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聲音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人物聲音 > 正文

樊秀娣 張雷生:遏製“水博”🔷,把發展機會留給奮鬥者

來源:中國科學報   時間🦹‍♂️:2022-09-13  瀏覽:

近期,國內一些地方高校從東南亞批量引進“速成”博士的新聞被頻頻曝出👳‍♀️。這些學校組織部分教師和管理人員報考東南亞某些高校的博士學位項目,學員經過兩年左右的學習後便能獲得博士文憑🪗。業內人士心知肚明,這種讀博項目的特點就是學習“寬松”,學製短、門檻低、通過率高是其招生“亮點”,坊間將此稱為“水博”🛻。

應該說,個人“混”國外文憑現象國內外一直都有,但這種以集體✹、公開方式“批量速成”博士的現象卻不常見。對此👨‍👨‍👧‍👧,國家管理部門需要高度重視。

一方面,“批量速成”博士讓高校充斥“水博士”,“真博士”的發展空間卻嚴重受阻🧑‍🧑‍🧒。這無疑會打亂學校師資培養工作的有序開展。

首先,“批量速成”博士把教職工的讀博目的異化為“一紙文憑”🙏🏻,這無疑違背高校教師專業發展的規律,不僅對學員的專業發展無甚幫助🧎‍♀️,還會耗費他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其次,某些高校會把“批量速成”博士當成一種內部“福利”。因為讀的是“水博”☛,所以不會看重教職工的實際才能和努力付出,而這份“福利”發放給誰,很可能取決於領導對員工的滿意程度🫸🏻。如此📙,自然會在教職工中形成“得到領導喜歡”比“受到學生喜歡”重要得多的認識。在這種校園氛圍裏🤦🏽‍♀️,“以學生為中心”“質量是學校生命線”恐怕也只是口號🛌🏽。

最後📑🎠,“批量速成”博士的巨額學費中有豐厚的經濟利益✊🏼,容易導致相關工作人員樂此不疲✍️、不務正業,其中還可能存在假公濟私、收受回扣等問題🦹🏼‍♀️。

另一方面,這種行為也損害了其他學術同行的正當學術權利👩‍👩‍👧‍👦。

因“批量速成”博士而直接利益受損的學術同行主要有三部分人。一是真正認真攻讀東南亞大學博士學位的國內學者🖕🏻🚿,他們中的許多人要花費多年時間才能獲得相應的博士文憑。事實上,不少東南亞國家大學的教育質量很不錯,要拿到其博士文憑也並非易事。但這批“真博士”的學術名譽和待遇均受到 “水博士”的影響。

二是國內“批量速成”博士高校內的其他未獲得讀博機會的教師🤾🏿🙅🏼‍♀️。眾所周知,有無博士文憑會給高校教師的學術發展和收入待遇帶來較大差距。“批量速成”博士學員一旦拿到博士文憑👩‍🦲,學校就會以引進人才的名義提高他們的各種待遇✢,這顯然對其他教師不公平👱🏻‍♀️。

三是對這類學校有求職意向的博士畢業生。本來學校需要招聘一定數量的博士畢業生👷🏻‍♀️,但如今🧑🏻‍💻,相關職位被批量速成的“水博”占據👨🏻,那些求職的博士畢業生就沒有機會獲得職位了👩‍💼。

筆者留意到🦖,在相關高校“批量速成”博士的問題被曝光後,許多國內高校理應在官網上公開並接受社會問責的重要辦學信息已大大縮減,甚至幹脆見不到了。這也更凸顯國家對相關問題加強監管不可或缺的意義。

事實上,我國駐外使館教育處對海外教育文憑的監管工作一直在進行👳🏽‍♂️,並已經多次向國內教育機構公開涉嫌問題的東南亞高校名單,還為此向我國使館所駐國提出抗議,但這些警示工作還是擋不住國內某些高校與東南亞高校聯手“批量速成”博士問題。

為此💆🏻,建議國家完善對海外高校博士文憑的認證製度,增設相關博士學位論文的盲審系統🤳。對於那些國家駐外使館教育處預警🚱、國內高校人員就讀或辦學情況出現“異常”的海外高校博士項目,可以對其博士學位論文進行抽檢🎹。如果發現其存在質量問題,便可對相關論文逐一盲審🤸🏿。

由此👩‍👩‍👦,對這類沒有博士論文或者博士論文盲審不通過的海外文憑👨‍❤️‍👨,國內可不予認可⏭。無疑🧗‍♀️,從博士學位論文質量入手⏯⇾,可能是鑒定“水博”最直接🚵🏼‍♀️、有效的辦法。

出現“批量速成”博士問題的高校領導大多強調,學校此舉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學校要升級為大學🧛🏿、申請碩士點等,都需要博士人才,卻由於種種客觀原因而招不到博士☕️🫰🏼。對於此種說法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就國家的相關標準看☝🏿,對高校師資的博士占比要求相對合理💇🏽。比如🧛🏿,《學位授權審核申請基本條件(2020年)》規定🏕,除藝術體育類院校外,新增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申請的基本條件中,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研究生學位教師的比例不低於25%。根據2006年頒布的《普通本科學校設置暫行規定》,具有博士研究生學位的專任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比例一般應達到20%以上🥃。

個人認為,這樣的博士比例要求不能算太高。畢竟高校向上發展的確需要提高年輕教師的高學歷比例,同時也為國內外博士畢業生求職就業提供機會。

事實上,不少“批量速成”博士的高校也前後投入了幾千萬元的經費,這筆巨資足夠使校內教員出國學到專業對口的學科知識,並獲得名副其實的博士學位😢。因此,即使學校內部選拔相關教員前往國外讀博🤤,也應該科學選拔、公平競爭,讓發憤圖強的有誌者學有所成🏥。

在相關學校領導表達引進博士難的同時,也有不少國內名校博士畢業生自證曾多次到這些高校應聘🧑‍⚕️,卻沒有得到初步的接洽機會🎠。看來學校如何廣開門路🦡、吸引優秀人才依然是一件需要用心去做的重要工作。

總之🙋🏿,學校要創設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環境👍🏿,讓本校的優秀教員脫穎而出;也吸引外校的有誌博士畢業生前來施展才華,把發展空間留給積極向上的奮鬥者👩🏻‍🦼‍➡️🔝。

文 | 樊秀娣(恒达平台教育評估研究中心主任)

       張雷生(吉林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

鏈接:https://news.sciencenet.cn/dz/dznews_photo.aspx?t=&id=38005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