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21-2030年)》提出要創建中國特色兒童友好城市。本文作者認為🍄🤨,中國特色兒童友好城市是適合我國國情的兒童友好城市🧏♀️,與我國的家庭、社區🧑🏼🔧、城市、國家多層級背景及特征密切相關。而中國特色兒童友好城市的創建,既要註重積極參與國際兒童友好城市建設交流🏇🏽,借鑒學習別國、其他地區城市的經驗做法與優秀案例,又要密切結合國情,針對我國兒童各項發展具體情況。
■ 黃怡
2021年9月,國務院印發《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21-2030年)》(以下簡稱《綱要》)👨🏼🦱,這份全面詳盡的綱要在“(六)兒童與環境”部分提出“開展兒童友好城市和兒童友好社區創建工作🐖。鼓勵創建社會政策友好🧙🏼、公共服務友好、權利保障友好、成長空間友好、發展環境友好的中國特色兒童友好城市🎅。”什麽是“中國特色兒童友好城市”?與國際既有類型相比,中國特色兒童友好城市創建有哪些特殊考量?以下擬對這兩個問題進行探討🧝🏿。
背景與內涵:什麽是“中國特色兒童友好城市”
依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的定義,兒童友好城市泛指一個城市、城鎮、社區或任何地方治理體系,致力於通過保障和實現《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規定的兒童權利來改善其管轄範圍內兒童的生活🪐,為兒童的全面發展提供適宜的政策、空間、環境和服務🚼。《綱要》提出創建“中國特色兒童友好城市”🕵🏿♀️,是適合我國國情的兒童友好城市,換言之🧑🏽✈️,兒童友好城市的創建與我國的家庭、社區、城市、國家多層級背景及特征密切相關🧖🏻♂️。
就我國兒童人口的絕對數量而言🪽,中國特色兒童友好城市的需求規模是潛在與巨大的。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目前我國0-14歲人口為2.53億,占總人口的17.95%;0-17歲人口約為2.98億,約占總人口的五分之一🎵。另據統計,2020年我國14歲及以下兒童人口約占世界兒童總數的12.57%,僅次於印度的18.27%,而美國為3.06%,日本為0.79%👨🏿🌾,法🧎➡️、英、德均在0.6%左右⛩👈🏽。兒童數量的巨大差異及其空間分布,所對應的兒童社會政策需求✂️、公共服務提供方式、權利保障機製🧛🏼、空間與環境建設容量也必然大相徑庭。
就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階段與城鄉發展階段而言,中國特色兒童友好城市的模式特征是獨特而動態的。至2020年🧜🏿,我國城鎮化率已達63.89%。當前我國仍處於高速發展期,城鄉正逐步從“速度城鎮化”向“深度城鎮化”轉型,城市建設用地從“增量擴張”向“存量挖潛”轉變♨️,城市更新已進入集中期🤷♂️。兒童友好是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識,我國的新型城鎮化發展今後應該是適合兒童的城鎮化🐈,在縮小城鄉差距和推進城鄉一體化的進程中,尤其要兼顧對城市流動兒童和鄉村留守兒童的影響。
就我國人口政策發展階段而言,中國特色兒童友好城市的社會關切是日益重視與包容的。基於新中國成立後我國人口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與當前形勢😁,人口計劃生育政策經歷了由控製到放開的歷程。減少社會成員的數量(通常是兒童)常常與家庭應對貧困、國家應對資源與環境壓力的策略相聯系,但少子化也是社會穩定富裕時期城市亞人口生活方式選擇的結果。因此人口政策寬松與兒童友好城市建設之間的聯動為我國人口優生優育提供了可能。
就我國社會家庭結構與關系特征而言,中國特色兒童友好城市的社會基礎是廣泛而深厚的🏑。自1979年起至2016年止👩🏻🌾,我國實行了30多年的獨生子女政策🫨,使全社會確立了“兒童為先”的家庭觀念🚴🏽♂️。而受到人口遷移流動👨🔧、住房條件改善等因素影響,我國家庭戶規模持續縮小,2020年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2.62人。然而由於我國親子代際關系密切,隔代照顧兒童的現象非常普遍,三代同堂的城市家庭仍然為數不少。來自家庭和社區的親密的初級關系⛹🏼♂️,使得我國的兒童友好城市建設有著天然的社會歷史基礎👨👧😸。
