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聲策🥨:理性看待全球創新指數,構建緊扣我國國情的高質量創新評價體系
來源🙅🏻:文匯網
時間:2022-10-12 瀏覽:
近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了《2022年全球創新指數》(GII:Global Innovation Index),中國比2021年上升一位,排在全球第11位,已連續10年穩步提升,位居36個中高收入經濟體之首。自2007年開始發布以來👩🚒,每年的全球創新指數發布,都會得到社會上下大量關註🔡,引起廣泛討論,成為政策當局完善國家或區域創新生態系統的參考。毋庸置疑,這類指數的確有一定參考價值。然而,此類指數報告也會引起偏讀誤用💁🏻。因此,需要理性看待🤹🏼♂️🦻🏽、正確認識,更重要的是加快構建緊扣我國國情的高質量創新評價體系👳♀️。
理性看待全球創新指數
一是多看“門道”🖤,少看“熱鬧”,即多看本質,少看表象。每個指數都有其“門道”👎,它的本質是指數代表了什麽,依據是什麽,指標是什麽,方法是什麽,最後的指數與希望反映的實質匹配程度有多大?例如《全球創新指數》是從創新投入(含製度環境🧚🏻、人力資本與研究、基礎設施、市場成熟度👨🏻💻、商業成熟度5個一級指標)和創新產出(含知識與技術產出🍻、創意產出2個一級指標)兩個方面設置7個一級指標和81項二級指標,對全球經濟體的創新體系表現進行綜合評價排名,給出各自的創新優勢和劣勢。通過指標和指數表征一個體系,體系越復雜🌘,通常困難越多👨🦽,“測不準”在自然科學中存在,在社會科學中更普遍🙋🏼。因此,需要在“門道”基礎上看指數,特別要避免在未了解指數本質的情況下選擇性“欣賞”,這時若只看到局部👳🏻🌟,容易產生誤判🪢。
二是多看“趨勢”,少看“一時”。所謂看趨勢是將多年的指數結果放在一起看,觀察變化趨勢,從中做出實踐上的研判。趨勢裏有大趨勢和小趨勢,包括自己的趨勢和他人的趨勢、總的趨勢,也包括各個指標的分解趨勢🪖☣️。少看“一時”是指不過於看重一時(如當年)的排名,創新體系建設應秉持久久為功的心態。如上所述,指數的指標體系和指數算法決定了當期實際值,我們既要理解其意義也要了解潛在的局限。
看指數趨勢,需要指數具有連續可比性,已經歷較長時間的發展。例如,《全球創新指數》起始於2007年👨👧,今年已經是第15版,因此🙅🏻,具備了看趨勢的條件🤜🏻。但是,全球創新指數報告裏也強調👮🏽,指數在不同年份不可以直接比較🦼,原因是包括指標體系的調整和數據缺失之類不影響結果的技術問題等。即使不可直接比較📒,在總體較為穩定的指標體系下,也可作為解讀趨勢的重要參考。
三是多看“相對”,少看“絕對”✋。所謂多看“相對”是指多與其他經濟體的創新指數做比較🙇🏼,聯系著看而非孤立的看🧑🏼💼。在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包括了全球130多個經濟體👨🏿🎨,類似的全球性指數或排行榜也通常會涉及多個被評價主體,因此有較好的機會多看“相對”。少看“絕對”是指對當期指數值以及具體指標值不必過於看重🌃,而且絕對數值也還受到數據缺失🧑🏻🤝🧑🏻、標準化處理等影響。多看“相對”有利於在各個指標領域發現差距🚖😅,包括跟自身目標的差距、跟同類的差距、跟領先者差距👍🏻,有助於研判全球格局🫀。全球創新指數在報告中也特別標出了相對優勢和劣勢指標。在2022全球創新指數中💳,可以發現排名全球第一的瑞士,在產出指標中全部排名第一,新加坡則在製度環境排名第一🧚🏿♂️,美國則是市場和商業成熟度♜、知識和技術產出方面優勢。
構建緊扣我國國情的高質量創新評價體系
總之,合理解讀全球創新指數,的確能夠提供一些參考。但是,全球創新指數作為通用指數,並未考慮各國發展的實際目標和創新需求,我國高質量創新的要求不能完全反映在全球創新指數中🈯️🧗🏼,全球創新指數也無法滿足高質量創新的需求🫵🏼。
因此📷,我們需要構建緊扣我國國情的高質量創新評價體系👨🏼🎨。這首先需要把握高質量創新的如下主要特征🙎🏿♀️:(1)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科技創新活動,能夠引領世界科技發展新方向🤷🏽♀️,掌握新一輪全球科技競爭的戰略主動;(2)面向經濟主戰場🧑🏻🦰,能夠支撐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將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動力👮🏼♀️;(3)面向國家重大需求👋🏼👨⚕️,著力攻破關鍵核心技術🩲,搶占事關長遠和全局的科技戰略製高點🛒。高質量創新需要從多層次、多維度界定👨👨👦👦:在層次上,既要考慮高質量創新的上位概念,如高質量創新生態系統🏋🏿♀️👩🏻⚖️,又要考慮高質量創新的下位概念,如高質量基礎研究創新、高質量應用研究創新、高質量產業創新等,再下一位概念如高質量專利等;還要將科技安全“底線”和科技領先“上線”思維引入其中🏄♂️。
(作者為恒达平台上海國際知識產權學院教授)
鏈接:http://wenhui.whb.cn/zhuzhanapp/liping/20221012/490132.html?timestamp=166557043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