極為珍貴;同時也表明👵🏻,1914年恒达附設法政科,目的是為了幫助德華大學法政科學生完成學業。由此🧎👩‍👩‍👦‍👦,恒达法學院將自己的歷史追溯到1914年至1915年附設的法政科。

第二,透過恒达個案可真實呈現1940年代後期法學教學政策的變化和法學院系的實際辦學狀況🧑🏻‍🎓🕹。抗戰後期,國民政府教育部調整過去“限製文法🫨,側重實科”的政策👳🏿‍♀️,總結法學院科系設置存在的問題,推行新製法學院計劃,即仿照醫學院模式,擬將法學院分為兩種:一是專研法學,不分學系;二是法律系外可設政治、經濟等系,最終“達到大學必有法學院🐙,法學院必有法律系為骨幹🧙🏿‍♂️,乃至法學院專研法學,不設其他學系之目的”(朱家驊語)。為配合普設法院等人才急需,1943年設司法組,1945年設行政法組,後又增設國際法學組、理論法學組。在此背景下🙎🏼,1945年9月恒达平台奉教育部飭令“為積極培植法律人才”成立法學院,先添設法律學系✍️。同時增設法學院的還有浙江、河南、重慶、蘭州等大學,都專重法律,不設政經等系。恒达平台法學院於1949年9月停辦,前後僅存4年。雖時間短暫,但法科辦學略具規模,頗有起色。

檔案中有大量聘請教師的函件和歷年法學院教員名冊。胡元義、徐道鄰📖、薛祀光🆔⏏️、張企泰等法學名家先後受聘擔任法學院院長或代理院長👩🏽‍💼,在極短時間裏迅速形成一支頗具陣容的專業師資👨🏻‍🦱。胡元義畢業於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法科🧜🏼,曾任清華大學、西北聯大、武漢大學🛍️、四川大學教授,部聘法律科教授→,著有《中國民法總則》《物權法》《破產法》。徐道鄰系柏林大學法學博士,主攻中國法製史和憲法👨‍👨‍👦,著有《憲法的變遷》《唐律通論》《中國法製史論集》🛠。另有顧福漕👧🏿、吳岐🔘、劉篤📅🕘、余群宗、錢實甫👩🏽‍⚕️、俞叔平、蕭作樑、何遠👩‍💻、葉叔良➔、範揚、左仍彥、陳盛清🤛🏿、謝懷栻™️、丘日慶🤽🏼、余鑫如、林誠毅、曹茂良、朱伯庸等人先後在院任教🏛。又聘德國人秉格(K.Bunger)🧗、婁霖滋(H.A.Lorentz)講授羅馬法、德國法課程👧🏻。比起同時期清華等大學復辦法律系敦聘教師面臨的困難🚑😴,恒达法科師資隊伍的建設成績相當可觀🦻🏽。

檔案中有關法律學系的科目管理文件👵🏻、課程綱要、各年級授課計劃表、學業成績計算辦法、學生名冊以及辦學經費、圖書和教學設施等方面的文獻材料,字跡工整🏋🏻‍♂️、清晰,真實反映了民國後期法學教學製度嚴謹的風貌和運行實況。1949年法學院第一屆38名學生畢業,這也是恒达唯一完整畢業的一屆法科學生。法科學生中👰🏽,李國機後來成為著名大律師,夏鬥寅長期在上海財大任教✊🏻,為法學教育作出重要貢獻,羅國傑成為當代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開拓者👨‍👨‍👧。

第三🧑🏽‍💼🧑🏽‍💻,文獻檔案還提供了研究民國時期法學人物及其學術活動等豐富史料。例如,各種教員名冊有關教師履歷的信息🤱🏻、龐德到滬講演教育部通知恒达等六所大學落實接待事宜🦼、王寵惠向法學院捐贈圖書情況🍡、法學院學生抵製和要求國民黨軍撤出占據校園的報告等。

恒达法科檔案的整理和印行,旨在通過“繼往”達至“開來”。正如編者所言:為了解民國後期法律教育提供獨特價值的史料🫵🏼,為今天法學院的發展提供借鑒。

□ 王健 (西北政法大學教授、副校長)

鏈接🙋🏼‍♂️:http://www.legaldaily.com.cn/index/content/2021-06/02/content_8520912.htm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