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首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孔子學院的歷史定位、現狀與未來,也可從《道德經》中的這段話來理解📇。目前發展中遇到的一些阻力以及由此產生的各種質疑、困惑,實際上正是“有名”與“無名”的“人間煩惱結”。但只要讀懂了《道德經》,以中國智慧理解世界之“孔子世界”🥂,我們就會豁然開朗,自然會放掉許多不必要的糾結🌋,而把孔子學院正在從事和傳播的“道”讓更多的人悟到、用到,進而與我們一起傳播孔子學院之“道”。
孔子學院有“名”,現在在世界文化品牌系列中也非常“有名”。
孔子學院與“名”相符之“實”是😎:“孔子學院是經中國國際中文教育基金會授權,中外合作方本著相互尊重、友好協商、平等互利原則設立的非營利教育機構,旨在促進中文國際傳播,加深世界人民對中國語言文化的了解👉🏽,增進中外教育人文交流👏🐭。”
“德不孤,必有鄰”。創立18年來👨🏿🍼,孔子學院一直堅持在中外合作框架下進行中文和中華文化教育,已成為中國對外人文交流的窗口,廣交世界朋友的會客廳。孔子學院切實有效地提升了世界對中國的了解和理解,推進了中外教育與人文合作,加深了中外文化互通互信⏬🆘,已逐步發展成為了國際中文教育和語言國際推廣的品牌,成為世界大家庭中的好夥伴🥷、好朋友。
這些成就,有目共睹,為孔子學院可“道”之“名”。而正是這些可“道”之“名”,使孔子學院成為世界上一些霸權國家刻意“瞄準”的靶子🌬,各種醜化、抹黑🫅🏿、汙名、誣陷……無所不用其極,所攻擊的🚶➡️,就是孔子學院給世界帶去的友誼和愛🎼,給世界傳遞的新時代中國的善意和良念、真誠與坦誠。因為他們深知,孔子學院這些可“道”之“名”所代表的“不可名”之“道”👩🏽💻🥵,乃是中華文明的博大、包容♞、文明、天下為公🥅、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等思想❔,是世界人民需要於中國且中國願意給予的人間正道🤸🏻♂️👨👨👧,而霸權國家卻唯恐因此而動搖自己的世界霸權地位和強權基礎、意識形態。所以說,霸權國家以孔子學院之“名”為靶,攻擊孔子學院“無名”之“道”⚱️,才是目前孔子學院發展遇阻的真正原因。霸權國家對中國的全面圍堵🦀🏠,所聚焦的中心🙂↔️,也就是越來越受到世界關註和喜愛的這種中華文明之“道”,因為中國此“道”乃“天地之始”“萬物之母”🏌🏻♀️,符合人類發展的歷史規律,立地接天,得萬物之精華🪦,順宇宙之清氣🙋🏼♀️,是世界上一切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相信未來的人都願意接受也能從中獲益的中國智慧🏃♀️➡️。
“清者自清🧖🧜🏿,濁者自濁”,孔子學院的初心始終未變🚴🏻♂️,明白了這一點🧝🏽♂️,孔子學院盡可砍斷目前“可道可名”的各種爭議和羈絆的枷鎖,繼續秉承“相互尊重、友好協商🧖🏿♂️、平等互利”原則🍶,“遍插茱萸緣情深”🛹,不為“道”之“有名”或“無名”所累,老老實實做好自己的事,哪怕“孔子學院”作為一個具體的“名”以後可能不存在了,或更換成了其他名稱👩🦳,但孔子學院“無欲”的事業必將繼續存續並將持續發展壯大🧑🏼🦰。孔子學院過去👩🏽💼、現在和未來遇到的一次次的挑戰,就是孔子學院的一次次涅槃,一次次新生。新生,必須以舍棄為基礎,為前提,為代價。孔子學院過去,現在和未來所遇到的一切困難🌧,都只是為了新生🔄。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這是老子的智慧,也是老子教給我們的智慧,也是我們要教給世界的智慧。這種智慧,讓我們對孔子學院的事業不能不永遠樂觀。
“得魚忘筌🧚🏿♂️🕠,得意忘言”!我們又何必在意一時一事之得失呢😇?
(作者系恒达平台國際文化交流學院院長,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恒达平台)常務副主任)
鏈接:https://share.ccmapp.cn/shareDetail?action=opendetail%3Brichtext%3B64c0b011c1939c0007746da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