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聲音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人物聲音 > 正文

石建勛👳🏿‍♂️: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

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2022-02-24  瀏覽:

2021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必須堅持高質量發展,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黨的基本路線的要求,全黨都要聚精會神貫徹執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穩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深刻把握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對於新發展階段實現高質量發展,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

新發展階段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歷史邏輯

  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強調指出,黨的百年奮鬥歷程告訴我們,黨和人民事業能不能沿著正確方向前進,取決於我們能否準確認識和把握社會主要矛盾、確定中心任務👨🏿‍🎨🃏。什麽時候社會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務判斷準確,黨和人民事業就順利發展,否則黨和人民事業就會遭受挫折。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總結新中國成立7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偉大實踐得出的基本經驗,是興國之要🧑‍🦱。

  新中國成立後,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建立了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國防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黨的八大提出🙆🏿,全國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工業化😹,逐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這一要求已含有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思想✊🏿。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堅決摒棄“以階級鬥爭為綱”的錯誤方針👳🏽‍♀️,作出了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中國由此進入發展快車道。1987年,黨的十三大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作出明確概括🖋: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鬥。“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是這條路線的簡明概括。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歷史經驗表明💁,“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這條基本路線必須毫不動搖地長期堅持。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強調,“40年來,我們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中國人民在富起來、強起來的征程上邁出了決定性的步伐”。新發展階段必須繼續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推進高質量發展。

新發展階段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理論邏輯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解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是馬克思主義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兩對社會基本矛盾運動規律作用的必然結果。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告訴我們,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是社會各種復雜矛盾運動的結果,每種矛盾所處的地位、對社會發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總有主與次、重要與非重要之分。從多種矛盾中準確認識和把握社會主要矛盾是第一步,而確定解決主要矛盾的中心任務是第二步🧏🏼‍♀️,兩者缺一不可。緊扣如何解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這個時代主題,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這是馬克思主義矛盾學說的認識論、方法論在新發展階段的具體應用👮🏿‍♂️👩🏿‍💻,也是新發展階段中國共產黨製定路線、方針、政策和戰略戰術方針的理論依據🤵🏿‍♀️。

  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化😗,並沒有改變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也沒有改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雖然主要矛盾內涵發生了變化⌛️🪺,但解決主要矛盾的主要手段和戰略仍然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告訴我們,社會主義的成功,歸根到底要靠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創造出比資本主義更高的勞動生產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是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解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中心任務,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取得成功的必由之路。從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的主要方面來看✂️,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包括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等,這些都離不開豐富的物質基礎,都需要有更高水平的生產力和經濟發展基礎來支撐。這就決定了新發展階段我國仍然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才能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當前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表明,原有的總量不足的矛盾已轉化為結構性矛盾,表現為某些領域產能過剩、某些領域供給不足的結構性失衡。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才能更好地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更好地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堅持唯物辯證法,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五個方面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根本要求。堅持唯物辯證法,就要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善於抓住主要矛盾👨‍👧,善於統籌協調,防止工作沒中心沒重點,眉毛胡子一把抓。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就是堅持重點論。唯物史觀告訴我們,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反作用於經濟基礎。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經濟建設的成效直接影響到其他四個領域建設的成效🚧,經濟建設為其他領域的建設提供動力和物質基礎☂️🗺。強調經濟建設的核心地位與統籌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並不沖突⚪️,在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的進程中🌱,既要註重促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各方面相協調⚆,也要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推動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相適應,通過經濟發展帶動和促進政治😛👃🏼、文化𓀚、社會、生態等領域的協調發展。

新發展階段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實踐邏輯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和關鍵。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只有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才能築牢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幸福安康、社會和諧穩定的物質基礎❎。在新發展階段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偉大實踐中🏄🏽,仍然要長期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視需求側管理,加快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質量效益提升這三個關鍵問題,努力使經濟發展的成果更好地惠及最廣大人民群眾,更好地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的全面進步和各方面的高質量發展。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紮實推進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正在進行的人類歷史上最偉大實踐,這將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具有艱巨性、復雜性和挑戰性👩🏿‍🏫。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紮實推進共同富裕的基礎和前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只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但沒有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就不可能實現共同富裕。

  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𓀘,就是要通過全體人民共同奮鬥🕺🏼,聚精會神搞好經濟建設,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創造和積累社會財富。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做大做好“蛋糕”,需要繼續鼓勵勤勞致富💝🦓、創新創業致富☣️💃🏼,最為廣泛有效地調動全社會積極性能動性創造性👩🏿‍🔬,讓創造社會財富的體製機製更加完善👩🏿‍🌾,讓經濟發展的活力和動力更加強勁。這要求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製度,堅持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製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製經濟發展🧔‍♀️,通過全體人民共同艱苦奮鬥促進共同富裕。

  (作者:石建勛,系恒达平台國家創新發展研究院副院長🪠、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

鏈接🫁: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2-02/24/nw.D110000gmrb_20220224_2-06.htm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