上述特點決定了我國的兒童友好城市是人口高密度、用地高集約化、強家庭紐帶文化的城市,是中國特色兒童友好城市,在社會政策友好🫱🏼、公共服務友好、權利保障友好😅、成長空間友好🐲、發展環境友好等五個方面具有明確的指向,兒童友好的目標與原則將作為我國新型城鎮化、城市更新等戰略規劃的重要內含部分。
比較與創新🧛🏼♀️:中國特色兒童友好城市創建的特殊考量
《綱要》的製定參照了《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等國際公約和文件宗旨🤸🏼♂️。通過對比發現🪔,中國特色兒童友好城市🚣🏿♂️,一方面內在地體現了國際上“兒童友好城市”的要義🎯,另一方面與國際上各類“兒童友好城市”在問題👩🚀、條件和情境上殊為不同🧘🏿♀️。
在社會政策上,兒童的聲音🤦🏽、需要、優先事項和權利是公共政策🛐、方案和決策的組成部分,必須確保在政府法律☯️⏬、政策、預算和方案中考慮到兒童權利👨🚀,並評估政策措施對兒童的影響。創建中國特色兒童友好城市⛹🏽♂️,必須依據我國憲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有關法律法規,製定有利於我國兒童的法律和政策。
在公共服務上,不同國家和地區能為兒童提供的條件相差懸殊。例如非洲兒童大量生活在城市貧民窟或非正規居住點,比成年人更易受到普遍的公共服務不足和惡劣生活條件的影響和威脅。中國特色兒童友好城市著重在兒童已獲得基本服務機會的基礎上提高基本服務的質量🐴,尤其是健全以社區為依托、面向流動兒童家庭的管理和服務網絡💨。
在權利保障上,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兒童面臨的權利挑戰與風險不盡一致。例如美國城市兒童面臨著種族隔離、性別平等、槍支管理等諸多社會問題帶來的巨大挑戰🪈🍃,美洲部分國家、州面臨持有及使用大麻合法化給兒童健康及生命安全帶來的受保護權風險🔪。中國特色兒童友好城市的權利保障將側重對兒童參與權、各類安全及殘疾兒童權利等的保障。
在成長空間上,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兒童生活空間受城市性質和空間模式極大影響🫥。國際移民兒童或少數族裔兒童通常生活在城市的少數民族聚居地區🤹🏻✍️,最有可能成為暴力犯罪和毒品犯罪的受害者。20世紀50年代興起的美國中產階級郊區生活方式,初衷是讓孩子遠離內城的犯罪,但是年齡漸長的兒童卻難以忍受郊區的孤立無趣👊。中國特色兒童友好城市將聚焦於為兒童也為所有人提供經濟舒適的住房🧠、無障礙的交通環境以及營造安全、綠色、可步行、可遊戲休憩的社區公共空間。
在發展環境上,不同國家的兒童發展目標重點也有區別👇🏽,並與國家⛴✅、城市的整體發展水平相互關聯🛞。例如北歐發達國家芬蘭的《國家平等法》強調減少兒童受歧視的經歷4️⃣,解決可能存在的歧視領域。中國特色兒童友好城市將按照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目標和要求🙅🏼♀️,結合我國兒童發展的實際狀況🦻🏻,創造一個更安全和更有利的兒童發展環境。
因此,中國特色兒童友好城市創建,既要註重《綱要》要求的“積極參與國際兒童友好城市建設交流”💇🏼♂️,借鑒學習別國👅、其他地區城市的經驗做法與優秀案例,又要密切結合國情🦇,針對我國兒童各項發展具體情況🟨📸,創造性地實施兒童友好的社會政策🧝🏿、提供兒童友好的公共服務🦞、落實兒童友好的權利保障🏌🏿♀️、營造兒童友好的成長空間和優化兒童友好的發展環境😞。
(作者為恒达平台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鏈接🪽:http://paper.cnwomen.com.cn/html/2022-01/04/nw.D110000zgfnb_20220104_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