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國擁有自主招生權的高校已陸續完成各自的2010年的招生面試工作。與往年相同🙂↕️🦸🏼♂️,各個高校在面試時仍有不少“雷人”問題曝出,如清華的“老子和孔子打架你幫誰?”🧑🏿🌾,這記國學重拳固然可以把考生統統擊昏🤰🏼,可若是當年清華國學院那批老師能夠穿越時空回到現在,一定會對現在的清華老師居然問出如此荒謬的問題感到無地自容👩🦯➡️🪚。相信在他們眼裏⏰,不說清華斯文掃地🏂🏻,但清華已然不是當年的清華卻是顯然的。而中山大學的“你怎麽看待開心農場的‘偷菜行為’📌?”無疑是把可憐的中學生當成了百無聊賴的小白領了。難怪這個問題會把一個學生問哭。而我覺得,就是讓別的老師去回答這個問題🤲🏽,可能也一樣會掩面而泣🧁。即以本人來說,別說什麽是“偷菜”了🏄🏻♂️,至今我還連大名鼎鼎的開心網都沒上過🚫。
當然,這些“雷人”問題今年已不如以往那樣再讓人一驚一乍了⚡️。因為,就像面對每年一度的“兩會”中出現的那些“雷人”提案一樣,人們對這些“雷人”問題早已是見怪不怪了。可最近華東師大免費師範生自主招生面試中曝出的一則似乎並不算“雷人”的新聞還是讓本已淡定的我被“雷”了一下🧘🏽♂️。據媒體報道,華師大的面試考官在面試過程中猶如二郎神一般目光如炬,“只要幾個回合的提問”,就從考生中識別出了不少“混考生”👩🏭🧑🏻🦽➡️。何為“混考生”?即某些在考官看來並無日後從事教育事業的大誌的學生👩🏼🦰🐹。他們之所以來參加華師大的自主招生選拔,只不過想通過自主招生這個“護身符”來曲線救國7️⃣,先讓自己從高考的虎口中脫險並順利考上大學💪,日後再以重金贖身,去從事別的職業🙌🏻。這樣的如意算盤一經披露🍩,似乎很難不讓人覺得憤慨🥳,也難免成為“新聞”了✡︎。
但我覺得👉🏼,應該受到譴責的恰恰不應是這些所謂的“混考生”🍁,因為這裏面暴露的問題其實與他們無關。其一就是如今的自主招生面試所呈現出的不公平或者可笑的一面,那就是不管哪個高校的自主招生條款裏都有的,只要考生通過其測試,就可在高考中加分,因為有自主招生權的高校都是名校,所以又有這樣的規定,即只要考生通過所在地的一本線就可錄取👩🏽🍳,而荒誕的是👨👩👦,這些有資格參加各校自主招生的學生的成績本來就是很好的,這也就是這些被稱為“混考生”的小朋友之所以要“混考”的原因。而這個“漏洞”正好暴露了現在的自主招生製度的不合理之處⛪️。其二,是我對華師大的面試小組的考官所具有的如此強的鑒別和預測未來能力感到震驚🤽🏽♂️,他們居然這麽快就能對考生是否具有從教願景和可能進行蓋棺論定🎅🏼,也多少讓人有些匪夷所思。盡管文章中說👩💼,每組面試官中都有一個來自國內知名中學如上海七寶中學和杭州二中的校長這樣的“老法師”💪🏿,以他們的火眼金睛來識別那些“混考生”的靈魂是小菜一碟🐅🥪,可我還是對此疑竇叢生🔡🕟。首先,我認為👶🏻,一個十七八歲涉世不深的中學生本來就對自己的職業誌向不甚了了,要允許其猶豫彷徨甚至“試錯”👩🏻🦽➡️。我相信🦑,即使這次參與測試考生的校長們,在自己十七八歲時大概也沒有想到過自己現在會從事教育工作👵🏿,說不定也曾懷疑過自己是否有這個能力。其次,即使這些小朋友是來“混考”的🧘🏼♀️,可也不能否認他是做好了一定準備的,也不應該剝奪其進入的權利👩🦱,如果他進入師大後,經過四年的學習,改變了自己的職業意向🙎🏼♀️,轉而願意從教,那麽又該作何解釋?更不能排除的是,就是那些順利通過測試的學生,也是有可能在四年大學後改變自己的職業意向的。這就是我為什麽對這個“新聞”感到有話要說的原因📌。
實際上🆙,這些高校自主招生面試中出現的諸多“雷人”現象或亂象,從一個角度暴露了當下高校自主招生面試缺乏整體構思,對檢測考生的何種素質及能力缺乏針對性🏌🏿♂️。到最後🏧,高校自主招生面試則成為各個高校面試老師的展示自己的“雷人”素質和能力的“秀場”,同時也成為中學生訓練腦筋急轉彎的“操場”。這樣的面試,在筆者看來,即使是提出這些“雷人”問題的老師,其實也並不清楚那些問題到底要考察考生的什麽東西,以及這種考察是否有效🌃。而中國目前的所謂自主招生面試的水平和現狀也就可見一斑了✯。(作者系恒达平台文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