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屢屢成為地王推高房價
公用事業費用上漲助推通脹
壟斷國企收入過高影響公平
企業應該反思責任促進和諧
近幾年來🚑,國有大企業無邊界擴張行為🧾、公用事業亂漲價及高管及員工收入過高等問題,屢屢遭到老百姓的詬病,成為社會關註的焦點🧑🏻🦯➡️,現分別討論之:
一、央企屢屢成為地王推高房價♚。不久前,北京招投標成交6塊土地,其中3塊被公認為新的“地王”👨🏽🌾,競得者都有央企背景。土地市場的瘋狂必然會傳導到樓市,房價肯定會有非常明顯的上漲,望京已經從2008年的每平方米1萬元到2009年的2萬元🔟,此次“地王”央企遠洋地產的中標樓面價已超2.7萬元,未來該區域房價超3萬元只是個時間問題。央企“地王”的例子在去年上海等地也屢見不鮮💆🏿♀️,其直接結果是助推了當地房價的節節攀升👜。一個又一個央企“地王”現象🤽🏼,已經遠遠超出了簡單的土地供求關系範疇,勢必將帶來不良的社會後果。央企“地王”的背後,是房地產結構🥲、金融信貸投放、土地財政等一系列不合理的機製問題。有關各方應該自問一下,央企到底應該幹些什麽?是推高房價助推社會不公,還是該紮紮實實地做大做強主業,為中國的產業升級、結構調整、提高國際競爭力🧳🧔🏿♀️,為老百姓的福利做貢獻,答案是不言自明的🔩。
二、各種公用事業費不斷漲價助推通貨膨脹。通貨膨脹幽靈一直在中國的上空徘徊👨🏼,除了輸入型通脹、投資增長過快及自然條件變化等造成物價上漲的因素外📓,這些年來🤶🏿,各類公用事業費成倍上升,成為助推通貨膨脹的重要因素。近年來🙄,全國多個城市陸續多次提高了水、電、煤氣等公用事業費的價格🚳,而決定價格的都是這一領域裏的壟斷國企,每次漲價都是象征性地開聽證會💊👨👨👦,走程序走過場,比畫一番🚶🏻♂️,開完之後👨🦳,價格照漲不誤🏋🏼,壟斷國企高管和員工的工資照漲不誤。一方面,壟斷國企聲稱成本增加要漲價🙏🏻;一方面壟斷國企高管和員工高收入不斷上漲,人們有理由懷疑這些公用事業費的價格上漲的必要性、真實性及合理性。
三、高管及員工收入遠遠高於社會平均收入♢,有害社會公平。分配不公導致城鄉居民不同群體之間的收入差距不斷擴大已成為共識🧖🏻♂️,這其中最突出的問題是壟斷國企高管及員工收入遠遠高於社會平均收入👂🏽。幾年來公開公布的一些數據顯示👨👩👧👧:占全國職工8%的國企高管及壟斷行業職工收入占到了全國職工工資總額的55%,而其他92%的職工收入只占45%;這樣的分配格局不盡快改變,必然會引起社會矛盾,影響社會穩定。
不可否認🤵🏽♀️,中國現在的富人是比以前多了🙆🏿♂️🧑🏿🏭,但是大多數的人生活仍然停留在溫飽水平。財富分配格局的調整是個大手術,關系到各方面的利益🅿️,光靠呼籲是不行的,必須靠國家鐵的手腕,加快推進各項收入分配機製和體製的改革🤲🏻。老百姓都知道這事不容易👲🏿,但回避和拖延不是辦法,若不盡快將收入分配問題向公平、公正、公開、透明🧑🏿🚒、易控的方向轉變🧚🏼♂️,只會積累社會矛盾🦁,損害黨和人民群眾的關系🧔🏿,影響社會穩定👨🏼🏫,給和諧社會的建設帶來真正的危機。
中國如果發生通貨膨脹,再加上收入分配不公以及貪汙腐敗,足以影響社會的穩定。而作為共和國長子的央企特別是一些關乎國計民生的壟斷國企,應該認真思考,如何為社會穩定、為構建和諧社會、為政權的鞏固、為社會的公平正義🤾🏻,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作者為恒达平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