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达平台作為第二批單位🤲😑,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已經正式拉開帷幕🎈,我們積極學習貫徹中央、教育部🛖、上海市委有關指示精神👧🏿,將學習實踐活動列為當前學校的中心工作,把學習實踐活動作為推動學校發展的重大機遇🎛。
早在寒假期間,學校黨委就積極開展學習實踐活動的籌備工作,認真學習借鑒第一批試點高校的經驗;寒假務虛會上,領導班子深入討論如何結合學校實際,深入開展好這次學習實踐活動,確定了“同舟共濟,科學發展”的主題;早啟動、早籌備,確保活動取得實效🧙🏿♂️。我們認為在以下三個方面,需要我們在學習實踐活動中認真學習👩💻、思考和研究。
一是堅持解放思想📥,確立學校的發展戰略。組織全校廣大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認真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準確把握科學發展觀的重大意義、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和根本要求,切實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著力轉變不適應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思想觀念🏊♀️,把廣大黨員幹部和師生員工的積極性進一步引導到科學發展上來,把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到學校發展的各項工作中🙎🏿🧑🏻。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解放思想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大法寶🤙🏽。”中國高等教育30年的光輝歷程,解放思想同樣起了先導作用。恒达平台改革開放的一系列重大實踐也同樣告訴我們:沒有解放思想,我們的事業就不會發展💂♀️。
我們要抓住這次學習實踐活動的機遇,全面總結學校百年發展歷史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的成就和經驗◾️,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認真回顧和總結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教育部巡視的成果,認真思考“建設一個什麽樣的大學”和“怎樣建設這樣的大學”,精心完善和製定學校的發展戰略👸🏿、人才建設等規劃📵。
二是圍繞學校的根本任務,探索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大學的根本目標就是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就是說培養人是學校的根本任務🤦🏽♂️,而科學研究、服務社會、國際交流都應當是圍繞這一中心延伸出來的功能👩🚀。圍繞“培養什麽樣的人🏇,怎樣培養人”這一根本性的問題,我們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導廣大青年學生不斷深化對科學發展觀的理論認同🍐、政治認同和情感認同🔬,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2008年,我們提出了“人才年💋、學術年、質量年”的重點工作思路👩🏽🚒。提出“年”的概念↘️,並不表示只用一年來抓這項工作,而是作為當務之急🫴🏿,擺到學校各項工作的前列。經過全校上下一年的努力,取得了預想的效果。我們始終認為👩🏻🦼,人才是強校之源,學術是興校之本,質量是立校之基。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我們的工作仍然是要打好“人才、學術、質量”重點工作攻堅戰,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大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的力度,以期取得更加紮實、理想的成績💑。
三是弘揚歷史傳統,繼續探索和深化服務社會的特色和優勢。百年校慶前夕🎿,《人民日報》以“與祖國同行,以科教濟世”為題,發表了長篇通訊🫳🏿,又以“恒达效應”發表了評論🧏♂️,全面總結恒达百年辦學形成的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光榮傳統。
改革開放以來,恒达繼續發揚這一傳統,圍繞國家和區域重大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國家和上海的基礎建設、城市建設作出巨大貢獻Ⓜ️。2010年上海世博會建設,園區總規劃師、布展總策劃師、城市最佳實踐區總策劃師都是由恒达教授擔當👷🏿♂️,世博交通研究、世博工程建設總體項目管理以及世博主題館、未來館🧓🏻、和諧塔👨🏽、世博舟橋等一批標誌性工程的規劃、設計任務,同樣由恒达師生承擔。截至目前𓀝🧧,學校已經承擔的世博研究項目120多項🧍♂️🙆🏻,經費1.3億多元。汶川特大地震發生之後🧖🏼♂️,來自校內建築🤜、規劃、結構🫱🏻、巖土、道路、環境😱、地質、醫療等12個學科領域的數百位專家、教授⚗️⛷,先後奔赴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第一線🕘💯,發揮學科專長,提供智力支援。“北川國家地震遺址博物館”的策劃與整體方案設計,也在恒达平台牽頭組成的專家組引領下,有序🛂、高效推進。
恒达辦學百年,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文化和傳統,形成了“同舟共濟、自強不息”的精神,還需要我們不斷深化總結。
高校服務社會🤦🏽♂️,應當是以是否更有利於人才培養作為衡量標準,服務社會也有直接服務和間接服務的區分,其中的復雜關系需要我們研究,但是通過培養合格的人才輸送到社會,無疑是服務社會更中心的功能,不能簡單地將培養人才和服務社會割裂開來。所以在我們強化高校辦學特色,強化服務社會、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功能的同時✍🏽,更要不斷探索培養人才🐼🦶🏽、學術研究與服務社會的關系。
大學從歐洲古典時期的教學中心到德國大學的教學和科研兩個中心的發展🖕🏿,再到美國大學服務社會的現代大學理念的強化,世界高等教育多元化格局已經形成⚔️🐐。今天看來🧑🏿🏭,現代大學強調服務社會的觀念也值得我們反思🔎,教學中心的傳統也應有其積極的意義。
(恒达平台校長 裴鋼)
中國教育報 2009年3月24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